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博一体化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要性研究

来源 :高等建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a1982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同济大学为例,探讨了地质工程专业如何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号召,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培养机制。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是对原有培养机制的优化和改革,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全面的地质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从国家社会需求、学科可持续发展、国际发展趋势3个方面阐述了地质工程专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的必要性。构造健全的地质工程专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必将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地质工程;本硕博一体化;创新能力;卓越工程人才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5002804
  地质工程专业要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系,涉及资源和环境两大主题,包括工程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地质灾害的治理与监测等。自1952年以来,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迄今已有一大批开设地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高校,如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凭借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硬件设施,各高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地质工程人才,这些人才已在国家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未来社会的发展给地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新的挑战。如何使地质工程专业教育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和地质工程教育的科学内涵,已经成为地质工程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采用“本科—硕士—博士”(以下简称“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方案,把人文精神、科学素养、技术能力、工程素养、领导才能、活动能力、创新潜质等融合在一起,培养能够针对不同工程或社会问题制定最佳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并负责实施的卓越工程人才。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是指将本科、硕士和博士3个阶段贯通,统一安排课程学习、科研实践、考核管理、毕业论文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大大缩短了学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所需的时间,而且连续性的科学研究使学生能够掌握全面的地质工程知识,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这也是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积极响应。
  文章以同济大学为例,从国家需要、学科发展、国际发展趋势3个方面阐述了地质工程专业实施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的必要性。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有利于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地质工程专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将地质工程专业建成国内一流并有国际影响的特色专业,使各高校成为培养高层次地质工程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引领示范其他专业领域的改革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高等建筑教育
  2015年第24卷第5期
  黄 雨,等 本硕博一体化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要性研究
  一、 面向国家建设发展需要,满足创新型人才需求
  在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工程(如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矿业工程、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和桥梁、隧道工程)规模不断增大,地下空间开发(如地铁、地下商业街、地下车库、地下厂房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高频次、高密度的工程活动也带来了各种环境地质问题。同时,为了处置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大量生活、生产垃圾,开始越来越多地修建垃圾填埋场。这些人类工程建成后便作为地质环境的一部分,长期存在于原有的地质环境中,必将引起地质环境各要素及总体环境效应的变化,形成次生地质环境。从某一程度上说工程营力对地质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地质环境的变化,其作用强度和影响速度,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超过了以地质年代计程的自然地质营力对地质环境的作用强度和影响速度。近年来工程事故的频繁发生,使得工程师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工程对于地质环境的影响(如表1所示)。鉴于环境容量和空间资源的有限性,今后针对既有工程的加固防灾及如何使工程与地质环境达到协调发展将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培养的地质工程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工程知识,还要求有创新能力,能面对不同工程或社会问题制定出最佳规划、设计、建设和处理方案。
  创新是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中国已明确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摆在了极为突出的位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型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1]。2010年6月,国家教育部首次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
  为了使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提高,有必要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科学研究的连续性,进而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依托由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安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联合成立的“地质灾害协同创新中心”优势教学科研资源,邀请各单位著名教授来我校进行专业教学讲座,在中心的三峡基地开展学生暑期班教学,主要形式包括课程教授、野外实习、科研训练、技术推广等。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有利于推广地质灾害防控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实现中心资源的深度开放,让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程与科学研究,培养科研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围绕资源与环境两大主题,推进地质工程专业可持续发展
  地质工程这门学科综合性很强,涉及了地球科学、工程学等相关学科。这就要求一个优秀的地质工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地球科学知识(如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地球物理学、地貌学和水文学等),还需要掌握土木工程师的基本知识(如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学、塑性力学、建筑学等)。地质工程学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多变,如何使地质工程专业得到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遇到的一大挑战。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介绍了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教学实验项目的建设中,充分利用本校教师优质的科研资源,通过转化、利用、补充等手段逐渐更新实验项目,并通过管理制度保障该转化机制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从而使实验项目既具有普遍性,又有鲜明的独特性和先进性,以达到提高培养学生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研资源;实验项目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40
期刊
摘要:通过万方数据库对安全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索,从学位论文的数量、选题情况、研究领域等方面作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火灾科学是安全工程专业最为热点的研究领域且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随后着重介绍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措施,通过提前启动、校企联合、结合科研、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选题改革等手段全面提升毕业
期刊
摘要:铁路线路毕业设计是铁道工程专业采用的一种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铁道工程专业学生对线路设计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铁路线路毕业设计,分析了线路毕业设计的特点,研究并探讨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教学改革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国内类似专业毕业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铁道工程;铁路线路设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77;U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
期刊
摘要:水泵与水泵站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过分依赖书本、注重理论、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文章针对南京工业大学水泵与水泵站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特点,主要从凝练重点、突出难点,课内的实践情景式教学,课外的实践教学,加强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在创新型实践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等五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期刊
摘要:针对高校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现状,文章提出了“3333”课程教学设计,并基于工程问题进行教学内容重组,打破原来的知识体系,建立了6大模块20个问题的教学内容体系。此外,探索应用问题式、案例式、情境式和个性化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后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工程问题;土力学;基础工程;课程建设  中
期刊
摘要:以华中地区4所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现场调查方法,对目前该专业实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基于STC理论,提出了既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又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双赢的实习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STC理论;实习模式;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4;TU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4016203  实
期刊
摘要: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针对工程类学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毕业设计综合反馈教学的模式,并将其应用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利用和综合不同的反馈方式,快速高效地解决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该教学模式对工程类学科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程类学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毕业设计;综合反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TU823文献标
期刊
摘要: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自2010年以来结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制定了新的培养方案,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每个课群方向都有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针对实践教学环节承上启下的作用,提出了设计类课程中的几个关键知识点。对于建筑工程课群方向,建筑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首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环节,通过专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结合相应的设计规范、图
期刊
摘要: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BIM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施工实验教学是教学发展的趋势。笔者分析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实验教学所面临的困难,结合BIM技术在岩石力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尝试,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文章针对课程改革提出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实验教学;BIM技术;课程改革;土木工程  中
期刊
摘要:文章介绍了美国采用的白板板书教学法和手写投影教学法,并与国内常用教学方法进行了对比。师生倾向度调查结果表明:白板板书法和手写投影教学法都具有无粉尘的优点,白板板书法因展现效果优于黑板板书法受到师生的认可,而手写投影法因展现效果欠佳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理工科师生更倾向于板书教学,文科师生更倾向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白板板书;手写投影;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