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44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军队干部,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我军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开展国防生培养工作,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为我军进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安徽理工大学遵循高校育人规律和军事人才成长规律,对国防生培养工作的定位和培养模式进行了认真思考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国防生;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09203
  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是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从适应世界军事变革和加速我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做出的科学决策,是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举措[1]。加强和改进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国防生政治过硬,是国防生培养教育的基础。安徽理工大学自2003年5月19日与南京军区签订依托培养协议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主线,紧扣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目标,突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军区选培办与学校齐抓共管,共同打牢国防生携笔从戎的思想根基,坚定献身国防的信念,不断健全思想育人,科技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四位一体的国防生教育培养体系,与时俱进,开创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国防生培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形成了良好的培养机制。毕业国防生在部队秉承安徽理工大学“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取得了多项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一、弘扬学校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明确国防生培养目标
  在 68 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一直面向和依托艰苦的煤炭行业,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非中心城市,历经分合、撤并、迁址,一代代安徽理工大学人传承艰苦奋斗精神,培养以务实奉献为本质特征的优秀人才,克服种种困难,励精图治,顽强崛起,使学校从创建之初单一的工科学校发展到现在以工为主,工、理、管、医、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为共和国培养出了近20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和一大批厅局级、矿长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才,也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彭淑萍、袁亮等学术精英。“艰苦奋斗、务实奉献、遵章守纪”是安徽理工大学办学实践的深刻总结,是流淌于所有安徽理工大学人血脉的文化沉淀,也是学校历史积淀、办学个性和育人特点的生动体现。它像一面旗子,成为学校每个阶段建设发展、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力量源泉,成为历代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基础和历届学子刻苦求学、务实奉献的价值追求。安徽理工大学和军队相近的传统和作风,为学校确定国防生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国防生培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按照“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原则,优化“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体系,确定在思想道德、军事素质、科学文化、心理体能等四个素质“维度”加强培养,以适应军队人才的需要。
  二、打牢思想政治教育根基,努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把国防生思想政治工作始终突出抓好,是培养人才质量稳步提高的根本保证[3]。随着选培工作的不段深入,安徽理工大学国防生数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复杂出现,人才质量如何保证,创新和完善国防生思想政治工作显得突出重要。学校坚持把政治合格摆在第一位,着力打造出一支信念坚定、表现突出、工作认真、学习训练刻苦的国防生骨干队伍,始终扣准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脉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参考部队教育方式方法模式,组织开展了“党章”学习实践活动,讲深讲透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促进国防生对军魂的认识了解;开展了知荣辱、明是非、做“四有”国防生的活动,把使命教育融入到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科学地制定培养教育计划和设置教育内容,充分调动广大国防生学习成才的积极性,激发国防生携笔从戎、献身国防的热情;积极开展文、体、艺活动,提高竞争意识和陶冶军人情操,开展了以构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征文书画等作品征集、展评和歌咏比赛等国防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切实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强化国防生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充分利用学校优良传统和优质教育资源作为依托培养工作的重点,突出学校“艰苦奋斗是成才之本,务实创新乃科学之源”的国防生培养特色,用安徽理工大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优良作风哺育国防生,引导国防生在日常管理当中素质过硬作风优良,为全体学生做榜样,在新生军事训练当中发挥自身特长当教员、做示范,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冲锋在前做排头兵、突击队,充分发挥国防生榜样队、教导队、突击队的作用,突出国防生的“军味”、“兵味”,做好携笔从戎、精武强军的合格后备军人。
  三、依托军队资源,加强军事技能素质训练
  严格遵循国家教育方针,按照军队对国防生培养的总体要求,培养“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素质优良”的军队后备干部[2]。国防生入学之初,学校利用军训时机,加强队列训练,为后续的日常训练和到部队实践奠定良好基础。新生军训时,国防生单独编队,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官训练。在日常训练、暑期的部队集训、在部队当兵锻炼过程中,学校和军区方面紧密配合,科学安排,取得卓越的效果。依托省军区资源,组织全国“孝老爱亲模范”王现伟先进事迹报告团、曾光烈士报告团等来校对国防生进行宣讲,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连续三年组织国防生完成学校一万六千多名普通本科生的军训任务,有效提升了国防生的组训能力,让国防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奉献、得锻炼。
  四、进行素质拓展,增强国防生身心素质
  学校筹建了国防生军事训练场地,添置了相关器材,对国防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学校还为高年级的培训增加了野外生存和定向越野等内容,组织国防生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国防生自发成立了“篮球队”、“足球队”、“军乐队”“街舞队”等团队,自觉进行素质拓展活动。建立国防生心理检测和训练机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拓展团体训练,培养国防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定期组织国防生谈心交心,学生辅导员和选培办干部经常深入国防生宿舍,及时掌握国防生思想动态,帮助国防生解决实际问题。   五、搭建创新平台,培养国防生创新实践能力
  构建学校、选培办、院系协调配合的学业培养机制,完善国防生的专业培养、学习督导、学术指导、科研支持体系,确保国防生圆满完成专业学习任务,具备较好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学校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学校精品课程视频资源作用,建设课程教学资源与学习中心,培养和提高国防生自主学习能力;支持国防生开展本专业理论向军队应用转化的科研实践,开展国防建设的前瞻性研究,提升国防生的创新意识。学校不仅在“创新创业项目”、“创新性实验项目”、“教改实验班”、“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应用型卓越医师培养教育计划”等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中实施国防生同等条件优先的政策,还鼓励国防生进入实验室等研究基地进行研究训练,支持国防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类活动,给国防生提供多种研究机会和研究训练,建立学习与研究并进的教学框架,着重培养具有科研潜力或特长的国防生,鼓励他们脱颖而出。
  六、强化两级管理,对国防生进行重点培养
  在国防生培养过程中做到“四个坚持”和“四个更加重视”。在坚持学校教育与学生自主教育相统一时,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更加重视国防生的自主教育与管理;在坚持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相结合时,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更加重视集中的严格军事化管理;在坚持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协调时,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更加重视国防生的实践教学和实际能力培养;在坚持规范化、统一化、强制性要求与个性化、多样化、自主性学习相适应时,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更加重视国防生教育培养的统一化、规范化、强制性要求。学校设立了“国防生工作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安徽理工大学国防生管理规定”加强对国防生的教育管理。对国防生实行集中住宿制度,准军事化管理,并在国防生宿舍营造军队文化,建立了“党员活动室”、“荣誉纪念室”、“图书阅览室”和“模拟作战室”,为国防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与自我教育的氛围。各学院根据自己的特色,发挥各自的优势,对国防生进行重点培养,促进了国防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了国防生的影响力。同时,不断完善国防生的日常管理机制,制定严格的国防生日常训练制度,利用固定时间加强国防生日常军事训练;利用学校资源,建立完善国防生的心理辅导、帮困助学、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服务制度,选培办干事与学生辅导员携手对国防生进行教育引导与解决实际问题,一些单亲家庭、性格偏激的国防生能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解决国防生的后顾之忧,促进国防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把增强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作为培养工作的关键,重视国防生作为军队后备干部所必需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和提高,紧紧围绕任职需要使国防生练就过硬的军政素质。国防生以其严格、正规、过硬的作风,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全体国防生中积极开展“当标兵、做表率、比贡献”活动,引导大家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学习上追求卓越,训练中攻坚克难。丰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国防生树立投身军营、为国奉献的精神,培养他们积极踊跃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近千名国防生,其中已毕业入伍668名,目前在校国防生290名。国防生已经成为学生优秀群体中的一面旗帜,成了学校学风校风建设的标兵,成了全校学生学习的标杆,成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典范,成功地实现了国防生教育培养与部队需求的无缝衔接,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80%的国防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三好学生等各种奖励,毕业国防生党员比例达90%以上;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90余人次;500余人次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260余人次获得院级奖励。100%通过体能、队列、理论等考核,100%服从组织分配,毕业国防生100%申请到边疆、海岛服役,100%胜任部队工作,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在军区内外产生了良好反响。
  参考文献:
  [1]王威孚.加强与创新国防生思想政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1-83.
  [2]夏季林.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8(6):19-22.
  [3]唐旭丹.加强和改进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经济师,2006(1):50-54.
  [责任编辑:范君李丽]
其他文献
摘要:许渊冲在汉语诗词外译的实践中认识到,翻译所涉及的两种语言各有劣势、等势和优势,因此在翻译中可运用浅化、等化、深化手段,力求在意似、音似、形似的基础上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从而使译者本人和读者都能知之、好之、乐之。这五个三,加上以诗译诗等原则,构成了许渊冲诗词翻译美学体系,而意美、音美、形美实为该体系的核心。许渊冲诗词翻译美学既来源于实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己在汉语诗词外译中也一直以
期刊
摘要: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决定着高校的各项活动和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研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究的内在要求,分析综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的高校安全文化综合评价模式,对了解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水平,完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安全文化;存在问题;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2-00
期刊
摘要:基于校园社交媒体的强大的交互和聚合功能,将学风建设各方参与者连接起来,将现实的学风建设实践与网络社交结合起来,在各类网络社交“圈子”中构建学风建设“话题”,最终形成校园社交媒体融入、推动现实学风建设、提升实际效能。  关键词:社交媒体;学风建设;制度设计;圈子;话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5)02010203  Abstract:Bas
期刊
摘要: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1937)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称为实践哲学。他在《狱中札记》中详细阐述了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认为实践哲学并不单纯地停留在经济领域的斗争上,更重视上层建筑,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教育,是一种灌输和传播意识形态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的理论对我国的思想政治
期刊
摘要:《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将新古典主义与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的题材相结合,运用“非个性化”理论、客观对应物理论、意象、象征等手法展现出现代人空虚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是艾略特批评理论的文本示范。通过该诗对艾略特理论和诗歌文本进行同步分析,为艾略特研究提供一个较新的视角。  关键词:艾略特;普罗弗洛克的情歌;客观对应物;玄学派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5
期刊
摘要: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环境孕育的产物。影响十七世纪英格兰近代科学的文化环境是多方面的,其中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和社会环境,乃至清教主义的宗教观念都起着重要作用。探讨社会文化环境对近代科学兴起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对于优化科学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科学的发展和繁荣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英格兰;近代科学;文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G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
期刊
摘要:仅仅将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思想作为实证性的经验科学来研究,必然造成“社会学何以可能”这一问题被遮蔽。文章从实证哲学角度出发,站在存在论立场上,通过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人性结构和社会性结构的探析,以探讨“社会学何以可能”这一问题,以便更好的理解孔德建立在实证哲学上的社会静力学思想。  关键词:孔德;社会静力学;存在论;人性结构和社会性结构  中图分类号:B56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淮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绝代奇书”,其之所以“奇”,主要表现在作者生平、著述过程、思想内容和流传命运等四个方面。《淮南子》以其博采百家,兼综诸子的开阔气度,不仅历史总结战国以来的黄老道家思想,而且在引庄入黄的基础上,充分实现老、庄、黄的内在的思想沟通和融合,创造性地发展出“淮南黄老道家”的汉代“黄老”新形态。《淮南子》丰富多彩,深刻独到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不
期刊
摘要:西方哲学的人性解读经历了本质主义向非本质主义的转向,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在颠覆了本质主义人性论后,并没有把对人性的解读引向“现实的人”与人的现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理解为“现实的人”,把人性理解为在现实生活世界和现实生活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人性的表现是一个由潜在到显在的表现过程,作为表现过程中的具体人性需从人满足其需要的具体行为过程中加以具体地分析,即需要分析人性表现过程中的表现主体、表现源、
期刊
摘要:哲学化的哀悼反思哀悼活动,并在反思中深入哀悼对象的思想深处;哀悼文学以最直接的情感抒发把读者带入哀伤的境地,却以哀伤净化灵魂;喜剧化的人生告别会则以轻喜剧的方式冲淡哀伤,使哀悼者更轻松地走出哀伤。尽管哀悼方式各异,然而它们接续了死者活在人们心中的东西,让逝者永生,让生者有能力去哀悼死者,并由此变得坚强。  关键词:哀悼;哀悼哲学;哀悼文学;人生告别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