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云影共徘徊”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这两重属性,就像人的双目,缺一就会造成“视觉”偏差;又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本身就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整体。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要依据文本主旨,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教学资源,紧紧扣住文本语境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训练。
  [关键词]语文课程 工具性 人文性 语文素养训练
  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孰轻孰重的问题,引发过大家激烈的争论,而如何实现两者的统一,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疑,这种针砭时弊的提法,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本文就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中的《海伦·凯勒》一课,浅谈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一、紧扣文本。整合资料
  现今,小学生家庭电脑普及率已相当高了,许多语文教师都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服务于语文教学。
  师:老师了解到,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已经上网查阅了有关海伦·凯勒的相关资料,对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给四个关键词:坎坷、幸运、坚强、伟大,你可以从中任选一个,用上你准备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海伦·凯勒。
  生1:海伦的命运是坎坷的。在她一岁半时,患了重病。病魔夺去了她有声有色的世界,从此她陷入了人生的混沌、黑暗之中。
  生2:海伦是坚强的女性。她如饥似渴地摸盲文,小小的指头都摸出了血。她手不释卷学会了阅读、算术和书写。她百折不挠地练习说话,直到说对为止。
  生3:海伦是幸运的。她七岁那年遇到了小时候也差点失明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老师让她接近大自然,教她摸盲文,教她算术,教她写作……是沙利文老师牵着她的手,走出了无声无色的世界。
  生4:海伦是伟大的。她把她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教师抛给学生的四个词是对海伦·凯勒传奇人生的提炼。有了这四个关键词作为舵,学生就不会迷失在资料的海洋中,漫无边际地转悠。这个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强有力的铺垫,而且不着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总分段式的文字训练。
  二、融入语境。走近人物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響是深广的。海伦·凯勒的生命历程可歌可泣,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无疑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假如在教学此文时,教师只是引领学生感受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而忽略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和运用,那就丢掉了语文课最本质的东西。
  师:一场重病像冰霜将小海伦的生命之芽给打蔫了,她成了聋盲的残疾人。她多么痛苦,可是却无法倾诉,让我们拿起笔,替海伦将她心中的郁闷、悲苦宣泄出来。
  生1:在她的世界里,黑色是唯一的主题。她永远生活在漫漫黑夜中。她看不见缤纷的花,茂密的树,翱翔的鸟,嬉戏的鱼,甚至连父母长什么样都无法知道。啊,黎明的曙光何目才能照亮海伦的世界?
  生2:海伦,你生活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看不见涓涓溪流,看不见朵朵白云,看不见颗颗星辰,看不见大千世界的一切的一切。有句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却无法开启这扇窗户,永远,永远……
  生3:命运对海伦太不公了。她小小年纪就听不到妈妈柔声的呼唤,爸爸的谆谆教导,自然界的美妙声音。她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这样活着与死又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静静地与文本对话,静静地与文章的主人公对话,贴近了文章的主人公,与她同呼吸,共命运,深切感受到了她内心的痛苦,并调动自己平时的积累,将自己的体验、感悟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既解读了人物,又运用了语言。
  三、寄语人物。升华精神
  通过一个个丝丝入扣的教学环节,海伦这一人物已经一步步走进了学生的内心。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们心潮澎湃心潮,不吐不快。教者可相机安排一次小练笔。学生有感而发,不仅练了文笔,而且精神也得到了升华。以下为两个练笔片段:
  “海伦,人们称你是19世纪的奇人,你听到了吗?你以顽强的生命力克服了生活中的重重困难,一步步登上胜利的顶峰。你,在遭受命运打击的情况下,保持着一份对生命的执着,对理想的憧憬。你以惊人的毅力刻苦学习,战胜了自我,找回了自信,重新燃起了生命的火焰,走完了传奇而辉煌的一生。”
  “海伦,你从不向命运低头,你用坚韧不拔的精神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海伦,你是生命的强者,虽然命运之神残酷地夺走了你的视力和听力,你却睁开了心之睫,用你那充满阳光和爱的心灵感受世界,拥抱世界。”
  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形成了教学的高潮,教学结束了,但余波仍在翻卷,冲击着师生的心灵。这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整合,相得益彰。
  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来自于我们对工具和人文的正确解读与把握,来自于我们对目前语文课堂的反思与创新,我们要依据文本主旨,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教学资源,紧紧扣住文本语境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训练。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如何在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呢?本文以教學二年级“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为例,剖析“步步生趣、层层感悟、环环深入”等过程,着力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妙趣横生、富有意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与
【摘要】体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与恰当运用,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关键。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兴奋,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利用一定的生活情节和模拟的情境来进行教学,以融“情”为核心,以立“境”为手段,通过创设主题式、片段式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教学和训练的有效性。  【关键词】低年级
[摘要]用“生活教育”理念指导音乐教学,可使生活元素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教师可引导学生聆听各种声音,感受声音的韵律美;在课堂中模仿生活中的声音,体会声音的节奏美;通过创造最美和声,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表现最和谐的声音,逐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用美的声音陶冶性情。  [关键词]生活教育 音乐教学 美的声音  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用陶行知
阅读,承载着发展学生思维、培养阅读习惯、培育语文品性教育的功能。时下,许多带着功利性和营利性的“阅读”融入学生视野,让小学生在阅读方面迷失了方向,降低了阅读质量。儿童视角下如何在“大阅读”环境中进行阅读优化,发挥“阅读育人”的功能,是小学语文教育更为关心的话题。文章从阅读环境、资源、活动、方法、评价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优化环境,促进阅读  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氛围,要对书
当职业教育者运用教育学(pedagogy)一词时,常常仅指代教学(teaching),词典也是这样来解释pedagogy的。Pedagoue一词源自希腊语,原来指的不是老师,而是担任监护任务的奴隶或卫士,其职责是指引(agogos)孩子(paides)去上学。为什么希腊人把陪伴孩子的任务看作pedagogy而将其与教学区分开来呢?我们将教学等同于pedagogy是错误的吗?抑或这个问题根本就无关紧
【摘要】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本文以“皮皮讲堂”与“幸福绘本剧”这两门课程为案例,深入探索如何在拓展性课程学习中,真正实现让学生做主,以提升学生学习幸福感,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位学生获得了富有意义感的成长,同时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关键词】让学生做主 拓展性课程 “皮皮讲堂” “幸福绘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识字教学作为低段学习的重点,要求利用多种形式识字,趣味识字,提高识字的效率。课堂是识字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在语文园地、课后练习中,也隐藏了不少识字技巧,并且多与“偏旁”有关。仔细分类,联系汉字的发展历史,与汉字的起源、构字方法、字体的演变关系紧密。文章将分析这些内容的特点,并进行归类,探究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  【关键词】语文园地 课后练习 偏旁  中华汉字
【关键词】研读 授法 赞赏  在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是一种比较常见且较为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以读代写、以写促悟、写悟助读的读写互动形式笔者也在自己的五年级语文课堂中尝试着,40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历程,如何让这40分钟的读写指导达到最好效果,使学生得到更加持续的发展,使五年级的随文练笔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笔者就课文《少年王冕》来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作
摘 要:  对比阅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类文对比,一种是文内对比。作为教者,要善于发现文本与文本的不同,文本本身的不同,善于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诺贝尔》一课的典型价值就在于学习作者抓住典型事件来写人物的方法。因此,就有了对比阅读的三抓,即一度对比抓选材,二度对比抓侧重,三度对比抓刻画。  关键词: 对比阅读 思维 文本价值  对比阅读有两种方式,一是类文对比,即相似的、同类的几篇文章进行对比阅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堂应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人知道人人讲,那为什么孩子对语文的兴趣依旧不浓呢?笔者以为,我们缺少了或者说淡化了“生趣”这一“生”的过程。经过多年的故事教学实践和对语文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思考,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摸索着怎么让语言鲜活,文字灵动;怎么让学生由不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