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对话 再造想象 多元感悟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y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幸福是什么》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讲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指引下去寻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经历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来取得。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童话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的真正含义,并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很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对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就成了本课的难点。基于以上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学习策略和教学步骤。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处理信息,丰富学习资源,丰富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二)学习策略
  1. 搜集现实生活中为他人谋利益的事迹,积累生活经验。
  2.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理解三个青年对话的意义。
  3. 编童话,深化理解。
  4. 写读后感,内化情感。
  (三)教学步骤
  1. 自学课文,理清脉络。
  2. 紧扣主题,自读自悟。
  3. 联系现实,深化理解。
  4. 拓展延伸,多元感悟。
  
  二、案例描述
  
  (一)从课题入手读懂故事
  我和同学们一起演唱《幸福拍手歌》,在热烈的气氛里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感到幸福时可以有很多表达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学生顿时愕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这个问题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
  接着我请同学们翻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随后学生开始汇报读书情况。
  张非:“课文讲了三位青年找幸福的故事。”
  林雁玲:“我觉得张非说得太简单,本文讲三个年青人十年前为人们疏通了一口泉眼,砌起一口井,智慧女儿代表人们感谢他们并祝他们幸福,可他们不明白什么是幸福,于是智慧女儿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十年后他们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师:“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
  生:“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
  师:“他们是怎样弄明白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
  学生边读边画。
  (二)填补空白,实现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学生读课文、写句子、交流,老师总结归纳,一切照章执行。如果此时结束这一学习环节,表面看学生似乎把课文的内容已经读懂了,但实际上,这三个青年的经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去太远,孩子们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所在的。于是我随机抛出了一个问题:“这三个青年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孩子们一听,愣住了。他们可能从来没想过这样的问题。我于是引导他们想象三个青年在这十年中发生的故事。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例如第一个青年和他们分手后来到一个城市,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医术,最终成为一名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医生。这一年,灾难降临到这个城市,出现了一场瘟疫。许多人为了躲避瘟疫,纷纷离开,只留下那些痛苦中的病人。作为医生,他比别人更懂得瘟疫的威胁,可是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潜心钻研医治瘟疫的良方。在他的努力下,奇迹出现了,他运用一种独特的配方消灭了瘟疫。原来背井离乡的人们又回到了生养他们的家园,往日萧条的城市又逐渐恢复了繁华。
  如果说开始学生只停留在理解的表层,那么现在应该多了一点感性的体验。这时文俊杰又举起了手:“老师,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真就有这样的人。在非典期间,那些白衣天使,尤其是像牺牲的叶欣、邓希贤等,他们为病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课堂开始升温,同学们争先恐后说出了自己所了解的事迹:我们都熟悉的雷锋叔叔不正是这样的人吗?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途中帮大嫂抱小孩,送他们回家,帮列车员打扫卫生等等。在讲述中、在交流中,同学们认识到这些人为什么能这样做,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为他人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做了对他人有益的事情,他们为此而感到幸福。
  此时,一向“叛逆”的张柁,又一语惊人:“我想到的不是这些好人,而是那些贪官、那些腐败分子,他们不把自己的职责记在心上,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反而坑害老百姓。”
  我想在孩子们的心中已“称出”了幸福的重量。
  (三)多元感悟,引发对生活的思索
  如果说前段的教学是在预设中生成,那么后面的课堂应该是水到渠成。
  黄星首先“发难”:“老师,您幸福吗?”
  我非常肯定地回答了他,同时反问:“孩子们,你们幸福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哗然。“上个学期,老师让我给几个成绩差的同学补课,我开始很不愿意,可是后来我看到他们在我的帮助下取得了进步,我又感到很甜蜜”。“我幸福,我有父母的呵护”。“过生日的时候,看着一大堆礼物,我会感到很幸福。”
  ……
  当时有很多家长也坐在教室里听课,我没有急于去评判学生的回答,我把话题交给了家长。梁译文家长:“我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健康成长,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时的欣慰”。其他家长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原来幸福是多元的,孩子和家长的激情感染了我,我说:“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她披着雨露,带着清香,身着朴素的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着我们,她总是在孤独、无助时来临。看到幸福,就好像春天来临,心里就会泛起的茸茸绿意;看到幸福,就好像是寒冷冬天里的阳光,不知不觉心也变得暖洋洋、亮光光。”
  要下课了,可同学们的情绪依然高涨,于是我布置了一项作业: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笔,以下就是其中两篇学生习作。
  幸福就是分享
  张 柁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本是好迪洗发水广告的一句话,可它更是一句至理名言。
  不是吗?就像《幸福是什么》课文中,第一个青年当医生救了很多人,所以他很幸福;第二个青年到处流浪,但他为人们做出了贡献,所以他也幸福;第三个青年做农民,他种的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他也非常幸福。他们三个人幸福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让别人幸福,所以别人幸福就是他们自己幸福。
  因此,一个人幸福不是真的幸福,大家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
  愿每一个人都幸福,也希望让别人幸福的人更幸福!
  我找到了幸福
  文俊杰
  幸福是什么?在别人眼里,幸福是家庭美满,一家人过得平平安安。上星期三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我们小队中的郑鹏飞,因为上课不认真、拖欠作业等,成绩非常差。我是班上的数学尖子生,便开始辅导他。一开始,他也不认真,我讲的时候,他总是东张西望,一点也听不进去。我说了他几句,他便开始听了。翻开他的作业本,哇塞,全部是C。我只好一题一题给他讲。可是越讲越麻烦,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还好最终他听懂了。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了,从四点半转眼到了五点半,我十分着急,可我又明白此时不能焦急。就这样,我焦急而又耐心地把一大堆错题全部讲完了。第二天数学测验,他竟破天荒地考了80多分。我一听到这个消息,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现在我知道那就是幸福!
  
  三、案例分析
  
  (一)再造想象,实现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仅仅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是很难体会到幸福的所在的。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想象,此时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二)多元感悟,体现语文的人文特征
  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实现,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但他们说出的是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去肯定他们。在这课的最后,许多学生包括家长都说了很多与课文中不一样的感受,这是真实的,是值得尊重的。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潮流,激荡着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毫无疑问,创新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使命。  语文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科,不仅直接孕育创新思维的诸多品质,而且渗透在其他学科之中,内化为各个学科的重要基础。
期刊
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进入网络有效学习,如何把交互网络的运用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改变网络环境中的阅读模式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丰富了语文阅读理解的形态,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进行
期刊
诵读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曾国藩在《家训·字渝纪泽》中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可惜,当下许多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分析课文,疏远了琅琅书声,结果事倍功半。该背诵的东西没背多少,不该记
期刊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主课,是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如何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本功。教学时,必须扎实地抓好
期刊
当今社会,人类的创新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行为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新构建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自觉地向新课程理念靠拢,这对任课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思想品德课应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结起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师生互动
期刊
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组成部分,它也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通过阅读,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更好地吸取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更好地培养自己的个性并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因如此,新课程理念中提到教育应面向每个学生,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且世界各国的课改都把目标指向学生发展,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这也正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出于这个要求,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
期刊
一、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师角色转变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寻求真理,并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到不越位、不代疱、不误导,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传统教育是通过考试和排榜来评定学生的优劣,即所谓“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若能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之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就不但可以学好化学,而且可以终生受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呢?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    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因为只有有
期刊
从沙尘暴到水体的丰富营养化,从艾滋病到疯牛病,从克隆羊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学就是这样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它描述万千纷繁而又十分有趣的生命现象,本应为充满生命活力的青年学生所喜爱,但由于生物学教材中有不少枯燥的概念和深奥难懂的原理,特别是长期以来人们将生物作为副科看待的偏见,致使学生轻视生物学科,他们不仅对生物学缺乏学习兴趣,更缺少探究热情。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期刊
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志,而任何一所学校在办学上所取得的成功,无不涉及其人才(教师)战略的成功。同时,一所学校要想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并在更高的起点上有所作为,仍有赖于坚持不懈地实施其行之有效的人才战略。学校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人是有情感、有思维的高级动物,作为学校管理者如若没有人文理念,不从人性的角度去管理学校,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办学就很难有所成就。笔者在此就教师管理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