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物在水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及局限性

来源 :江西水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wolf1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沉水植物净化水质,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在水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沉水植物生长受诸多环境条件的影响,又对水环境按一定规律不断地正反馈或负反馈。基于影响因素分析,分别探讨高氨氮、低透明度及硬底质等场景下沉水植物种植需攻克的关键问题,最终达到水体净化、水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
  关键词:沉水植物;水生态修复;生长影响因子;硬底质;高氨氮
  中图分类号:S931.3        文献标识码:A
  恢复和重建水生态系统,已成为水生態修复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氮、磷等污染物进入湖泊、河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频发,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国内的太湖、巢湖、武汉东湖[1]、云南滇池[2],国外的阿勒湖[3]、德国东北部湖泊[4]等都出现了沉水植被退化,甚至消失的现象,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现有的沉水植物恢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工作量大、成活率低以及修复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本文将对沉水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局限性进行系统性总结及分析,旨在为水生态系统恢复、水环境改善服务。
  1  沉水植物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沉水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吸收和转化水中的无机盐,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隐蔽场所,还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净化水质,抑制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控制藻类的大爆发;沉水植物在为水生动物提供更多生存空间的同时,幼嫩部分枝叶还可为水生动物提供食物,从而改善整个水生生态系统。此外,沉水植物还有助于调节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速度,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水体环境的稳定性。所以,沉水植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  沉水植物生长影响因子
  已有研究表明,沉水植物生长受水体透明度、水温、水体营养物质、鱼类养殖、藻类、水域底质情况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10]。光照对沉水植物种子发芽无明显影响,但对沉水植物存活及生长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藻型富营养湖泊透明度不高是沉水植被恢复的关键制约因素[11]。沉水植物对水温敏感,其生长受季节的影响很显著,水温决定植物的萌发、生长量和最大生长程度,甚至还决定萌发期和休眠期[12]。在贫营养水体或重富营养水体中,沉水植物生长限制因子是矿物元素[13]。但在光照充足的水体中,随着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碳酸离子成为水中优势种类,而碳酸分子在水体中几乎消失,从而导致沉水植物的生长受到无机碳源的限制[14]。鱼类养殖对沉水植物的生长和区域水体群落结构有较大的影响,渔业强度较小时,鱼类适量的消耗沉水植物可加速沉水植物更新生长,可进行良性循环。沉水植物整株植物都处于水中,通过根、茎、叶来吸收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底质中有机质总含量、氮总含量和磷总含量对沉水植物起重要作用,而无着根的条件下,沉水植物抗风浪能力极差,不仅不能吸收底泥的营养物质,植株还会随水流波动漂浮而烂根。
  3  沉水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修复中的局限性
  为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在很多工程实践中,都采取了通过沉水植物种植来恢复沉水植被的方法,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因为沉水植物生长过程中受到诸多因子的共同作用,且这些因子的影响程度又未必等价,所以沉水植物作为一种水生态修复方法,其具有以下局限性:
  3.1  高氨氮背景下
  未截污或截污不彻底引起的氨氮浓度偏高,直接影响水体水质,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造成阳光难以到达水底,从而影响沉水植物光合作用,进而造成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减少。同时,水体富营养化情况下,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藻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绿色浮渣”。其后,沉水植物会因得不到阳光照射而难以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3.2  水体透明度不高背景下
  透明度不高的水体存在光照不足的问题,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产氧量随之减弱,沉水植物生长及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也会受到显著影响,造成沉水植物生长大大受限。
  可通过设置深度可变的种植装置,实现沉水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光的不同需求。针对因悬浮物等因素导致的水体透明度降低,可优先选择对水体悬浮物耐受性最强的沉水植物;或者使用絮凝剂等产品消除悬浮物质,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体透明度,再考虑后续沉水植物的种植。
  3.3  硬底质背景下
  在硬质水底环境下,因为水体底部没有淤泥或者淤泥层较薄,植物根系不好定植扩繁,沉水植物常出现烂根,造成沉水植物成活率低,进而导致水景效果生硬、水体自净能力差、水质维护困难,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等情况频发。
  研究中可通过铺洒粘土、硬地打孔栽种,包裹沉栽法等方法固着沉水植物来克服硬底质背景下带来的问题。
  4  未来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水生生态修复过程中,将会不断完善沉水植物恢复技术,构建健康、完善的水域生态系统,让沉水植物真正成为生态修复的主力军,尤其应着重关注一下几个方面。
  4.1  沉水植物生长基本条件研究
  不同生长环境对沉水植物的发芽、生长产生的效果差异很大,需要进一步探究适宜沉水植物生存、生长所需要的最佳条件。
  4.2  沉水植物种植模型研究
  目前已呈现出的研究,如人工打穴、石笼沉底、生态草包、含基质层的种植容器等,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沉水植物的成活率,但对于模型的广泛应用还存在操作复杂、耗时费力、成活率偏低的问题。因此,一种新型的沉水植物种植模型的研究还需要深入,以便为后续沉水植物在湖泊中应用时实现快速复绿的目标提供更高的可能性。
  4.3  湖泊外源污染问题
  单纯依靠沉水植物的净水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湖泊水质的基本问题,必须通过外界措施提前预防,减少高氨氮污水、生活垃圾等直排进入河湖。以便为沉水植物在湖泊中进一步净化水质,完善水生生态系统提供条件。   5  结论
  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是通过恢复水生植物群落来削减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进而重建水生态系统的复杂、动态且长期的过程。沉水植物的生态修复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相结合,是科学有效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举措。针对不同富营养化水体形成原因、周期及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恢复沉水植物,科学有效净化水质,以构建健康、完善的水域生态系统,尚需大量研究。
  参考文献
  [1]邱东茹,吴振斌. 武汉东湖水生植物生态学研究——Ⅲ沉水植被重建的可行性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1):43-49.
  [2]周红,任久长,蔡晓明. 沉水植物昼夜光补偿点及其测定[J]. 环境科学学报,1997(2):127-129.
  [3]冯爽,李晓秀,王圣瑞,等. 丹麦湖泊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治理[J]. 水利发展研究,2015,15(04):62-66+69.
  [4]Sabine K?rner. Loss of Submerged Macrophytes in Shallow Lakes in North‐Eastern Germany[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Hydrobiology,2002,87(4).
  [5]Francisco A. Comín, Margarita Menéndez, Juan R. Lucena. Proposals for macrophyte restoration in eutrophic coastal lagoons[J]. Hydrobiologia,1990,200-201(1).
  [6]李文朝,連光华. 几种沉水植物营养繁殖体萌发的光需求研究[J]. 湖泊科学,1996(S1):25-29.
  [7]任久长,周红,孙亦彤. 滇池光照强度的垂直分布与沉水植物的光补偿深度[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76-79.
  [8]Noriko Takamura,Yasuro Kadono,Michio Fukushima,Megumi Nakagawa, Baik-H. O. Kim. Effects of aquatic macrophytes on water quality and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shallow lakes[J]. Ecological Research,2003,18(4).
  [9]李文朝. 浅型富营养湖泊的生态恢复——五里湖水生植被重建实验[J]. 湖泊科学,1996(S1):1-10.
  [10]严雪. 水生植物的逆境生态学研究[D]. 武汉大学,2003.
  [11]张圣照,王国祥,濮培民. 太湖藻型富营养化对水生高等植物的影响及植被的恢复[J]. 植物资源与环境,1998(4):53-58.
  [12]李永函,金送笛,史进禄,等. 几种生态因子对菹草鳞枝形成和萌发的影响[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89(Z1):1-9.
  [13]葛滢,常杰,王晓月,等. 两种程度富营养化水中不同植物生理生态特性与净化能力的关系[J]. 生态学报,2000(6):1050-1055.
  [14]金送笛,李永函,王永利. 几种生态因子对菹草光合作用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1991(4):295-302.
  .
其他文献
摘要:概述了裂腹魚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相关内容,探讨裂腹鱼的人工繁育相关技术举措,分析养殖有关注意事项,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裂腹鱼;人工繁育;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5.1 文献标识码:B  贵州省桐梓县水坝塘镇复兴河,发源于原始森林中的龙山大峡谷,环境优美,水质清澈见底,水流湍急,水中溶氧量高,生物饵料丰富,矿物质元素丰富,年均水温低于15℃,河流日照时间短,适宜于裂腹鱼的生
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全面胜利,解决了历史性的绝对贫困问题.脱贫群众收入大幅提高,生活保障水平大为改善,但相对贫困和因病、因灾、因残、突发性事故等返贫风险依旧存在.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协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之一.研究基于信息大数据时代,利用乡村振兴行业部门数据共享形式,构建“线上”信息预警和“线下”实地排查的防返贫机制模式.
摘要:在2口面积分别为5336 m2(约8亩)和8004 m2(约12亩)的池塘进行大刺鳅养殖试验,大刺鳅鱼种放养密度分别为4000尾/667 m2和4500尾/667 m2,放养规格为全长6 cm以上,投喂含粗蛋白45%的大刺鳅专用配合饲料,經1年养殖,试验鱼成活率83%以上,商品鱼平均规格达244.3~253.8 g,每667 m2产量846.2~925.6 kg,每667 m2产值13539
摘要:基于DHIMIKE软件中的MIKE21FM模块建立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在18000 m3/s和25000 m3/s流量下,研究江段鱼类栖息地的流速、水深环境参数适宜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以2019年5月勘测船实测的水文数据对模型的参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流速和水深是影响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栖息生境的关键因子,且鱼类栖息地适宜度受流速和水深共同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鱼类;生境特性;适宜度指
摘要:利用自主扩繁的长茎葡萄蕨藻,调控其越冬期生长环境生态因子,首次实现长茎葡萄蕨藻在北方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成功越冬。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宜长茎葡萄蕨藻北方室内越冬期养殖模式,为下一步开展其周年养殖提供依据。  关键词:长茎葡萄蕨藻;越冬;工厂化养殖  中图分类号:S968.4 文献标识码:B  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又称凸镜状蕨藻、海葡萄,隶属于绿藻门(C
为明确改性剂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以化学机械法制备的高长径比毛竹竹原纤维为增强相,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偶联剂,热压制备45%竹原纤维/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谱仪(XPS)、X射线衍射仪(XRD)对改性竹原纤维和复合材料进行界面分析.结果表明,随着KH550用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当KH550用量为1%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佳,与未改性的复合材料相比,其弯曲强度、弯
[目的]评估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疫苗不同免疫方法在边境山区羊场的免疫效果,为进一步优化适合边境山区羊场的疫苗免疫程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崇左市两个规模化羊场,分4种免疫组合方式,对羊群进行口蹄疫O-A型二价灭活苗、小反刍兽疫弱毒苗免疫,在免疫后0d、7d、14d、28d、42d、56d、70d、120d、150d采血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只进行一次免疫的A组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率在28d时最高,之后开始下降,150d时下降到26.67%;而D组在一免后28d加强免疫一次,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率在二免后14d达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由龚地弓形虫寄生引起,在养猪业中时有发生,对养猪业影响很大.文章以一家养猪场发生病猪死亡,确诊为弓形虫病感染为例,详细报道了猪感染弓形虫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解剖情况、实验室诊断、防治方案,为养猪业预防弓形虫病及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科学借鉴.
[目的]为加快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方法]分析广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借鉴发达国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结果]合理界定“双师型”教师定义及发展标准,与行企协同制定科学的“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持续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实施多样化“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建议]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琏,构建“自然积累+培训+实践+服务”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的成长路径,制定科学可行的“双师型”教师考核标准.
为科学制定能源消费强度控制目标,明晰各产业(部门)之间节能管理责任,提升综合能源管理精细化水平,研究各产业(部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控制贡献率的核算方法.文章以广西首府南宁市产业(部门)2016年、2017年和2019年数据为基础,对地区能源消费强度控制贡献率进行核算.根据数据,采用实例分析等方法,对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成因进行分析,从特殊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占比、能源产出效率三方面评价贡献率指标,并从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科学制定节能目标三方面提出节能目标管理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