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肩负传承创新文化新使命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dy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使我们对当代大学的使命、功能和作用有了更加崭新的视角、更加辩证的思考、更加理性的审视、更加长远的设想。在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现代大学的重要功能,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高度重视,赋予了现代大学新的重大使命。
  
  一、大学职能发生深刻变化
  
  大学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文化育人和服务社会是大学的基本职能。现代大学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重要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研究文化是现代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文化的传承创新使大学职能丰富多元。古希腊的大学是哲学思维的场所,中世纪的大学是传播人文知识和道德真理的圣殿,20世纪初的大学才走出象牙塔,成为工业化推进的重要力量。从英国纽曼崇尚人文、注重理性的大学理想到德国洪堡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办学思想,再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提出的“为社会服务”的创新精神,大学逐步融入社会,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尤其是伴随着20世纪新科技革命,大学的职能和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用信息化、多元化、巨型化、国际化这样的概念描述当代大学的深刻变化。在农业社会,大学游离在经济社会之外;在工业社会,大学进入经济社会边缘;在信息社会,大学主导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现代大学已成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成为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成为现代社会的“知识工厂”和“思想库”,成为科技进步的“孵化器”和社会进步的“加速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轴心”机构,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超越作用,大学的本质是趋向未来的,大学的功能在于生机勃勃地创造未来,不仅要走出“象牙塔”,还要超越“象牙塔”,超越才能引领,超越才能推动,超越才能实现量的积聚和质的飞跃,从而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示范作用,通过品学兼优的人才培养,引导社会全面、健康发展;辐射作用,通过学术研究、文化传播、道德责任、精神风貌,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和广泛辐射。
  
  二、现代大学的新使命
  
  现代大学提高竞争力和创造力,关键在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将产生博大的精神力量、深刻的道德力量、巨大的感召力量。文化传承创新,传承是前提,创新是动力。传承与创新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才能推进大学的现代化建设,增强现代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现代大学作为人类传播、创造、发展知识的文化高地,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更要创新发展文化;不仅要研究回答现实社会思想理论问题,更要研究回答人生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国家、民族和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动力。
  文化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理性目标;创新是终点的超越、平衡的打破、动态的延伸、高度的提升,敢想敢为、敢于超越。文化创新就是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于超越、敢于求异、敢于竞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是现代大学文化创新的灵魂所在,是现代大学办学的普遍规律。崇尚科学就是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矢志不移、一往无前,追求真理就是要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不畏世俗、不囿于权威。文化创新要树立“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价值取向。在科学发明上只承认第一、不承认第二,“一千个第二也顶不上一个第一”,勇于开拓认识世界的新概念、新理论、新视角。科学研究是一种极其高尚的理性和精神追求,是探索性、创造性的智力劳动。科学方向要与时俱进,科学人才要成为大师、名师,科学成果要有重大影响,科学平台要有交叉融合。科学需要积淀,学者需要执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认真读书,多思慎思,关注现实世界,注重学术积累。
  
  三、新使命落脚文化育人
  
  现代大学文化传承创新新使命,归根到底要落脚在坚守文化品位上,落脚在实现崇高理想上,落脚在文化育人上。
  大学是社会文化思潮的“码头”,社会上“刮风下雨”,高校就要“伤风感冒”。高校现在表面上比较平静,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碰撞、交锋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学是多元文化表现最为集中的地方,思想文化思潮出现了多样化特点,既有主流意识形态,也有非主流意识形态,有的是处于中间的意识形态,甚至也有反主流的意识形态。就文化分类讲,既有先进的文化、健康有益的文化,也有落后的文化和腐朽的文化,大学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坚持主流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坚守文化品位。我们要深入研究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坚持多元共生理念,承认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各种文化相互学习借鉴,使先进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在包容中实现引领、在共存中巩固主导。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育人是大学的本源价值。大学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培养青年学生的崇高理想信念。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要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是支柱,民族精神是灵魂,道德情操是基础,全面发展是目标。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在集体中求得发展的价值观念,在创业中实现人生理想的价值观念,诚信受益的价值观念。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的正确航向。
  文化育人还要强调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站在世界高度肩负新使命
  
  肩负现代大学新使命,必须体现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大力推进大学国际化进程。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充分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文化传承创新,需要以广阔的胸襟思考大学文化在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坐标。继承传统而不保守,与时俱进而不猎奇,视野开阔而不媚外。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大力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站在世界高度,参照国际先进标准,改革教学、科研和管理模式。要引进世界优秀人才和国外优秀教育科研资源,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加强国际化课程开发,运用国际标准授课,让学生直接吸收世界先进知识;要实现师资队伍国际化,支持优秀教师赴海外一流高校交流学习,师从一流学者,开展一流项目合作;要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实现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和学分互认。坚持自主培养与联合培养相互促进,建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人才,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赵 东
其他文献
个人主体性与集体主义刘植强我国目前正经历着新旧体制的嬗变,处于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和转化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以及
科学家钱学森的离去.让我们的伤感如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毕竟,这是一个缺少大师的时代。他离开了我们,除了给我们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还给我们留下了他的思考和期望。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
随着20世纪艺术实践及其相关社会文化语境的转变,美学和艺术理论史中那些曾经被作为经典范畴的美学概念和作为经典理论原则的主题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艺术和美学的后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邓小平知识分子观刍议黄禄银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本质上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自从有阶级社会存在
2016年6月16日,广东省农业厅在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举办以"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农机手安全素质"为主题的"2016年广东省农机安全生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暨丘陵山区农机技术推广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办学规模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的矛盾日趋明显。因此,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
当前我国城市社会出现了单位和社区并存的组织结构。单位和社区的分立及其矛盾,作为城市诸多社会矛盾的表现和复合体,将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社会的主要障碍。与此同时,我国城市
春天的曲江,正是制茶季,连空气里都有着茶叶的香气。广东省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年会暨“首届广东省茶叶技术与品牌创新论坛”选择在这个时节召开别有深意。曲江,有着1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