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社会,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必要条件。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中重技术轻人文的状况仍然存在。本文从对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生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原因、当前医学类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三个方面对我国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医学生 人文素养 医患关系
作者简介:沈昌海,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220
一、对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生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原因
(一)原因之一:行业的特殊性
医学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命健康紧紧相连。相对于其他行业,医学行业更加需要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济世仁爱之心也必不可少,济世仁爱之心的具备来源于医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但是医生的人文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培养,那么医学类院校学校阶段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医学服务功能的提出了新要求,患者需要人文关怀,缺少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将最终被社会遗弃。
(二)原因之二:医疗实践中的必要性
1.部分医务工作者服务意识淡漠,对患者缺乏仁爱之心。目前医疗机构所出现的医患纠纷、医疗腐败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比如,“南京儿童医院事件”就说明了部分医务人员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职业道德丧失,缺乏责任意识。该事件不仅反映了某些医疗机构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反映出部分医务工作者缺乏职业素养,没有仁爱之心。
2.部分医务工作者没有把握好生命健康与经济利益的关系,把获取经济利益作为其工作的目标。少部分医务工作者扭曲了医患关系,把患者当做了摇钱树。作为医务工作者不但要为病人解除或缓解身体上的病痛,还要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然而,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无视相关职业道德,无视患者,,故意把小病说成大病,轻病说成重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致使有部分患者因看不起病而放弃治疗。“2毛钱处方”的好医生被争相传诵,这只能说明当下能为患者利益着想的好医生不多。要从根本上杜绝以上现象的发生,就必须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3.医患沟通障碍是当前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缺乏的表现。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医患沟通障碍严重影响着医患关系,最终导致误诊误治,引起医患纠纷。医患沟通的障碍表明:当前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的缺失,他们还没有真正做到用心的去关心患者,为患者服务。因此,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養,让他们随时随地的为患者着想,关心患者,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享受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医学类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技能,轻人文
通常情况下,医学类高职院校均比较侧重于学生的医学专业知识与医学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医学知识与技能培养上倾尽了全力,而放松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实践过程当中,医学类高职院校在实验室建设、医学技能型教师引进等提升学生医学技能设施设备方面的投入极大,但针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投入极少,甚或说完全没有,绝大多数都是思政课担负着学生医学人文教育的重任,缺乏专业的人文教师。这种现象是重技能轻人文教育的观念的表现。医学类高职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责任,要秉持对社会负责、对人民的健康负责的态度来开展医学教育工作,增强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人文科目设置欠科学
在人文科目的设置上,很多医药类高职院校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人文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设置随意,缺乏系统、整体规划。其次,思政课占比较大,加上随意的人文科目,给学生增加了学业负担,学生人文科目的学习质量较差。再次,医学专业学科和人文科目相交叉的课程设置缺乏。医学人文相交叉的学科不仅符合医学发展的综合性、交叉性,而且还能把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较好地结合起来,能增强医学专业教学效果。最后,医学类高职院校在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缺乏实践教学过程,形式单一,过程简单,缺乏生动性,难以达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校园的人文内涵建设严重不足
随着高校的扩招,致使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一些学校更加注重硬件建设,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尤其是人文内涵建设相对于硬件建设来说就严重不足。首先,学校之间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几无差异,不能体现学校本身的人文内涵建设。其次,校园自然环境优美,花草树木郁郁葱葱,但是对人文景观的投入较少,缺乏人文景观建设。再次,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文活动减少亦或没有,学校一心只要求学知识、学技能。学校忽视了校园人文活动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功能,缺乏对学校人文社团建设与社团活动的正确引导。最后,不注重校园网络建设,网站设计元素单一,缺乏人文素养元素,忽略了网络建设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影响。
三、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引起了医学类院校的高度重视。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医疗卫生人才,各医学类高职院校必须要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目标,正确恰当的设置人文课程,配齐配强人文师资,丰富校园人文内涵建设,把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医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转重技能轻人文高职医学教育观念,培养具有仁爱之心的医务工作者
当今社会需要具有仁爱之心的医务工作者,所以当前的医学教育必须要转变改变重技能轻人文高职医学教育观念。医学生的教育培养中不但要有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更要有人文素养的培养。第一,强化针对医学人文素养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校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人文教育观念根植于全校师生的心中。第二,将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结合起来,让人文素养教育与医学科学教育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互相穿插,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仁爱之心的医务工作者。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以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人文素质丰富的医务工作者。 (二)改变人文科目设置体系
医学类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人文科目设置的随意性。医学类高职院校必须设立人文科目教学机构来担任人文教学工作。根据学校特色及教学目的,将与医学相关一些边缘人文学科(如:医学哲学、卫生法律法规、医学伦理、医学史等)确定为学校所要开设的与医学专业科目同等重要主干课程。但是人文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恰当,要防止过度膨胀。设置课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价值观,突出人文课程的实用性。教学手段要以课堂案例讨论课和场景模拟实践课为主要形式,注重与医学领域相关的社会问题进行联系,并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在人文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尽量是各学科之间相互融洽,使课程与课程之间形成一种合力,以实现提高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加强校园网络人文素养元素的建设
医学类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园网络人文素养元素建设,增强校园网络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功能。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配备专人负责校园网络的人文素养宣传活动,建设人文教育培养栏目,将当前与医疗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医学伦理问题、医学哲学相关知识以及医学名人纪录片等等放置其中,以增强对医学生的吸引力,以此来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网络人文素养教育具有直接性、生动性、灵活性,可以利用网络邀请人文教育专家在网络上远程讲授医学人文课程,组织医学生集体听课。还可以通过网络分享各高校的人文课程、学术报告,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教育效果。
四、结语
医学不仅是自然科学,而且还具有很强的人文属性。社会的发展、医疗改革都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医学院校尤其是医学类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教育。高职医学教育在医学教育中具有较大占比,它担负着培养基层一线医务人员的责任。据调查,当前医学高职院校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的教育观念,人文课程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水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那么医学类高职院校就必须转变医学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合适社会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校人文素养培养教育的針对性、实效性、实践性。
参考文献:
[1]郭艳. 高职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6(8).
[2]郭永松.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的初步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6).
关键词 医学生 人文素养 医患关系
作者简介:沈昌海,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220
一、对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生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原因
(一)原因之一:行业的特殊性
医学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命健康紧紧相连。相对于其他行业,医学行业更加需要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除了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济世仁爱之心也必不可少,济世仁爱之心的具备来源于医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但是医生的人文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培养,那么医学类院校学校阶段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医学服务功能的提出了新要求,患者需要人文关怀,缺少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将最终被社会遗弃。
(二)原因之二:医疗实践中的必要性
1.部分医务工作者服务意识淡漠,对患者缺乏仁爱之心。目前医疗机构所出现的医患纠纷、医疗腐败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比如,“南京儿童医院事件”就说明了部分医务人员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职业道德丧失,缺乏责任意识。该事件不仅反映了某些医疗机构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反映出部分医务工作者缺乏职业素养,没有仁爱之心。
2.部分医务工作者没有把握好生命健康与经济利益的关系,把获取经济利益作为其工作的目标。少部分医务工作者扭曲了医患关系,把患者当做了摇钱树。作为医务工作者不但要为病人解除或缓解身体上的病痛,还要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然而,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无视相关职业道德,无视患者,,故意把小病说成大病,轻病说成重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致使有部分患者因看不起病而放弃治疗。“2毛钱处方”的好医生被争相传诵,这只能说明当下能为患者利益着想的好医生不多。要从根本上杜绝以上现象的发生,就必须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3.医患沟通障碍是当前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缺乏的表现。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医患沟通障碍严重影响着医患关系,最终导致误诊误治,引起医患纠纷。医患沟通的障碍表明:当前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的缺失,他们还没有真正做到用心的去关心患者,为患者服务。因此,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養,让他们随时随地的为患者着想,关心患者,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享受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医学类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技能,轻人文
通常情况下,医学类高职院校均比较侧重于学生的医学专业知识与医学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医学知识与技能培养上倾尽了全力,而放松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实践过程当中,医学类高职院校在实验室建设、医学技能型教师引进等提升学生医学技能设施设备方面的投入极大,但针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投入极少,甚或说完全没有,绝大多数都是思政课担负着学生医学人文教育的重任,缺乏专业的人文教师。这种现象是重技能轻人文教育的观念的表现。医学类高职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责任,要秉持对社会负责、对人民的健康负责的态度来开展医学教育工作,增强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人文科目设置欠科学
在人文科目的设置上,很多医药类高职院校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人文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设置随意,缺乏系统、整体规划。其次,思政课占比较大,加上随意的人文科目,给学生增加了学业负担,学生人文科目的学习质量较差。再次,医学专业学科和人文科目相交叉的课程设置缺乏。医学人文相交叉的学科不仅符合医学发展的综合性、交叉性,而且还能把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较好地结合起来,能增强医学专业教学效果。最后,医学类高职院校在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缺乏实践教学过程,形式单一,过程简单,缺乏生动性,难以达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校园的人文内涵建设严重不足
随着高校的扩招,致使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一些学校更加注重硬件建设,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尤其是人文内涵建设相对于硬件建设来说就严重不足。首先,学校之间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几无差异,不能体现学校本身的人文内涵建设。其次,校园自然环境优美,花草树木郁郁葱葱,但是对人文景观的投入较少,缺乏人文景观建设。再次,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文活动减少亦或没有,学校一心只要求学知识、学技能。学校忽视了校园人文活动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功能,缺乏对学校人文社团建设与社团活动的正确引导。最后,不注重校园网络建设,网站设计元素单一,缺乏人文素养元素,忽略了网络建设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影响。
三、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引起了医学类院校的高度重视。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医疗卫生人才,各医学类高职院校必须要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目标,正确恰当的设置人文课程,配齐配强人文师资,丰富校园人文内涵建设,把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医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转重技能轻人文高职医学教育观念,培养具有仁爱之心的医务工作者
当今社会需要具有仁爱之心的医务工作者,所以当前的医学教育必须要转变改变重技能轻人文高职医学教育观念。医学生的教育培养中不但要有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更要有人文素养的培养。第一,强化针对医学人文素养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校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人文教育观念根植于全校师生的心中。第二,将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结合起来,让人文素养教育与医学科学教育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互相穿插,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仁爱之心的医务工作者。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以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人文素质丰富的医务工作者。 (二)改变人文科目设置体系
医学类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人文科目设置的随意性。医学类高职院校必须设立人文科目教学机构来担任人文教学工作。根据学校特色及教学目的,将与医学相关一些边缘人文学科(如:医学哲学、卫生法律法规、医学伦理、医学史等)确定为学校所要开设的与医学专业科目同等重要主干课程。但是人文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恰当,要防止过度膨胀。设置课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价值观,突出人文课程的实用性。教学手段要以课堂案例讨论课和场景模拟实践课为主要形式,注重与医学领域相关的社会问题进行联系,并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在人文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尽量是各学科之间相互融洽,使课程与课程之间形成一种合力,以实现提高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加强校园网络人文素养元素的建设
医学类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园网络人文素养元素建设,增强校园网络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功能。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配备专人负责校园网络的人文素养宣传活动,建设人文教育培养栏目,将当前与医疗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医学伦理问题、医学哲学相关知识以及医学名人纪录片等等放置其中,以增强对医学生的吸引力,以此来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网络人文素养教育具有直接性、生动性、灵活性,可以利用网络邀请人文教育专家在网络上远程讲授医学人文课程,组织医学生集体听课。还可以通过网络分享各高校的人文课程、学术报告,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教育效果。
四、结语
医学不仅是自然科学,而且还具有很强的人文属性。社会的发展、医疗改革都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医学院校尤其是医学类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教育。高职医学教育在医学教育中具有较大占比,它担负着培养基层一线医务人员的责任。据调查,当前医学高职院校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的教育观念,人文课程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水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那么医学类高职院校就必须转变医学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合适社会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校人文素养培养教育的針对性、实效性、实践性。
参考文献:
[1]郭艳. 高职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6(8).
[2]郭永松.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的初步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