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娱乐至死”,有人开始说不了。他们开始质疑,然后是行动,通过各种方式左右其内容的选择。密不透风的次元壁有了裂口,反抗自己、救赎自己的行动亦然启动。
算这次,刘铮已是二次进藏了,海拔4000多米的唐古拉山稀薄的空气非但没让他有一丝不适,反而让他感到仗剑走天涯的快意。一路行,在朋友圈晒出的照片羡煞了身边宅着不动的朋友。他在回程的路上,在微信上写了一句话:人的本能是追逐从他身边飞走的东西,却逃避追逐他的东西,我选择不再逃避。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5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刘铮从最底层的生理需求爬到金字塔尖的自我实现需求,用了差不多20年。这20年他一直过着游走于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二维人生。
蜗居创纪录
刘铮今年40岁,职业是大学老师,两年前的他是绝对不会选择当驴友的。严谨、缜密、自律这些素质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具象。那时他体重过200,明明已经需要注射胰岛素了,却坚称没得糖尿病,戴着近千度的近视镜整天专注无限景深的网络世界。日本动漫、流行美剧、暴风雪电游,一样不落。他曾创下5天只睡4小时、吃一顿饭的“纪录”,在外人眼中不可理解的“纪录”满足了刘铮的心理需求——过瘾,他乐此不疲。
当健康亮起红灯后,身随心动的刘铮也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了,一场小感冒,让他花了4000多元,那是他一个月的收入。医生的话让他固守的小天地支离破碎:“如果还这样,你顶多还能撑5年。”他的职业也不允许他再荒唐下去,没有精力教学,写不出论文,评职称滞后,这一切成为校领导找他约谈的要件。失意的职场让刘铮成为惊弓之鸟,他意识到不安全了。
“正常”回归记
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家人的疏离和同事的不信任,让刘铮开始察觉到自己的生活圈子越來越窄。好在他意识到了沉溺网游是对自己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严重影响了自己对家人的关心和生活的幸福。所以努力远离网游,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
每一个追求上进的人,都会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担心落后于其他人,他的社交需求越来越强烈起来,这种焦虑感让刘铮迫切希望快点儿汲取“干货”,快点儿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越是想远离,随之而来的焦虑越是让刘铮感到从未有过的措手不及。
于是,他选择通过手机看心灵鸡汤,读励志故事。可是碎片化阅读,虽构建着信息大厦,却没有系统的思考总结,无疑像是失去了钢构而经不起考验。刘铮沉沦在每天扑面而来的信息浪潮中,被各种思想推着向前走,什么时候可以停止脚步,他不得而知。
为了排遣这种焦虑,他选择读书、旅行。于是近乎狂热地开始买书。尤其是在读过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后,他仿佛看到前人穿越到现在,写的就是他,“人在一个阶段会失去当人的资格”。这句话让他反思自己的过往,进而找到了精神的底座、感情的港湾。
读书除了获取知识之外,还能弥补精神的荒芜、强大脆弱的内心、升级较LOW的心智。一言以蔽之,读书让刘铮具备自我谈判、自我救赎的能力。虽不敢说已读破万卷书,但两年来,刘铮却实实在在地行了万里路,他选择自驾游,除了台湾岛,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车辙和脚印。书本上的知识和有温度的游记,让他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文学经典、风土人情与枯燥的线条、数据相结合,使得他的课成为抢手货,原来总也坐不满的教室,现在开始有别的专业的学生来偷听,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尊重与小小的成就。他找到自己的“深潜力”。
回想过去的20年,渐渐走向正轨的刘铮说话开始有了哲人的味道:“如果不是读书,我会沉没在这片泥塘里,要被愚蠢淹死。而旅行是对庸常生活的一次越狱。”在信息爆炸和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读书和旅行已经成为刘铮自我突破的最有效途径,甚至可以说是他逃离平庸的唯一捷径。
算这次,刘铮已是二次进藏了,海拔4000多米的唐古拉山稀薄的空气非但没让他有一丝不适,反而让他感到仗剑走天涯的快意。一路行,在朋友圈晒出的照片羡煞了身边宅着不动的朋友。他在回程的路上,在微信上写了一句话:人的本能是追逐从他身边飞走的东西,却逃避追逐他的东西,我选择不再逃避。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5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刘铮从最底层的生理需求爬到金字塔尖的自我实现需求,用了差不多20年。这20年他一直过着游走于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二维人生。
蜗居创纪录
刘铮今年40岁,职业是大学老师,两年前的他是绝对不会选择当驴友的。严谨、缜密、自律这些素质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具象。那时他体重过200,明明已经需要注射胰岛素了,却坚称没得糖尿病,戴着近千度的近视镜整天专注无限景深的网络世界。日本动漫、流行美剧、暴风雪电游,一样不落。他曾创下5天只睡4小时、吃一顿饭的“纪录”,在外人眼中不可理解的“纪录”满足了刘铮的心理需求——过瘾,他乐此不疲。
当健康亮起红灯后,身随心动的刘铮也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了,一场小感冒,让他花了4000多元,那是他一个月的收入。医生的话让他固守的小天地支离破碎:“如果还这样,你顶多还能撑5年。”他的职业也不允许他再荒唐下去,没有精力教学,写不出论文,评职称滞后,这一切成为校领导找他约谈的要件。失意的职场让刘铮成为惊弓之鸟,他意识到不安全了。
“正常”回归记
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家人的疏离和同事的不信任,让刘铮开始察觉到自己的生活圈子越來越窄。好在他意识到了沉溺网游是对自己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严重影响了自己对家人的关心和生活的幸福。所以努力远离网游,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
每一个追求上进的人,都会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担心落后于其他人,他的社交需求越来越强烈起来,这种焦虑感让刘铮迫切希望快点儿汲取“干货”,快点儿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越是想远离,随之而来的焦虑越是让刘铮感到从未有过的措手不及。
于是,他选择通过手机看心灵鸡汤,读励志故事。可是碎片化阅读,虽构建着信息大厦,却没有系统的思考总结,无疑像是失去了钢构而经不起考验。刘铮沉沦在每天扑面而来的信息浪潮中,被各种思想推着向前走,什么时候可以停止脚步,他不得而知。
为了排遣这种焦虑,他选择读书、旅行。于是近乎狂热地开始买书。尤其是在读过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后,他仿佛看到前人穿越到现在,写的就是他,“人在一个阶段会失去当人的资格”。这句话让他反思自己的过往,进而找到了精神的底座、感情的港湾。
读书除了获取知识之外,还能弥补精神的荒芜、强大脆弱的内心、升级较LOW的心智。一言以蔽之,读书让刘铮具备自我谈判、自我救赎的能力。虽不敢说已读破万卷书,但两年来,刘铮却实实在在地行了万里路,他选择自驾游,除了台湾岛,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车辙和脚印。书本上的知识和有温度的游记,让他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文学经典、风土人情与枯燥的线条、数据相结合,使得他的课成为抢手货,原来总也坐不满的教室,现在开始有别的专业的学生来偷听,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尊重与小小的成就。他找到自己的“深潜力”。
回想过去的20年,渐渐走向正轨的刘铮说话开始有了哲人的味道:“如果不是读书,我会沉没在这片泥塘里,要被愚蠢淹死。而旅行是对庸常生活的一次越狱。”在信息爆炸和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读书和旅行已经成为刘铮自我突破的最有效途径,甚至可以说是他逃离平庸的唯一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