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富有特色、凸显个性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它对于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品牌形象以及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入手,探讨富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58-0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院校。而作为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动力,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驱力。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本文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高职院校在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文化物质载体、文化指向群体等方面的特色,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定义为以高职院校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契合社会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的,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高职院校全体成员参与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产品的集合。依据这个定义,与普通高校相比较,高职院校因其独特的职业教育因素,在它的校园文化中更多地体现了“职业性”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从职业岗位出发,坚持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现代“企业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职业性”特征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带有鲜明的企业文化的特征。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
  结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本质特征,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推进:
  (一)加强高职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夯实校园文化发展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物质是第一性的,是基础的。高职院校校园的物质文化也同样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有用之才,各高等职业学院应建设完善硬件设施并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其他文化形态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物质文化建设跟上了,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才能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
  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包括:
  1.大力加强实验实训场所的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物质保障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实验实训场所是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和技术能够得到真正锻炼和提高的实战基地,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实验实训场所的建设摆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无论在环境建设还是硬件设施建设上都应该与企业第一线的工作环境相一致,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未来的环境、工作流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过硬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2.建设体现学校文化传承、文化内涵的校园
  从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出发,考虑自身的特色及办学宗旨,在学校的建筑物、园林、广场、实验实训场所等建设中,精心设计,赋予它们以丰富的文化气息和内涵。如对学校校训、校徽的展示,学校主要建筑物的命名,在教学楼、实验实训场地、企业班活动基地等悬挂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格言警句,在广场或者文化广角展现学校发展历程等等。通过这些,创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和院校魅力。
  (二)加强高职特色的制度文化建设,强化执行力
  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制度文化,督促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师生员工自身的行为,形成较强的向心力,维护学校正常秩序。
  1.创建以人文本的校园制度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为指导思想,完善学校教学、学生教育管理等相关制度,规范校园行为,努力创建符合学校特色的校园制度文化。学校在制定各种校园管理制度时应充分考虑教师、学生的意愿,应该尊重他们的参与权,特别是在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制度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校园制度文化的主人翁精神,也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行为规范作用,促使管理规范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
  2.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
  校企合作和工學结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了好的制度的保障。如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少了制度的保障,必将成为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软肋。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制度體系作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提供组织保障;制定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各种基础性的文件,提供制度保障;建立相关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的开展。
  3.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教师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只有既掌握着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专门人才。而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师一直都存在着专业实践经历和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评选、激励、管理体系,建设一支既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训的教师队伍。
  (三)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规范行为
  高职院校校园行为文化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视科技、文化等第二课堂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创业创新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业技能大赛、专家讲座等活动,带动学生科技水平的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如设立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知识讲座,邀请知名学者作报告、讲演,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举办知识竞赛、朗读、演讲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陶冶学生的情操,“把文化素质教育与学校开展的艺术文化活动相结合,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2.规范教师的行为,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在学识上“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教师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素质的高低无疑也影响着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而教师的素质又是由师德水平所决定的。良好的师德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只有教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通过理论学习,建立考评体系和奖惩体系、注重人文关怀等方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规范教师行为。
  (四)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建立价值理念系统
  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的四个方面中,精神文化是重中之重。校园精神文化对广大师生具有导向、激励、熏陶和重塑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对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应该以继承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一方面要继承学校在建立和发展中的办学追求及思想精髓,另一方面要立足于职业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地发展和建设新的精神文化环境,才能建设有自身特点的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
  1.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立足于高职教育特色
  高职院校是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专门技术的人才,以培养职业人为办学目标,就必须在师生员工中树立一种“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的理念,加强对师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师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弘扬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科学求真的技术精神,打造“职业”特色,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2.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融合,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充实校园文化精神的内涵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指出:“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通过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高职院校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对理工科学生要开设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类的课程,对文科生要相應地开设自然科学之类的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此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勤俭、知足的生活观念,“贵和执中”的处世思想,“贵义贱利”的价值取向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高职院校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大学语文课程、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入校园文化中,植根于校园文化之中。
  (五)融合企业文化,丰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关系密切,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高职院校对企业的依赖性较强,行业烙印较深,并且影响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企业文化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搭建与企业的交流平台,例如建设企业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建立企业班、校企技术合作、邀请优秀企业家、技术行家担任兼职教师,邀请企业成功人士、企业管理人員开设专题报告会,举办校企合作企业或杰出企业文化展览,与企业合办文体活动等方式,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中,融合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促进学生深入了解、领会企业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力争能培养出优质的企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明山,刘向红.大学校园文化与大众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J].中国商界,2008(4).
  [2]黎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任锋,王平尧.试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渗和结合[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4]程小康.旅游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断创新、改进、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内驱动力。然而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一直呈现出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状态。这样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说”的权利,使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对话平台,促使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我对话,以更好地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
[摘 要] 数字电路课程属于当前技工院校中的重要课程,是实践性和理论性比较强的一个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全面处理好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并且切实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以及必要的数字电路基础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项目教学法在当前数字电路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和心得。  [关 键 词] 项目教学法;数字电路;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
[摘 要] 对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更加贴近企业工程实战的课程设计实施方案,重点从三方面对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引入企业实习环节、完善分层教学任务零件库、构建四方位交互教学评价体系。  [关 键 词] 机械加工工艺;课程设计;企业工程实战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7)04-0045-01  在《
[摘 要] 桑塔纳2000是典型车型,现已被各个职业学校采用为教学样车。主要以桑塔纳2000整车为研究对象,该教学平台以桑塔纳2000实物为基础,充分展示汽车发动机和底盘系统,配合模块包教学,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贴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关 键 词] 桑塔纳2000;发动机底盘;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
[摘 要] 以慕课发展对教师的影响与教师角色转化方式为论点进行探究,具体是结合慕课发展进程中传统的教师角色面临巨大挑战这一实况,提出了更新教育理念、推动教师角色转化进程以及强化信息化素养这三大与教师角色转化相关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在慕课发展进程中顺利实现角色转型。  [关 键 词] 慕课;影响;教师角色;转化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
[摘 要] 分析制造业转型和升级对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转变,对照学院高职机电类的三个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从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人文素质、建设教师队伍六个方面提供满足服务型制造业对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思路和举措。  [关 键 词] 服务型制造业;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举措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运算能力的数感是指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与悟。形成数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字的意义,会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这是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范围,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目的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提升他们的计算水平。  一、讲清算法算理,促成数感产生  运算教学不单纯是让学生掌握算法,更重要的是理解运算道理。教学时,笔者一直坚持让
特级教师孙双金所执教的一课以其特有的开放、大气,让我受益匪浅.然而白璧微瑕的是,在其第二课时中,针对林冲武艺高强的分析,无论是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还是指导学生表演的
[摘 要]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我们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大学教工包括教学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他们的思想品德对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要影响,大学校园作为最接近社会的一个环境,学校教工的品行都会大大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也开始逐渐明朗,应开展积极的政治认同研究,从大学校园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因素即大学教工人品问题研究入手,提出“朱墨理论”,提出开展增强大学生“四个自
[摘 要] 目前,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过程面临着学生心理压力较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够合理、学生基础薄弱完成教学任务困难及毕业生就业不理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考核制度、師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 键 词] 地方高校;专升本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