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超声引导下消融术在胰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临床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sskee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治疗手段亦日趋多样,本文重点介绍了内镜超声引导下消融术在胰腺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及价值,对于该方案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将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评价与阐述。

其他文献
幽门螺杆菌(HP)是多种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的重要致病因子。内镜技术是侵入性检测HP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涌现出多种基于普通白光内镜诊断HP感染的内镜技术。本文就HP感染的内镜诊断方法及其发展与应用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诊治HP感染提供依据。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即报道了1例食管癌术后致吻合口瘘、胸胃瘘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及胸腔积液患者的病程,该患者经内镜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之后取出并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1个月支架取出。食管多发瘘口愈合可,诊疗结局良好。
随着治疗性内镜超声技术(EUS)的发展,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穿刺引流术(EUS-BD)已成为新一代胆管引流技术,为胆道梗阻患者提供了微创胆道引流的新选择。EUS-BD作为ERCP失败后的胆管引流替代措施的疗效已得到公认,但其安全性仍略逊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随着EUS-BD专用附件的不断开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将得到进一步降低。未来通过对EUS-BD操作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及标准化,将有望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下肝胃造瘘引流术(EUS-HG)在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6例,其中男29例、女27例,中位年龄72岁。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EUS-HG组(20例),应用EUS-HG治疗;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组(36例),应用PTCD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壁及其壁外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不同于CT和腹部超声监视下的穿刺,EUS-FNA可大大缩短穿刺针与病灶的距离,穿刺针通过的穿刺路径气体干扰少、创伤小,并发症亦显著减少。此外,由于采用了高频超声探头,可获得较高的分辨率,EUS-FNA可对微小病变进行穿刺和治疗。本文就EUS-FNA在操作过程中的要点以及在消化道及其壁外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简
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引导下的囊肿胃造口术和腹腔神经丛松解术,介入性EUS的概念由此诞生。本文即从诊断与治疗这两个主要方面,介绍介入性EUS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沿趋势。
常规胃镜及病理活检是良恶性胃溃疡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金标准。然而,部分恶性胃溃疡患者初次或多次病理活检可能为阴性,甚至有些患者出现假性愈合而造成误诊。内镜超声检查(EUS)对恶性胃溃疡,特别是中晚期胃癌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普通胃镜检查。EUS联合靶向活检或细针穿刺可以进一步提高活检阳性率及恶性胃溃疡诊断水平,从而减少误诊与漏诊。本文就EUS对活检阴性及愈合期恶性胃溃疡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本文记录了一次在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的介入操作过程中,发生一体式支架释放失败的情况。我们没有按通常的更换导丝的做法,而是对受损的导丝予以即时修复,顺利地将胰管支架释放到位,不仅解决了患者的临床问题,也为患者节省了费用。
目的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肝外胆管扩张的患者未能通过传统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本研究即评估内镜超声检查在诊断此类肝外胆管扩张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间的892例内镜超声检查患者的数据。最终诊断依靠内镜和(或)手术病理或随访10个月以上结果。结果共82例肝外胆管扩张(直径≥7 mm)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61.5±9.6)岁,胆总管宽度(13.0±4.25)mm。大部分
近年来,内镜超声引导下胃肠吻合术(EUS-GE)作为一项创新技术,在治疗良恶性胃流出道梗阻(GOO)、输入袢综合征等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多篇研究表明该技术同传统外科手术、内镜下腔内支架置入相比,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势。作为一项尖端的新型内镜介入技术,EUS-GE已逐渐成为学术热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报道EUS-GE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