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乳源县)各中小学校将“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提升工程”,通过校长的“一把手工程”、教学干部的“示范工程”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达标工程”,稳、准、实、全、深地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努力打造“人人有目标、人人会学习、人人善合作、人人争进步”的“新优质课堂”,促进了广大教师的课堂转型、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和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一、强化顶层设计,
为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乳源县教研室全面统筹谋划了县域整体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和方案,建立健全了行政推动、学术指导、学校创新实践“三轮驱动”的推动机制,层层推进改革,确保人人参与。
1.统筹规划改革的框架图、路线图和进程表。一是在启动教学模式改革之初,明确以“理念引领、模式定向,顶层设计、制度保障,依托校本、实验先行,教研带动、培育骨干,联盟共建、典型示范,分科推进、协作共享,分类实施、全员验收,检查考核、以评促改”的基本策略统筹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二是以自学、互学、导学、练学、纠学(以下简称“五学”)为基本环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逐步完善了“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的操作设计和制度安排,包括理念和主张、要点和程序、策略和要求、课堂评价要点和验收制度等。三是通过制订和实施《乳源中小学推进“自主互助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组织机构以及步骤、要求等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路线和进程,为顺利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以创建“新优质学校”活动为平台,助力教学模式落地。乳源县教研室启动了“打造‘新优质学校’,推进‘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创建活动,要求各学校以建设“新优质课堂”为重点,优化管理,提质增效,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3.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并重并举。乳源县教研室编写了四十多万字的《“自主互助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实施指导手册》,内容包括导学案编写、合作小组制度建设与管理、各学科课堂评价要点、课堂教学案例指导等,并印发给学校骨干教师人手一册。县教研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科教学模式改革专题培训会,全面解读“自主互助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广大教师正本清源、端正思想,理清思路、把握方向,樹立改革的信念,增强改革的决心。
二、强化学术引领,
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乳源县教研室成立总课题组,申报并立项了省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县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以课题研究为平台,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优化学业质量管理工作体系,积极探索新时期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策略,通过上与下、主导与主体、内控与外控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统一县教研室各学科的工作思路,加强了质量管理的“顶层设计”与中小学校“创新实践”的上下联动。
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以“课程与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管理、教学管理团队培养、教学质量诊断与评估等10个方面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建设,理顺内部管理,促进学校提升质量管理效能。另一方面,基于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操作体系,突出“一个中心”(即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等核心素养发展为中心),坚持课堂“两条主线”(即以“自主、互助”为特征的学习主线和以“基于情景问题解决”为特征的训练主线),把握课堂“三个着重点”(即优化课堂结构、转变学习方式和改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五学”环节。
各学科基于“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结合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逐步探索并总结了适合学生基础和特点的课堂实践样式,使“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的推进更具有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广大教师逐步从“学模”“建模”到“优模”“脱模”,不断塑造教学风格。此后,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成为市、县学科带头人。
三、强化教学精细管理,
为稳步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保驾护航
1.推行“六环节”质量管理流程。乳源县教研室发布了《乳源中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组织开展了三轮教学常规“学、查、纠、评”活动,引领学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六环节”流程,即“确定质量管理的理念与目标—完善质量管理的机构与职能—健全质量管理的制度与规范—实施质量管理过程的检测与诊断—落实质量管理的评价与反馈—推进质量管理的调整与改进”。县教研室通过引导学校明确质量管理思路,强化管理规范和细节要求,促进学校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意见》的落实。
2.加强教学视导和诊断,打造良好的教学常规。乳源县教研室坚持全面视导与专项视导相结合、定期视导与不定期视导相结合、蹲点视导与跟踪视导相结合,并加强对教学质量较低的学校的视导力度,帮助学校分析诊断教学管理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如此,使教学常规不但在学校“立”起来,还能“硬”起来,使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促进学校努力打造亮点,不断总结提升;同时加强对薄弱学科课堂的诊断与反思,逐步有所突破。
四、强化榜样示范,
提升教学模式改革的引领力和号召力
1.成立“五校课改联盟”。在县教研室的牵头下,县第一小学、金禧小学、大桥中心小学、桂头中学、侯公渡中学成立了“课改联盟”。五所联盟校商讨制订了联盟教学模式改革活动实施方案,以联盟教学模式改革活动为交流研讨平台,先行先试,辐射带动。一是先后组织了5场县级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现场会;二是采取网络直播形式召开了全县各学科教学模式改革现场会;三是每年组织各学科的教学模式改革示范课,让全县1000多名教师直接参与直播研讨。
2.组织“教师论坛”“校长论坛”活动,表彰教学模式改革先进学校和教师。县教研室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师论坛”“校长论坛”活动,并先后表彰了六所教学模式改革先进学校和一批教学模式改革先进教师。通过先行探索、经验研讨、表彰激励等措施,凝聚了一批骨干力量协同探索研究,在全县中小学逐步掀起了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热潮。 五、强化“三级教研”,
激发教学模式改革的生机与活力
1.积极加快学科教研的“两个转型”。为进一步做强县级教研,做精分片教研,做实校本教研,县教研室学科教研工作注重从基于经验的教研逐步转向基于实证的精准教研,从基于权威、自上而下的教研逐步转向基于团队的学习共同体教研。教研员、学校领导和各学科教师一同诊断分析课堂,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形成教学模式改革合力,有效促进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
2.充分发挥县级学科中心教研组的作用。县教研室聘请183名骨干教师建立了22个学科中心教研组。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各中小学校教师以“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为指导,从“学模”“建模”到“优模”“脱模”,积极探索适合各自执教学科特点的具体教学模式,通过主题教研、同课异构、网络课堂等各类教学模式改革研讨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加强对教学模式改革团队的培训。坚持每学期对全县教学模式改革骨干团队进行专题培训,先后多次组织校长、管理干部、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师团队走进山东潍坊、四川成都、广东广州等地方的课改名校考察學习,从中汲取有益经验,助力学校发展。
4.加强校本研训的指导和管理。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素养“三达标”活动、“和美瑶城”教学大比武活动、“双三课”研修活动等,并且通过优化校本研训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素质提高。
六、强化质量监测和目标绩效考核,
为教学模式改革增添动力
1.落实10项“规定动作”。县教研室制定实施了《乳源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指导意见》,指导各中小学校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推门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质量跟踪指导制度等质量监测与管理的10项“规定动作”,完善教学质量“六环节”管理流程,建立健全三级学业质量监测机制,不断优化学校内部质量管理。
2.精心组织学业水平检测数据分析和结果应用。一是采用网络测评方式,对学校各年级的学业质量进行了持续监测、统计分析和跟踪诊断,全面、深入地解读学生学业质量检测数据,诊断各个学科教学的优势和短板,以数据驱动教学改进。二是建立了针对薄弱学科的重点跟踪指导制度,增强了教师的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让全面质量管理落在实处。
3.加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坚持每学年一次的中小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形成对每一所学校全面详实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质量分析反馈报告,持续跟踪整改情况,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
自实施教学模式改革以来,“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让课堂逐渐“活了起来”:学生更乐意学了,主动参与起来了,互相帮起来了。“自主、合作、互动、生成”的学习型课堂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县域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在竞赛中屡获佳绩,多次受到市教研院的高度评价和表彰。
(责任编辑
一、强化顶层设计,
为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乳源县教研室全面统筹谋划了县域整体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和方案,建立健全了行政推动、学术指导、学校创新实践“三轮驱动”的推动机制,层层推进改革,确保人人参与。
1.统筹规划改革的框架图、路线图和进程表。一是在启动教学模式改革之初,明确以“理念引领、模式定向,顶层设计、制度保障,依托校本、实验先行,教研带动、培育骨干,联盟共建、典型示范,分科推进、协作共享,分类实施、全员验收,检查考核、以评促改”的基本策略统筹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工作。二是以自学、互学、导学、练学、纠学(以下简称“五学”)为基本环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逐步完善了“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的操作设计和制度安排,包括理念和主张、要点和程序、策略和要求、课堂评价要点和验收制度等。三是通过制订和实施《乳源中小学推进“自主互助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组织机构以及步骤、要求等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路线和进程,为顺利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以创建“新优质学校”活动为平台,助力教学模式落地。乳源县教研室启动了“打造‘新优质学校’,推进‘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创建活动,要求各学校以建设“新优质课堂”为重点,优化管理,提质增效,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3.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并重并举。乳源县教研室编写了四十多万字的《“自主互助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实施指导手册》,内容包括导学案编写、合作小组制度建设与管理、各学科课堂评价要点、课堂教学案例指导等,并印发给学校骨干教师人手一册。县教研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科教学模式改革专题培训会,全面解读“自主互助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广大教师正本清源、端正思想,理清思路、把握方向,樹立改革的信念,增强改革的决心。
二、强化学术引领,
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乳源县教研室成立总课题组,申报并立项了省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县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以课题研究为平台,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优化学业质量管理工作体系,积极探索新时期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策略,通过上与下、主导与主体、内控与外控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统一县教研室各学科的工作思路,加强了质量管理的“顶层设计”与中小学校“创新实践”的上下联动。
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以“课程与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管理、教学管理团队培养、教学质量诊断与评估等10个方面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建设,理顺内部管理,促进学校提升质量管理效能。另一方面,基于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操作体系,突出“一个中心”(即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等核心素养发展为中心),坚持课堂“两条主线”(即以“自主、互助”为特征的学习主线和以“基于情景问题解决”为特征的训练主线),把握课堂“三个着重点”(即优化课堂结构、转变学习方式和改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五学”环节。
各学科基于“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结合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逐步探索并总结了适合学生基础和特点的课堂实践样式,使“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的推进更具有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广大教师逐步从“学模”“建模”到“优模”“脱模”,不断塑造教学风格。此后,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成为市、县学科带头人。
三、强化教学精细管理,
为稳步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保驾护航
1.推行“六环节”质量管理流程。乳源县教研室发布了《乳源中小学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组织开展了三轮教学常规“学、查、纠、评”活动,引领学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六环节”流程,即“确定质量管理的理念与目标—完善质量管理的机构与职能—健全质量管理的制度与规范—实施质量管理过程的检测与诊断—落实质量管理的评价与反馈—推进质量管理的调整与改进”。县教研室通过引导学校明确质量管理思路,强化管理规范和细节要求,促进学校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意见》的落实。
2.加强教学视导和诊断,打造良好的教学常规。乳源县教研室坚持全面视导与专项视导相结合、定期视导与不定期视导相结合、蹲点视导与跟踪视导相结合,并加强对教学质量较低的学校的视导力度,帮助学校分析诊断教学管理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如此,使教学常规不但在学校“立”起来,还能“硬”起来,使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促进学校努力打造亮点,不断总结提升;同时加强对薄弱学科课堂的诊断与反思,逐步有所突破。
四、强化榜样示范,
提升教学模式改革的引领力和号召力
1.成立“五校课改联盟”。在县教研室的牵头下,县第一小学、金禧小学、大桥中心小学、桂头中学、侯公渡中学成立了“课改联盟”。五所联盟校商讨制订了联盟教学模式改革活动实施方案,以联盟教学模式改革活动为交流研讨平台,先行先试,辐射带动。一是先后组织了5场县级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现场会;二是采取网络直播形式召开了全县各学科教学模式改革现场会;三是每年组织各学科的教学模式改革示范课,让全县1000多名教师直接参与直播研讨。
2.组织“教师论坛”“校长论坛”活动,表彰教学模式改革先进学校和教师。县教研室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师论坛”“校长论坛”活动,并先后表彰了六所教学模式改革先进学校和一批教学模式改革先进教师。通过先行探索、经验研讨、表彰激励等措施,凝聚了一批骨干力量协同探索研究,在全县中小学逐步掀起了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热潮。 五、强化“三级教研”,
激发教学模式改革的生机与活力
1.积极加快学科教研的“两个转型”。为进一步做强县级教研,做精分片教研,做实校本教研,县教研室学科教研工作注重从基于经验的教研逐步转向基于实证的精准教研,从基于权威、自上而下的教研逐步转向基于团队的学习共同体教研。教研员、学校领导和各学科教师一同诊断分析课堂,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形成教学模式改革合力,有效促进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
2.充分发挥县级学科中心教研组的作用。县教研室聘请183名骨干教师建立了22个学科中心教研组。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各中小学校教师以“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为指导,从“学模”“建模”到“优模”“脱模”,积极探索适合各自执教学科特点的具体教学模式,通过主题教研、同课异构、网络课堂等各类教学模式改革研讨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加强对教学模式改革团队的培训。坚持每学期对全县教学模式改革骨干团队进行专题培训,先后多次组织校长、管理干部、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师团队走进山东潍坊、四川成都、广东广州等地方的课改名校考察學习,从中汲取有益经验,助力学校发展。
4.加强校本研训的指导和管理。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素养“三达标”活动、“和美瑶城”教学大比武活动、“双三课”研修活动等,并且通过优化校本研训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素质提高。
六、强化质量监测和目标绩效考核,
为教学模式改革增添动力
1.落实10项“规定动作”。县教研室制定实施了《乳源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指导意见》,指导各中小学校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推门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质量跟踪指导制度等质量监测与管理的10项“规定动作”,完善教学质量“六环节”管理流程,建立健全三级学业质量监测机制,不断优化学校内部质量管理。
2.精心组织学业水平检测数据分析和结果应用。一是采用网络测评方式,对学校各年级的学业质量进行了持续监测、统计分析和跟踪诊断,全面、深入地解读学生学业质量检测数据,诊断各个学科教学的优势和短板,以数据驱动教学改进。二是建立了针对薄弱学科的重点跟踪指导制度,增强了教师的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让全面质量管理落在实处。
3.加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坚持每学年一次的中小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形成对每一所学校全面详实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质量分析反馈报告,持续跟踪整改情况,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
自实施教学模式改革以来,“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让课堂逐渐“活了起来”:学生更乐意学了,主动参与起来了,互相帮起来了。“自主、合作、互动、生成”的学习型课堂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县域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在竞赛中屡获佳绩,多次受到市教研院的高度评价和表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