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柏杨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bid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日布满雾霭的清晨,我和我的同事刘屏、王红一大早便到了首都机场。原定上午九点起飞的飞机,由于大雾弥漫,天气原因,延迟到近午时分才起飞。我们穿云驾雾,飞过黄河,越过长江,飞到香港,飞到海峡彼岸的台北,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候。害得热情来接我们的朋友张香华和台北市文化艺术促进协会执行长黄寤兰及副执行长连一玫几位女士苦苦等了我们几个钟头,唉,两岸要是直航该多方便呢。
  这次,已是我有幸第四次访台,前几次中两次我是作为作家代表团成员,一次是出席梁实秋先生的百年诞辰活动。而这次却是执行一项特殊的使命,即,我们专程来台北拜望病中的柏杨先生,并在台北举行柏杨先生赠送我们中国现代文学馆56箱近万件的书籍、手稿、文物的捐赠仪式。在漫漫的飞行旅途中,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柏杨老人温厚、慈祥的形象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中。算起来,我和柏杨、张香华夫妇友好往来已经二十年。二十年的情谊源远流长!如张香华在台湾《中国时报》上撰文所说“周明与我们夫妇相识逾二十年,相当熟知柏杨的写作历程,加上中国现代文学馆新开甫六年,硬件设备如温湿控制系统都非常新颖,值得信任,又有国家的全力支持,馆藏与研究推广条件符合国际水准,柏杨考虑过后,才决定将这批文物交付旧识。
  柏杨先生此举惊天动地!在台引发多方争议,有人赞赏,有人反对。赞赏者认为无偿捐赠大陆,既是义举又是最好的归宿。反对者则质疑:柏杨吃台湾的米,喝台湾的水五十多年,最后,怎么可以把东西捐给大陆让“文化资产外流”?!
  


  台湾“文建会”官员也曾拜访柏杨,有意挽留,然而柏杨坚定不已,因为此举他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前夫人张香华和他在大陆的女儿崔渝生都曾到中国现代文学馆访问和考察,情况及时报告了柏杨。
  柏杨此举令我们深为感动。陈建功馆长和李荣胜常务副馆长当即果断决定委派我带上本馆征集室主任刘屏和馆员王红专程去台北举行接受捐赠仪式,以示隆重。2006年冬12月,我们飞抵台北后,第二天(12月15日)即迎着霏霏细雨到了台北县新店市花园新城揽翠大厦柏杨先生寓所,拜访了先生和夫人张香华。只见先生寓所门前楼道上摆满了香气袭人的百合花大小花篮。原来是昨日朋友们得知台南大学授予柏杨教育学博士学位而送来表示祝贺的。
  我们一进门,张香华热情的说:“欢迎老朋友和新朋友!”因为柏杨刚从“荣总医院”回家,这一年来,他已经到医院几进几出,身体比较虚弱,来客必须采取消毒措施,然后我们走进柏杨卧室,只见86岁高龄的柏杨插着鼻胃管,安卧在床上,他一看到我高兴地说:“应该我去接你,可惜我身体不能走动啊。”此时,我赶忙靠近床边安慰他说:“你能回到家中康复,大家都为你高兴。陈建功、舒乙、李荣胜都托我向你问好!”“谢谢他们!”柏杨说。随后他又问我:“你这次住在哪里?”我说:“住在亚太会馆,是文艺协会安排的,条件很好。”他打断我的话说:“哪里,应该你住家里。”因为以前我来台北开完会后曾在他家住过,他们夫妇待我亲如一家。我又告诉他:“你向现代文学馆捐献书稿的消息,大陆和香港、美国的华文报纸都刊登了消息,影响很大。”他却幽默的说:“感谢你们看得起我。”
  我们将从大陆带来的茶叶送给了柏杨先生,他很高兴,觉得来自家乡的东西十分亲切。2006年12月15日上午十时,按计划我们在柏杨先生寓所客厅举行了一个简朴而隆重的捐赠仪式。出席者有柏杨的朋友、学生和台北、香港、大陆驻台的各家媒体记者。
  我在捐赠仪式上代表中国现代文学馆致辞。我说“柏杨先生是二十世纪以来,在海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一位杰出的作家和诗人,一位善于思考、勤于笔耕的具有非凡成就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是我们所敬仰和爱戴的前辈。近二十年来,柏杨和张香华夫妇同我们现代文学馆有着密切的往来和深厚的情谊,他们曾多次连续不断的捐赠过为数不少各种版本的著作。此次,柏杨先生又将他部分重要而大量的著作、手稿、录影和文物、文献、资料等无偿捐赠中国现代文学馆,这必将大大丰富我们的馆藏,也必将为研究者提供更充分的资料和方便条件。”
  在致辞中,我又代表我方强调说明:“此举乃柏杨先生的义举和善举,其意义重大而深远,这些宝贵的资料虽然为我们中国现代文学馆所珍藏,但它将为两岸及港澳地区所共享……”
  接着,出席捐赠仪式并与柏杨夫妇有着友好情谊和长期合作关系的远流出版公司董事长王荣文先生致辞说“柏杨的部分手稿捐赠到北京是好事。柏杨喜欢反复修改文稿,故从他的手稿中可以看出他思考的历程,共享中华文化的资源是有意义的。”
  最后,柏杨先生坐在轮椅上,用他宏亮的声音说:“台湾人与中国人同文同种,都使用的是华文,都是中国人!”他说这句话时,我突然想起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讲演时,对有人提出台湾独立的说法进行批驳说“大陆和台湾有着同一个血统,同一个长相,同一个祖先,同一种文化,同一种文字,同一种语言,只不过是住的地域不同而已,怎么会有这种现象?!”他以严密的逻辑思维,明确而有力地论证了台湾不能独立,而海峡两岸应当统一的看法。
  


  短短几天,我们在台湾的使命完成后的20日下午,我又是在蒙蒙冬雨中来到柏杨先生家中,向他告辞,因为第二天我们将离开台北返京,当我轻轻走到他的床边向他说:“我明天回北京了,你保重身体,有机会我会再来看望你。”不料,他示意夫人张香华给他穿上衣服到客厅和我说话。香华说:“周明很忙,明天一早就要赶到机场,你别起来了。”他却坚持起床。于是张香华扶他起身,给他穿上衣服,围上围巾,同护理工一起把他推到客厅。他一开口便说:“这件事,是我们俩的缘分,我是不动摇的!你也看到了这几天台湾的报纸,有各种说法和议论,还有骂我的呢!……”
  我们谈了很久。言谈中,他强调说:“希望大陆的同胞多来台湾走走,能对台湾增加好印象,希望台湾的人也多到大陆去看看,加深对大陆的好印象,这样,情况就会慢慢好起来,等我病好了,我还想回大陆呢!”
  时间很快,我们谈话间已是天近黄昏,窗外仍淅淅沥沥的下着雨。这次我们常常会遇到下雨天,真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我起身告辞,请他先回卧室时。我站在客厅目送老人,只见他的眼睛湿润了,而我也同样落泪了。此时,他坐着轮椅进卧室时,忽然他背着身举起右手向后摆了摆,自然是表示再见,却头也不回,啊,背影,此刻老人的背影深深地印记在我的心中。
  再见,敬爱的柏杨,我会再来看望你的。
其他文献
2007年2月3日上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本刊专家指导委员会执行主任周明,影响力文化传媒机构总裁、本刊总编辑刘学文等一行专程前往拜访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在座的有军旅作家贺茂之少将。  上午9时30分,我们驱车来到迟浩田首长家,刚进家门,迟浩田首长和夫人已在门口迎候,令我们十分感动。周明会长首先向迟浩田副主席汇报了“真
期刊
杨勇  毕业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国家高级营养师。有丰富的营养讲师经验,并担任大型营养网站的营养咨询师,每年有近百场的营养讲座。是台湾营养学会深圳唯一委派讲师。  特色:熟悉各类食品的营养特性及加工储藏过程,拥有丰富的食品科学理论知识。对于日常膳食指导、食品选购、各类人群营养的膳食调理等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另外,一个人的教学特点跟自身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杨勇个性相对随和、开朗,所以讲课比较生动幽默,喜
期刊
冬雪还未融尽,春天已经悄然开始她的行程,在2007 的端口,挥手与招手,都必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动作。如果给过去的一年提炼出一个关键词,那么非“和谐”莫属,胡锦涛总书记说,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开始奔跑。  征程中,阳光照在我们脸上,也照在我们心里,我们敞开了内心向善而担当的门,无惧挫折困苦,焕发出自己的青春与创造,为一个知性而温暖的社会,为一个自由进步
期刊
龙明英  34岁,在幼儿园工作  为了家人的身体健康,为了更丰富生活,在朋友的介绍下,参加了行知文教的营养师学习。老师们的亲和、热情让人觉得学习之外还收获了人际关系上的愉悦,性价比很高哦。学习营养学,使我对老人、孩子的照顾更有的放矢了。  郭少清  29岁,现于某公司担任项目经理  学习营养师主要是想了解饮食方面的科学知识,以便合理饮食。我学到了很多之前不曾知道的知识,比如说,一个有趣的解释“傻B
期刊
做培训师,朱俐安的起点很高:之前的大学讲师、企业管理、媒体策划、专栏作家等等角色中已成绩斐然,加上把控现场的灵智(或者说是天赋)。  从业近二十年,言行影响所及除却一批一批的学员,还有同行。我几次亲眼所见朱俐安的同行在她的课上刷刷笔记。他们说,叹服朱老师之能量,她能把同一个主题针对100个对象讲出100个样子。  课上激情四射、侃侃而谈,课下的朱俐安喜静,不擅应酬,读书、读经方为心头所好。谈工作她
期刊
2007年1月28日,和谐中国·2006年度影响力人物颁奖盛典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位列首席,各大传媒的争相报道,让不事张扬的袁隆平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众所周知,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因为有了他,我们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可以为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贡献!   今年77岁高龄的袁隆平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水稻“精灵
期刊
一夜睡醒,体内储存的葡萄糖已被消耗殆尽,这时应急需补充能量与营养。然而不少人不重视早餐的食用,经常只是随便吃一点,或干脆不吃。看似省了事,隐患却不少。是否食用早餐,如何搭配早餐的品种,对人体健康极其重要。本期食堂,营养师不仅点评各种早餐习惯,还亲手做出营养早餐供食客举一反三。  素食早餐族  对膳食营养格外在意的陈小姐,如今狂热地爱上了素食早餐。“我用酵母粉、黑芝麻粉、奶粉、杏仁粉、薏仁粉、糙米粉
期刊
行知营养师咨询机构创立于2010年,是国内较早的专业营养师培训中心,集健康教育、公共营养师培训、营养咨询顾问、健康管理、配餐师、营养干预、中医养生、药膳食疗等综合项目为一体的公司,从事专业资质认证培训。不仅致力于培养专业健康技术人才,还致力于打造健康综合产业的高端品牌。机构拥有知名营养专家教授、各类专业课程名师及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课程设计独特,有益于各类人群。  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期刊
2007年2月8日下午,影响力文化传媒机构总裁、本刊总编辑刘学文到北京医院拜望尊敬的于老,并为于老送去新春的祝福。  于光远先生生于1915年,今年已92岁高龄。于光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建设作出过卓越贡献,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威望。刘学文于1996年与于老相识,多次陪同于老赴外地考察,并多次对于老进行专题采访。于老对科学对
期刊
2007年元月16日上午,一个平静的日子。  人民日报《大地》杂志社总编室主任曾岩先生突然来电,告知我薄老去世的消息,并约我在第一时间写篇回忆文章。薄老去世了?我怎么也不敢却又不得不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霎那间,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和哀思中。在我的记忆中,再过一个多月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五就是薄老的生日,而99岁的薄老离他的百年寿诞也已近在咫尺。记得我们在中南海采访薄老时曾许诺在他百年大寿时我们一定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