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及在农业试验数据分析中的基本应用(二)

来源 :中国稻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st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介绍R语言及在农业试验数据分析基本应用的第二篇.我们采用盖钧镒主编的《试验统计方法》中的示例数据集,介绍R语言在农业试验数据分析中的一些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应用.重点介绍的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均值的多重比较、卡方检验等.通过本文的介绍,期望有更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下载并开始使用这一具有强大的统计计算功能、便捷的数据可视化系统以及免费开源的R语言.
其他文献
为解决传统机插秧技术秧龄适应期短、栽插后秧苗植伤大等技术问题,突破双季稻区、稻麦轮作区和东北寒地稻区水稻发展的瓶颈,本项目开发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水稻钵体苗栽培高产优质的农艺技术优势和机插秧高效精准机械化作业优势,集成创新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精准对位播种、秧期综合管理和高速机械栽插等关键技术.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盘突出了水稻钵苗的技术特点,创新了育秧盘结构,在低播量条件下所育秧苗上毯下钵,素质高,有效延长了秧苗适宜机插时间,减少了栽插时秧苗的根系损伤,栽插后几乎无缓苗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人体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稻米是世界上50%以上人口的主食,水稻可有效从土壤中吸收铁元素供人类食用,改善人类铁缺乏的现状.本文综述了水稻中铁的生理功能和水稻对铁的吸收及转运调控机制,重点阐述了缺铁和铁过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铁生物强化和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水稻是最重要的主粮之一,也是禾谷类作物基因组研究的模式作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科学家在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就,特别是在水稻理想株型、育性、广谱抗病、耐冷耐热、耐盐和养分高效利用方面的分子遗传机理解析,以及分子设计育种理论方面,开创了以水稻为模式作物研究复杂性状基因调控网络的新领域.展望了我国未来水稻分子生物学发展的趋势.
稻米品质是决定其市场价值和商品价值的重要属性.本文简述了我国稻米品质标准的现状;探讨了稻米品质评价包括的五个方面: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食味品质及营养品质;介绍了稻米品质检测技术的创新进展.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盐碱地水稻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有效分蘖少、有效穗数少、产量低、化肥对土壤二次污染等问题,于2019年在黑龙江省泰来县盐碱地水稻生产中进行添加微生物菌剂、纳米硅肥和传统施肥的对比试验,通过调查水稻产量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含量,明确其增产效果及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和纳米硅肥显著提高盐碱地水稻分蘖数、叶绿素值、叶面积、根长、千粒重、有效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同时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含量.试验结果为盐碱地水稻肥料的施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盐碱地水稻高产奠定了一定的研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施肥技术.引进江西后,在试验示范过程中常出现分蘖肥、穗粒肥施用时期与当地传统施肥习惯不一致的情况,造成除草效果不佳、生产成本提高及稻米品质难控制等一些问题.针对此情况,开展了其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再创新了适合江西推广应用的水稻“三控”节本增效技术.与传统施肥习惯相比,该技术可实现水稻增产408.0 kg/hm2、节省成本258.0元/hm2,最终节本增效1287.0元/hm2.
集中育秧具有水稻品种统一、浸种播种同步、秧田用工集中和秧田管理便利等优势,有利于实施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机械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和粮食产量.本文从湖南省早稻集中育秧的发展现状、主要形式、具有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发展着力点和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全面推进早稻集中育秧模式和技术提供借鉴和指导.
\'华栗1号\'是从锥栗实生优良单株中选出的早熟、大果、优质、抗病虫害新品种.成熟期为8月下旬,较\'油榛\'提早25~30 d.鲜果平均质量12.12 g,含可溶性糖9.80%,淀粉36.35%,蛋白质4.39%,脂肪0.99%,维生素C 322.90 mg·kg-1,质地细腻,口感香甜,含糖量高,宜鲜食.嫁接第2年结果,盛果期平均产量达4639.95 kg·hm-2.适合在湖南省山地、丘陵地区栽植.
水稻是浙江省城乡居民口粮消费的主要作物,对于确保口粮绝对安全意义重大.但近年来,种稻收益持续下降,严重制约了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通过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水稻产加销一体化产业,对促进浙江省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全方面调研与典型调研,分层次梳理了当前浙江省水稻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现实需求,明确了制约浙江省水稻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关键因素及其驱动机制,并提出了浙江省水稻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框架与实现路径.
育秧基质合适酸碱度(pH值)不仅有利于水稻正常生长,同时有利于预防水稻病害.因此,研究不同类型调酸剂对育秧基质的调酸效果,以及育秧过程中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很有必要.以我们自己研制的发酵基质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稀硫酸、硫磺、磷酸二氢铵,测定基质的pH值和电导率(EC值).播种后12 d取样,结果发现:(1)磷酸二氢铵的调酸效果较好,并且EC值较低;柠檬酸、稀硫酸和硫磺也具有较好的调酸效果,但在高浓度下会显著增加育秧基质的EC值.(2)磷酸二氢铵处理后育出的秧苗株高、根长、百株地上部干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