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经济外部性及存在的寻租问题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haibo88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业产业具有明显经济外部性,经济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等问题出现,加强政府干预会减少经济外部性影响,但同时也会导致寻租等问题的出现。本文通过分析以上问题,提出建议与解决方法。
  [关键词]森林资源;经济外部性;寻租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157-02
  1 森林资源的经济外部性问题
  经济外部性指一个经济主题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一个相应的经济主题,却没有给予相应的支付或得到相应的补偿,就出现了外部性。外部性存在时,仅靠市场机制往往不能促使资源的最有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应该适当干预。不管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其结果都会导致资源配置远离最优状态[4]。
  林业主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还是对森林资源的培育、经营、采伐、加工。森林不仅为人类带来经济效益,还对人类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破坏森林、滥砍林木会导致林地丧失,使林木等大量自然资源减少。一般认为,林业部门是外部性显著的产业部门。当森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时候,会产生正外部性,例如营林生产会带来森林资源增长,对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而当森林资源被乱砍滥伐时,会产生负的外部性。
  从资源经济学角度看,森林资源既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也有非公共物品的性质。经济外部性对森林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资源生产和利用等方面[1]。
  首先,在营林生产中,有形的立木产值通过市场交换得到补偿,而营林生产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价值补偿则无法通过市场交换得到。森林生态效益价格难以计量,使得森林生态效益的产权保护及市场交易几乎不可能,由于森林生态效益被其他产业部门和消费者无偿使用,因而营林业创造的社会总收益就大于营林企业本身获得的个别收益,这时便产生了正的外部性。
  森林的市场价格低于其真实价值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营林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以个别成本和个别收益相均衡进行的资源配置必然导致森林供给减少。而全社会以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相比较必然形成森林需求的扩张。使得用于营林生产的生产要素投入无法达到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最佳化。
  相反,木材采伐的全部成本除立木成本和采运作业成本之外,还包括采伐后森林失去的生态效益价值,但这部分成本未能由采伐企业承担,由此形成了采伐企业的个别成本要小于整体的社会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采伐企业会盲目扩大采伐量。这样森林资源就会不断减少。经济外部性导致资源供给不足和资源过度使用的长期存在。森林资源因此而无法得到增长,产生市场失灵[2]。例如,热带国家的政府之所以在明知森林过伐将导致全球气候恶化的情况下仍然大面积采伐森林,其重要原因在于,这种经济行为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的后果是由全人類共同承担的。当地居民和政府根据本地区的木材采伐成本和收益比较而作出的决策正是理性的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所作出的理性选择。只有当采伐获得的木材收益小于生态环境恶化给本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时,控制采伐量的经济决策才有可能被作出。
  其次,森林资源减少存在外部负效应问题。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他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蔓延。为了赚钱,企业大量伐木,造成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加剧,造成环境破坏,社会成本增加。
  2 政府干预产生的寻租问题
  政府参与林业经济外部性的解决方式包括征收生态补偿费、林业补贴政策、森林采伐限额政策等。首先,外部性导致企业资源配置不符合全社会宏观配置要求,政府征收生态补偿费相当于企业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额,完税后企业产品价格提高,需求下降,要素投入及产量水平下跌。向产生外部经济及遭受不经济的企业实行补贴,补贴等于个别收益和社会收益的差额,补贴后企业产品价格下降,需求上升,资源配置上升。其次,实行公共生产和公共供应。例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和“天保”工程等重大国家工程。
  但是我国在政府干预过程中又产生了众多寻租问题,这里引用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制度举例说明。我国《森林法》中规定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限额采伐制度。但是森林资源实行限额采伐制度依赖效果并不明显,超限采伐严重。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森林采伐限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寻租行为。具体表现为森林经营者通过贿赂林业部门的森林资源管理者,获得较多的采伐指标或者采伐许可证,通过采伐更多的林木并以较高的市场价格出售,从而获得超额利润[3]。
  寻租行为不仅滋生腐败,而且对森林资源造成极大破坏,同时还给社会带来危害。
  (1)扭曲经济资源配置,浪费社会经济资源。森林经营者不是将资源用于造林绿化、扩大森林覆盖率,而是将之用于贿赂采伐管理者,浪费了社会经济资源。
  (2)减少森林面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寻租行为造成超限采伐,加大采伐量势必会造成资源减少,环境破坏。森林过度采伐不仅会导致水土流失,林木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还会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雪上加霜,引发地质灾害等。
  (3)破坏公平竞争,造成社会腐败。寻租使得森林管理者牺牲非寻租者利益为代价,增加寻租者利益,破坏了公平竞争,造成资源的权钱交易,造成社会腐败。
  3 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林业发展有明显的经济外部性,森林资源管理中有市场配置失灵、寻租等问题。因此,提出以下解决方法。
  3.1 明晰产权,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市场存在外部性主要是因为市场机制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或者是因为没有明确界定产权,或者是由于政府人为的干预,使资源定价太低或存在补贴。因此,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完善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也就是说,要明确产权,而无须政府的人为干预。经济活动外部性的产生也是由众多经济个体行为造成的,因此,减少该外部性首先要减少个体的外部性,明确所有权。
  3.2 减少政府对木材市场干预,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放开商品林经营权和采伐权,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完善市场信息机制,促进林木市场活跃。
  3.3 严格保护公益林木,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我国2001年开始实施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明确森林事权,对重点公益林的各类生态效益分级管理。为了达到一个较好的经济效益,要为外部经济性的制造者设计一个正价格,而对其进行补贴,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手段。由于生态公益林的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使得其成本的弥补缺乏特定的对象,无法保证投入资金的回收,需要给予补偿。政府运用这些资金对林业的外部经济性进行补贴,实现它的经济价值,从而使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得到更好的发挥。同时对公益林的经济补偿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因地适宜。
  3.4 征收森林环境税,完善森林保险制度,促进林地流转
  由于税收补贴制度调整了受外部性不同影响的企业之间的利益格局,全社会的要素组合便趋向于优化。因此征收森林环境税能弥合负外部性,鼓励正外部性的活动。
  参考文献:
  [1]聂影.论林业经济的外部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4):90,92.
  [2]朱永杰.论林业经济中的“市场失灵”问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6):77,80.
  [3]森林采伐限额政策之寻租行为分析[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
  [4]百度百科,经济外部性[Z].百度网,http://baike. baidu.com/view/440513.htm.
其他文献
试验旨在研究藏绵羊溶菌酶(lysozyme,LZM)1基因在瘤胃、瓣胃、皱胃、气管、肝脏和肾脏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化关系及抑菌活性。采用RT-PCR技术克隆藏绵羊LZM1基因,定量PCR检
本文首次将物理一事理一人理(WSR)系统方法论整合到创业绩效评价研究框架下,并构建了全新的三维理论模型。力图打开从WSR方法论到创业绩效评价的黑箱,系统地界定了创业绩效研究中
为了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分离株(PEDV/LA/2014/02)纤突蛋白(S1)的真核表达及其反应原性,本研究利用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表达出重组
[摘要]市场竞争乃市场营销之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竞争之研究在市场营销研究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市场竞争研究透彻,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就能做到运筹帷幄、胸有成竹。而市场竞争之研究是系统性的,既要从横向竞争层面开展研究,又要从纵向竞争角度开展分析,更要从综合研究领域深入探讨,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研究到点、到线、到面,做到立体式多维度研究,使研究全面深入、科学准确,才能使市场竞争的研究真正体现自身的独特性与实
赣府发[1989]100号 1989年11月23日《江西省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业经省人民政府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一日第五十八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一九九○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为了解奶山羊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分析萨能奶山羊不同泌乳时期乳中LF含量的变化,试验扩增了萨能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LF基因CDS区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
试验旨在研究绿汁发酵液(previously fermented juice,PFJ)对柱花草青贮营养成分及品质的影响。以热研2号柱花草为原料进行青贮试验,设对照组(直接青贮)和试验Ⅰ、Ⅱ、Ⅲ、Ⅳ及Ⅴ
本研究以分离的鹿结核分枝杆菌 DNA 为模板扩增免疫原性蛋白 MPB 70基因,获得约590 bp 片段,并将其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载体 pET-30a-MPB70,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 BL21(DE3),经
[摘 要]文化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管理思想、管理学说和管理模式。其核心理念在于把组织文化建设作为管理的中心工作。这一理念对于我们当前加强高校团组织建设无疑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来达到此目的。  [关键词]文化管理;高校团组织;组织文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3-0089-02   
在影片《海滩》中,奥斯卡影星迪卡普里奥正是在考山路听说了海边的天堂,结果使得此处声名远扬,数以百万计的驴友慕名而来,只为尽兴欢愉与了却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