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说琴棋书画是文人骚客、大家闺秀们的文化素养,麻将则是一直博弈娱乐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甚至有人称之为“国粹”。
毛泽东曾说过,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就是麻将牌。不要看轻了麻将牌,你要是会打麻将,就可以更了解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联,麻将牌里是有哲学地。
毛泽东对麻将牌的这番评论,还可以与他的另一句名言结合在一起,那就是“与人斗,其乐无穷。”
麻将是四个人的游戏,在此游戏中,每人各成一国,四国鼎立。然不同于如桥牌之类的游戏,麻将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孤军奋战,以一敌三的艰难过程。每一个人在此游戏中都需要攻防皆备:盯住上家,卡住下家,提防对家,同时还要保证自己的胜率。看似简单的一局麻将,若是用心打,需用到兵法,用到心计,用到心理学,还需要一定的运气,才能保证较高的胜率。这么想想,可真真是一个“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游戏了。
中国人向来讲求团结,如今讲求和谐。但是作为“国粹”之一流传至今已逾千年的麻将却是个彻头彻尾的不“和谐”的游戏。博弈中或许有双赢,麻将中却是不可能的。一家的胜利就代表其余三家的失利,这是只有一个赢家的战争,必然是“有人欢喜就有人愁”的结果。而中国人对麻将持续的、大范围的热爱,似乎在告诉我们: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伪装下,我们实则是一个争强好胜,不甘于人后的民族。
关于麻将起源的二三猜想
麻将牌又称麻雀牌,有人便称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这似乎是目前对于麻将起源最靠谱的猜想之一。
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县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这种筹牌上刻著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
根据此种猜想,似乎能解释麻将牌上的很多体现:麻雀牌三种基础花色的名字叫做“万、索、筒”。“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索”是用细束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计算的。“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
此外“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白”即白板,放空炮:“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
传说麻将玩法的术语也与捕雀护粮有关。如“碰”即“彭”的枪声。又如成牌叫“胡”,和“鹘”谐音,“鹘”是一种捕雀的鹰。除此还有“吃”、“杠”等术语也与捕鸟有关。那么为何又叫“麻将”呢?在太仓地方方言叫“麻雀”为“麻将”,打麻雀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将了。这种说法看来是比较可信的,比如一索是一只鸟的图案。
除却“护粮牌”之说,关于麻将起源还有另一种猜想,那就是起源于《水浒传》。
据清代大学者戴名世《忧庵集》等古籍记载,有“国粹”之称的麻将牌是明朝时一个名叫万饼条(或“万秉迢”)的人发明的。万秉迢被施耐庵《水浒传》书中的梁山108位好汉所折服,于是想做一副娱乐工具来纪念他们。经过几天精心设计,终于研制出了麻将牌。他把麻将牌设计为108张,暗喻《水浒》中的梁山108位好汉。牌中的九索指“九纹龙”史进,二索指“双鞭”呼延灼等等。接下来,万秉迢考虑到梁山一百单八将分别来自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又增添了“东”、“西”、“南”、“北”、“中”各4张,共计20张牌。同时,考虑到梁山英雄好汉中既有出身贫民又有出身富户的,对此,就称“贫”为“白”(板),“富”为“发”(财)。于是,“白”、“发”又各增牌4张、共计8张。最后,便构成了整副牌136张。
由于水泊梁山在宋江的领导下一心想被招安,想与朝廷求和,并不想打赢朝廷。所以打麻将胜者历来说“和”,而不说“胜”或“赢”。
麻将桌上的名人们
“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这是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名言,此语可说是道破了文化名人们对麻将乐此不疲的玄机,而名人与麻将的不解之缘,也留下了诸多趣闻轶事。
梁启超提倡趣味主义的人生观,他认为“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它是好的”,但趣味的标准不在道德观念,而必须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劳作、游戏、艺术、学问”都符合趣味主义的条件,赌钱、吃酒、做官之类则非。就他的标准而言,麻将显然也是种“趣味”的游戏。1919年,梁启超从欧洲回国,有一次几个知识界的朋友约他某天去讲演,他说:“你们订的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有来客不解,听他解释后方知,原来就是约了麻局。此后,“四人功课”一说,也就成了文人之间对麻将的戏称。
同为清华学者的麻将爱好者还有梅贻琦,此人于1931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叶公超曾以“慢、稳、刚”三字形容梅校长,寡言、慎言的他,这样严肃而沉默的形象,似乎让人很难将他与打麻将联系在一起。然而当清华出版社出版《梅贻琦文集》,内容为梅贻琦在1956至1960年间所写的私人日记的时候,出版社工作人员特别针对梅贻琦的生活面,作了趣味的统计,发现爱打麻将就是其中之一。
梅贻琦日记中不写打麻将,多改用“手谈”或“看竹”加以取代。据日记所载统计,仅在1956-1957年,就打了85次之多,平均一年42.5次,大约每周会有一次。一周一次看似不频繁,但这两年里,清华在台湾“复校”如火如荼,梅贻琦又屡屡赴美洽谈公事,公忙之余,打麻将可说是他重要的娱乐了。在85次方城之战中,梅校长共赢25次、输46次、平盘14次,前后输了1650元。当年一碗阳春面不过才1元钱而已。可见梅校长虽热爱麻将,但是其麻将水平却着实有限。
麻将水平不好的不只梅校长,还有胡适。胡适虽然极其热爱打麻将,但水平着实是并不高,梁实秋就曾亲眼见胡适输过一回:有一年在上海,胡适、潘光旦、罗隆基、饶子离饭后开房间打牌,梁实秋照例作壁上观。言明只打八圈,到最后一圈局势十分紧张。当时,胡适坐庄。潘光旦坐对面,三副牌落地,吊单,显然是一副满贯的牌。胡适摸到一张白板,地上已有两张白板。胡适的牌也是一把满贯的大牌,且早已听张,犹豫好一阵子,啪的一声,胡适还是把白板打了出去。潘光旦嘿嘿一笑,翻出底牌,吊的正是白板。胡适身上现钱不够,还开了一张三十多元的支票,这在那时可不算小数目。
相对于胡适的胜少败多,胡夫人在方城战中可谓每战皆捷,这让平生不信鬼神的胡适,“小心求证”出“麻将里头有鬼”,亦不失为一趣闻。名人说麻
傅斯年曾在《申报·自由谈》上撰文,讲述136张牌中蕴涵的人生哲学。打麻将要能赢,关键是要手气好,运气好,“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也是这样,只要运气好,机会巧,一路顺风,就可以由书记而主席,由马弁而督办,倘若奖券能够中了头彩,那末不但名流闻人,可以唾手而得,并且要做什么长或主任之类,也大是易事。所以我们中国人最注意的是天命……”其后又云:“这有如人们对于生活的执着,无论如何非到绝望,不愿放弃生活的意志而自杀”。
民国著名文人海戈曾于1934年9月在《人间世》发表《谈麻将》一文,文中这么说“四个人坐上桌子,搬庄,分筹码,砌牌,掷骰子,这些繁文末节,往往很认真,但开头总是客气,谦和有礼;可是牌到手里,不是拚命在扼下家,——即是不让坐在他的右方的人‘吃牌’,就是极力在组织‘和三番’,这是一种勇于私斗的最好的表现。”
中国老话说“牌品如人品”,柏杨就深以为是,每个人的气质和品德在牌桌上都会彻底曝光:“一个人的气质平时很难看出来,一旦到了牌桌上,原形便毕露无遗。有些人赢得输不得,三圈不和牌就怨天尤人。别人吃张,他不高兴;别人碰张,他更发脾气。一会怪椅子高,一会怪灯光暗,一会提醒人家不要老咳嗽好不好,咳嗽教人心烦。一会儿埋怨对方总是吸烟,不吸行不行?看能不能瘾死。一会儿向下家瞪眼,你的尊腿不要伸那么长可以吧,这是打牌,不是伸腿比赛。一会儿又埋怨电扇吹得太大,谁不知道我有风湿病。”
小小的麻将桌,长城之间,有趣的事儿自然远不止于此。在这个“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游戏里,我们不难发现麻将的最大特点,是在其“各自为战性”,而西洋游戏,如足球则注重一致行动,所以中国是“人自为战之国,绝端个人主义之国”之说在麻将桌上就可见一斑了。
毛泽东曾说过,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三就是麻将牌。不要看轻了麻将牌,你要是会打麻将,就可以更了解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联,麻将牌里是有哲学地。
毛泽东对麻将牌的这番评论,还可以与他的另一句名言结合在一起,那就是“与人斗,其乐无穷。”
麻将是四个人的游戏,在此游戏中,每人各成一国,四国鼎立。然不同于如桥牌之类的游戏,麻将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孤军奋战,以一敌三的艰难过程。每一个人在此游戏中都需要攻防皆备:盯住上家,卡住下家,提防对家,同时还要保证自己的胜率。看似简单的一局麻将,若是用心打,需用到兵法,用到心计,用到心理学,还需要一定的运气,才能保证较高的胜率。这么想想,可真真是一个“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游戏了。
中国人向来讲求团结,如今讲求和谐。但是作为“国粹”之一流传至今已逾千年的麻将却是个彻头彻尾的不“和谐”的游戏。博弈中或许有双赢,麻将中却是不可能的。一家的胜利就代表其余三家的失利,这是只有一个赢家的战争,必然是“有人欢喜就有人愁”的结果。而中国人对麻将持续的、大范围的热爱,似乎在告诉我们: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伪装下,我们实则是一个争强好胜,不甘于人后的民族。
关于麻将起源的二三猜想
麻将牌又称麻雀牌,有人便称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这似乎是目前对于麻将起源最靠谱的猜想之一。
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县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这种筹牌上刻著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
根据此种猜想,似乎能解释麻将牌上的很多体现:麻雀牌三种基础花色的名字叫做“万、索、筒”。“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索”是用细束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计算的。“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
此外“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白”即白板,放空炮:“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
传说麻将玩法的术语也与捕雀护粮有关。如“碰”即“彭”的枪声。又如成牌叫“胡”,和“鹘”谐音,“鹘”是一种捕雀的鹰。除此还有“吃”、“杠”等术语也与捕鸟有关。那么为何又叫“麻将”呢?在太仓地方方言叫“麻雀”为“麻将”,打麻雀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将了。这种说法看来是比较可信的,比如一索是一只鸟的图案。
除却“护粮牌”之说,关于麻将起源还有另一种猜想,那就是起源于《水浒传》。
据清代大学者戴名世《忧庵集》等古籍记载,有“国粹”之称的麻将牌是明朝时一个名叫万饼条(或“万秉迢”)的人发明的。万秉迢被施耐庵《水浒传》书中的梁山108位好汉所折服,于是想做一副娱乐工具来纪念他们。经过几天精心设计,终于研制出了麻将牌。他把麻将牌设计为108张,暗喻《水浒》中的梁山108位好汉。牌中的九索指“九纹龙”史进,二索指“双鞭”呼延灼等等。接下来,万秉迢考虑到梁山一百单八将分别来自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又增添了“东”、“西”、“南”、“北”、“中”各4张,共计20张牌。同时,考虑到梁山英雄好汉中既有出身贫民又有出身富户的,对此,就称“贫”为“白”(板),“富”为“发”(财)。于是,“白”、“发”又各增牌4张、共计8张。最后,便构成了整副牌136张。
由于水泊梁山在宋江的领导下一心想被招安,想与朝廷求和,并不想打赢朝廷。所以打麻将胜者历来说“和”,而不说“胜”或“赢”。
麻将桌上的名人们
“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这是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名言,此语可说是道破了文化名人们对麻将乐此不疲的玄机,而名人与麻将的不解之缘,也留下了诸多趣闻轶事。
梁启超提倡趣味主义的人生观,他认为“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它是好的”,但趣味的标准不在道德观念,而必须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劳作、游戏、艺术、学问”都符合趣味主义的条件,赌钱、吃酒、做官之类则非。就他的标准而言,麻将显然也是种“趣味”的游戏。1919年,梁启超从欧洲回国,有一次几个知识界的朋友约他某天去讲演,他说:“你们订的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有来客不解,听他解释后方知,原来就是约了麻局。此后,“四人功课”一说,也就成了文人之间对麻将的戏称。
同为清华学者的麻将爱好者还有梅贻琦,此人于1931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叶公超曾以“慢、稳、刚”三字形容梅校长,寡言、慎言的他,这样严肃而沉默的形象,似乎让人很难将他与打麻将联系在一起。然而当清华出版社出版《梅贻琦文集》,内容为梅贻琦在1956至1960年间所写的私人日记的时候,出版社工作人员特别针对梅贻琦的生活面,作了趣味的统计,发现爱打麻将就是其中之一。
梅贻琦日记中不写打麻将,多改用“手谈”或“看竹”加以取代。据日记所载统计,仅在1956-1957年,就打了85次之多,平均一年42.5次,大约每周会有一次。一周一次看似不频繁,但这两年里,清华在台湾“复校”如火如荼,梅贻琦又屡屡赴美洽谈公事,公忙之余,打麻将可说是他重要的娱乐了。在85次方城之战中,梅校长共赢25次、输46次、平盘14次,前后输了1650元。当年一碗阳春面不过才1元钱而已。可见梅校长虽热爱麻将,但是其麻将水平却着实有限。
麻将水平不好的不只梅校长,还有胡适。胡适虽然极其热爱打麻将,但水平着实是并不高,梁实秋就曾亲眼见胡适输过一回:有一年在上海,胡适、潘光旦、罗隆基、饶子离饭后开房间打牌,梁实秋照例作壁上观。言明只打八圈,到最后一圈局势十分紧张。当时,胡适坐庄。潘光旦坐对面,三副牌落地,吊单,显然是一副满贯的牌。胡适摸到一张白板,地上已有两张白板。胡适的牌也是一把满贯的大牌,且早已听张,犹豫好一阵子,啪的一声,胡适还是把白板打了出去。潘光旦嘿嘿一笑,翻出底牌,吊的正是白板。胡适身上现钱不够,还开了一张三十多元的支票,这在那时可不算小数目。
相对于胡适的胜少败多,胡夫人在方城战中可谓每战皆捷,这让平生不信鬼神的胡适,“小心求证”出“麻将里头有鬼”,亦不失为一趣闻。名人说麻
傅斯年曾在《申报·自由谈》上撰文,讲述136张牌中蕴涵的人生哲学。打麻将要能赢,关键是要手气好,运气好,“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也是这样,只要运气好,机会巧,一路顺风,就可以由书记而主席,由马弁而督办,倘若奖券能够中了头彩,那末不但名流闻人,可以唾手而得,并且要做什么长或主任之类,也大是易事。所以我们中国人最注意的是天命……”其后又云:“这有如人们对于生活的执着,无论如何非到绝望,不愿放弃生活的意志而自杀”。
民国著名文人海戈曾于1934年9月在《人间世》发表《谈麻将》一文,文中这么说“四个人坐上桌子,搬庄,分筹码,砌牌,掷骰子,这些繁文末节,往往很认真,但开头总是客气,谦和有礼;可是牌到手里,不是拚命在扼下家,——即是不让坐在他的右方的人‘吃牌’,就是极力在组织‘和三番’,这是一种勇于私斗的最好的表现。”
中国老话说“牌品如人品”,柏杨就深以为是,每个人的气质和品德在牌桌上都会彻底曝光:“一个人的气质平时很难看出来,一旦到了牌桌上,原形便毕露无遗。有些人赢得输不得,三圈不和牌就怨天尤人。别人吃张,他不高兴;别人碰张,他更发脾气。一会怪椅子高,一会怪灯光暗,一会提醒人家不要老咳嗽好不好,咳嗽教人心烦。一会儿埋怨对方总是吸烟,不吸行不行?看能不能瘾死。一会儿向下家瞪眼,你的尊腿不要伸那么长可以吧,这是打牌,不是伸腿比赛。一会儿又埋怨电扇吹得太大,谁不知道我有风湿病。”
小小的麻将桌,长城之间,有趣的事儿自然远不止于此。在这个“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游戏里,我们不难发现麻将的最大特点,是在其“各自为战性”,而西洋游戏,如足球则注重一致行动,所以中国是“人自为战之国,绝端个人主义之国”之说在麻将桌上就可见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