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自知的长鼻子小丑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hung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动机
  小时候有一天,我在龙眼树林玩耍时,突然发现了一只奇怪的虫,它有着长长的红色“鼻子”,亮丽白色、黄色相间的身体,当时的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辗转过了几年,直到高一的生物演讲时,我又遇到了它,才知道它叫做龙眼鸡(Pyrolos candelarius)。
  此时,我心中冒出了许多的疑问:它生长在哪种环境?它又分布在金门的哪些地方?它的“鼻子”——额顶凸与鲜艳的体色又有什么功能?这些问题让我对这位“小丑”越来越好奇,究竟在它身上隐藏了哪些秘密呢?我决定对这种奇妙的昆虫——龙眼鸡作一场深入的研究。
  研究目的
  ◇调查龙眼鸡的栖息环境。
  ◇调查龙眼鸡在被调查地的族群量。
  ◇探讨龙眼鸡额顶凸的保护色。
  ◇研究龙眼鸡体纹保护色。
  研究方法与过程
  样区环境
  我从报纸杂志中了解了龙眼鸡在金门的分布情况,并实际探查了13个区域,最后我选定安澜国小(图1)当作观察、捕捉龙眼鸡的样点。
  安澜国小内栽种至少42种木本植物、15种草本植物。其中,优势种依序为九重葛25棵、小叶橄榄12棵、山樱花11棵。而仅有龙眼被观察到有龙眼鸡栖息和吸食植液的现象。依文献记载的植物经过比对后,金橘、金枣、番石榴、桑、石榴、芒果、莲雾等7种虽然有记载龙眼鸡可栖息,但我未曾观察到。
  为了探究安澜国小动物族群高多样性的环境因素,我从龙眼鸡的生活环境着手,通过查询网络上记载的龙眼鸡之相关生物,并对比安澜国小内龙眼鸡的栖息树种,以及它的可能猎食者。
  安澜国小内有喜鹊、栗喉蜂虎、白头翁、玉颈鸦、蚁狮、宽腹螳螂、大黑蚂蚁、假银尘蛛树鹨、大花鹨、黄尾鸲、鹊鸲等12种食虫动物,它们可能是龙眼鸡的天敌,但在观察中我只亲眼看到过白头翁攻击龙眼鸡。
  龙眼鸡族群分布
  ◇实际观察只数
  在安澜国小族群数量调查中,以肉眼观察计算只数,记录植被高度240厘米以下的8棵龙眼树上龙眼鸡实际观察只数。
  ◇捕捉法估算族群数量
  每次捕捉30只,用记号笔在龙眼鸡翅膀做上记号再放走(图2),7天内再捕捉,数出当中做过记号的龙眼鸡,并利用捉放法估算安澜国小中龙眼鸡的族群量。
  龙眼鸡额顶凸的保护色
  ◇额顶凸的颜色差异
  每周到安澜国小调查族群量时,发现随着季节改变,龙眼鸡体色会跟着改变,尤其龙眼鸡的额顶凸会明显地发生红色一橘色一黄色的转变。
  ◇额顶凸颜色与温度的关联性
  在冬天时,利用暖暖包与御寒衣物设计高温(30~35℃)、低温(10~15℃)的环境各1个(半径9厘米,高25厘米的圆柱体),每个环境内放龙眼鸡6只,并辅以色卡观察颜色变化的情况(图3)。
  龙眼鸡体纹保护色
  验证龙眼鸡的体型斑纹是否具有保护色功能。其身体上黄色、白色可切割虫形,犹如隐藏于环境倒影中。体纹百分比数值与树叶倒影百分比数值必定相接近,龙眼鸡才可具有保护色。
  结果讨论
  栖息环境
  在安澜国小内,龙眼鸡仅栖息于龙眼树上,并未栖息于金橘、金枣、芭乐、桑、石榴、芒果、莲雾,推断在有多种宿主可选择时,龙眼鸡会以龙眼树为优先选择的栖息地。白头翁可食用龙眼鸡,为龙眼鸡的天敌之一。未发现龙眼鸡在枯叶、枯枝中越冬的现象,可推测在金门龙眼鸡无冬眠的行为或过冬期间有迁徙的现象产生。
  族群量
  ◇实际只数记录中,观察族群量最高可达140只,最少为17只。
  ◇实际只数记录中,得知实际观察数量与温度呈正相关。环境温度高时,龙眼鸡出现的数量较多;环境温度低时,龙眼鸡出现的数量较少。
  ◇捉放法的估算中,得知秋、冬两季族群数量维持在250只左右。
  ◇实际观察数量从未记录超过150只,推测至少1/3族群可能栖息于①高度240厘米以上的龙眼树树冠上;②调查植被环境中。虽然未观察到龙眼鸡在其他植被上栖息,但推测龙眼鸡于秋、冬季中,应同时栖息于龙眼树和其他植被越冬。
  ◇若日后条件允许,期望可以用昆虫无线追踪器了解龙眼鸡的活动范围。
  龙眼鸡额顶凸的保护色
  ◇随着季节记录龙眼鸡额顶凸的颜色,发现春天时红色个体为100%,到冬天黄色个体占77%,其余23%为红色个体。
  ◇实验控制温度变因,显示环境温度高时,红色个体的百分比有高的趋势,反之温度越低,红色个体所占的百分比越低。
  ◇龙眼树树芽的变色时间也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春天为红芽,冬天转成黄芽。因额顶凸颜色变化与树芽颜色转变吻合,推测龙眼鸡的额顶凸颜色变化是为了跟随龙眼树树芽颜色的演化。
  ◇发现少量的个体在观察中额顶凸没有变色情形(同一个体),而将不变色的个体放入低温的实验中也没有变色的情形发生(大部分个体会转色),推测可能与个体DNA不同,导致有无变色激素有关。
  龙眼鸡体纹保护色
  随机拍摄5只龙眼鸡与10张光影,发现虫体白黄点平均百分比(48%±1.87%)与树林光影平均百分比(46.2%±3.47%)极为接近,且在龙眼鸡栖息环境当中,有树林光影的环境占绝大多数,故推测龙眼鸡的体色变化有模拟树林光影的含意。
  专家评语
  该项目选题新颖,符合中学生的兴趣与知识背景。作者通过连续观察,确定了种群特性,发现龙眼鸡额顶凸颜色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发生变化,提出了进一步研究额顶凸颜色变化生理机制的设想,独立完成了研究过程,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木星是一个早熟者。最新的有关陨石年龄的测量显示出,这颗巨大行星的内核在太阳系的首个100万年间便形成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木星的存在将有可能解释为什么内行星是如此之小,并且有可能解释地球存在的原因。  此前,天文学家对木星年龄最好的限定来源于通常情况下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模拟研究。在一颗年轻恒星周围,会形成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渦流盘,像木星那样的气态巨星会通过吸附涡流盘中的气体物质而成长。这些涡流盘的存
研究背景  在大数据时代,面临数据海量、多样性和价值稀疏性等特点,能不能用某种方法快速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投的新朋友呢?能不能利用大数据分析解决潜在好友推荐的问题呢?  移动定位社交服务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友方式。这类应用通过将用户的位置数据在地图上可视化,让用户相互分享生活经历,结交新的朋友。潜在好友和位置推荐作为移动定位社交服务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已经被应用到很多交友软件当中。但是,
背景  训练击剑运动员尤其是初学者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们不能精确击中目标。由于击剑的技巧较难掌握,很多同学参加击剑兴趣班后很快便放弃,半途而废。不只是击剑需要运动员精准地瞄准一个点,其他运动例如篮球、手球、足球等,也要求运动员把球投到或踢到一个特定位置。因此,我们决定设计本产品,以帮助教练快速分析运动员动作的偏差,用更短的时间纠正运动员的姿势,提高运动员的水平。经过多番讨论,我们决定发明一个能够
2017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西安交通大学分营活动注重科技体验与动手实践,将理论指导与操作体验合理搭配,展现出科学魅力与科技创新的内涵。名家大师讲座——中国女院士中唯一一位将军邱爱慈与营员面对面,解密“两弹一星”;扬帆远航——营员与优秀工程师、优秀学生直接沟通,了解科技创新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感受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科学探索实践活动——营员走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体验前沿科技,领略科技创新对于时代发展的推
2015年2月7-8日,中国科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非正规教育合作项目2015年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内蒙古、青海等12个项目省、区的50多位省级、县级项目工作人员、项目教师代表、项目推广学校领导和项目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单长勇出席会议并致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处王广宇女士出席并讲话,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项目处处长朱方主持。会议总结了非正规教育项目2014年
作为已有66年历史的最高等级国际中学生科技竞赛,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被誉为中学科技竞赛的“世界杯”,参赛选手们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在高中阶段得以展现。通过统计,2000—2015年,中国在Intel ISEF中共获得275个奖项,上海代表团获得了39个二等奖以上项目中的l5项。  国外的青少年科技竞赛起步较早,美国的科学人才选拔(STS)始于1942年,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
近年来,对儿童早期学习进行的科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更新了一些传统理念。这种改变是重要而深刻的。其要点可以总结如下:  1.儿童的学习能力不完全是生而具有的,但也不是完全由后天的训练造成的,而是由先天基因给出了某些能力和许多能力发展的框架,需要后天的经验来启动和发展  婴儿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开始了从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发展的学习过程。对这个学习过程的研究就是对人如何产生心智过程
王文静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渴望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一个生机盎然的水族箱不但可以给人带来宽松舒适的美感。更能调节居住环境,让自然与人和谐相处。水族鱼缸行业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应运而生。由于在鱼缸这样的小环境下,水体质量容易变差,而人们又缺乏养护的技艺,往往使得鱼不能健康生长,让人徒增烦恼。而保持一个适宜鱼类生活的环境是一件非常耗精力的工作。  针对鱼类生活环境净化的设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要求,加强校内外科普教育的结合,推动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不断丰富科普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实现与科普器材、科学实验的近距离接触,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奥秘,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科技、教育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提高科学素质教育的效果。  为达到这一目标,福建省厦门市同安科技馆实行“走出去”原则,把科技送进学校,通过手把手教会学生做科学实验,向青少年普及科技知识、科学思
陈巍,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科技知识在古代世界的传播并把世界连为一体的历程。喜爱“上穷碧落下黄泉”,品鉴各个文明在应对相似问题时展现出的智慧。  众所周知,本草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药物学和方剂学的基础。由于中国本草学记录了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矿物等不同类别药物的名称、物理描述、药性、产地和用途,堪称近代生物分类学发展的先驱。大名鼎鼎的李时珍《本草纲目》在17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