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构建基于信息化的虚拟实验教学

来源 :现代计算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an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国,为保障工科课程实验教学的正常有序进行,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本文以《通信系统原理》课程为例,基于MATLAB/Simulink设计一个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并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实现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虚拟实验线上教学。
其他文献
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VSLAM)是近几年机器人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的关键技术。针对现有视觉定位算法运行效率相对较低和鲁棒性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RGB-D SLAM算法来进一步提升实时性与鲁棒性。首先,在提取特征点与匹配过程使用四叉树策略,结合自适应阈值函数均匀提取ORB关键
高等院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场所,而学科是大学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基础。教育部为提高大学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不仅设置双一流背景下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又同时对全国高校学科开展了评估工作。基于此,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高校学科建设情况,提供基于可视化的高校可视分析系统,帮助用户完成院校对比与专业选择,提升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传统DNS隧道攻击检测方法因大量会话重组导致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多粒度DNS隧道攻击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粗细粒度相结合的方式对DNS隧道攻击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将DNS会话划分时间片提取粗粒度特征,减少会话重组与特征提取的时间,并在异常时间片上重组会话后提取更多细粒度特征加以分析,准确定位隧道攻击流量。最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多粒度DNS隧道攻击检测方法在保持检测准确率的同时明显提升检测效率。
由于乘客中途上下车时间和地点随机性强,列车售票面临的较大挑战。作为一种特殊的二叉树,线段树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区间,在解决区间类问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给出基于线段树的售票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主要包括构建线段树、购买车票和更新车票信息三部分。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有效完成车票购买和车票更新功能。
本文旨在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行为数据的采集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以期为今后数据采集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并为学习者画像的有效构建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本文首先分析学习者画像的特征维度及相应数据,然后探讨多维度数据的采集方法,包括新兴信息类技术、管理平台类技术和传统线下方式等。现有的数据采集方法能一定程度上采集到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近乎真实的状态、行为数据。没有深入分析数据采集方法之间的优劣、各维度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尽管现有的数据采集方法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学
为强化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对《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通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采用了结合思维导图和采用项目式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的改革措施。首先优化教学内容,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讲解内容时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辅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咖啡渣作为填料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进行改性,制备了综合性能良好的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使用万能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微观
随着网络化及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在线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基于各种数字化教学工具建成的在线课程资源类型丰富、数量可观。本研究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详细阐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方式、课堂互动形式、组织实施手段及考核方式等内容,同时提出“项目式驱动的案例教学模式”,为实际的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最后,以《数据挖掘与可视化》课程为例,介绍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具体过程。从教学成效来看,这种以案例为向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逻辑
《传感器原理及微操作系统》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针对这门课程概念多、种类多、应用复杂的特点,提出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在课程教学使用基于应用背景的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对传感器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传感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垂直燃烧试验、极限氧指数(LOI)测定和锥形量热分析,研究了焦磷酸哌嗪(DPP)/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对聚丙烯(PP)阻燃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PP和MPP的质量比为2∶1,DPP/MPP的质量分数为26%(占物料总量)时,PP的阻燃级别可达到V-0级,LOI为35.5%;与纯PP相比,阻燃PP的总热释放量、热释放速率峰值均显著降低。另外,添加阻燃剂显著降低了PP的力学性能,但添加DPP/MPP对PP力学性能的影响明显小于聚磷酸铵(APP)基膨胀型阻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