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术后骨不连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ldoc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术后骨不连疗效。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胫骨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状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1.4-2.6小时,平均手术时间(1.6±0.32)小时,术中出血量为200-55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61.4±53. 2)mL,在随访1年时间之后,在48例患者中治愈率为100%,临床治愈率较高。结论:采用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方式对胫骨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促进骨折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更好的痊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腓骨截骨;骨移植;胫骨术后骨不连;临床治疗效果
  胫骨骨折为高能量损伤,由于胫骨解剖结构存在特殊性,在胫骨粉碎性骨折之后或者术中存有不恰当的操作因素极易导致胫骨骨不连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痊愈,目前临床上对于胫骨骨折后骨不连的治疗方式较多,但是均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采用何种固定以及治疗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成为了目前临床上的热点以及难点,因此本次对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1-2]。选取在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胫骨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胫骨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的患者。其中包括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7-58 岁,平均(35.31±12.37)岁。
  1.2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年龄在18-60岁之间,属于非感染性骨不连。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有心血管、泌尿系统、脑血管等全身性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全者;中途退出者;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者。本研究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入组病例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麻醉,在胫骨中下段的前外侧切口,露出断骨端,对于内固定的患者则将内固定取出再进行下一步的治疗,首先进行断端纤维结缔组织的清除,采用钻头钳咬除坏死骨和硬化骨,并采用钻头打通两段的髓腔直至正常组织,初试复位之时,尽量的对骨折端进行加压以缩小骨折端的间隙,从而获得更大的接触面,选择合适长度的钢板对骨折端进行固定,并通过钢板来维持小腿的完整力线,在测量骨折断端缺损的多少之后,采取适量的髂骨修剪成合适长度的骨条,将松质骨和皮质骨填塞于患者的骨折断端以进行植骨。
  1.4疗效评价[3]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状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資料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手术状况,可知手术时间为1.4-2.6小时,平均手术时间(1.6±0.32)小时,术中出血量为200-55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61.4±53. 2)mL。
  2.2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随访1年时间之后,在48例患者中痊愈率为100%,有轻微不良反应者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3、讨论
  胫骨骨不连为胫骨骨折尤其是开放性骨折早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形成原因较多,治疗起来也较为复杂,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植骨技术以及内固定器械的不断改良,使胫骨骨不连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但是并发症仍较多,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且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4]。因此本次研究中对胫骨术后骨不连患者采用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进行了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通过本次研究数据表明手术时间为1.4-2.6小时,平均手术时间(1.6±0.32)小时,术中出血量为200-55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61.4±53. 2)mL,而且在随访1年时间之后,48例患者中痊愈率为100%,治愈率极高。
  综上所述,对胫骨术后骨不连患者采用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进行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曹烈虎,魏强,陈晓,等.腓骨截骨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胫骨术后骨不连[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7,(2): 142-148.
  [2]章坚林,于博,刘柱同.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围术期血清FGF-2和IG F-1水平联合预测其术后骨不连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8,(1):122-125.
  [3]刘亮,栗树伟,李岩,等.骨搬运技术与骨诱导膜技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81-84.
  [4]马腾,王谦,路遥,等.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骨折术中如何快速判断远端内外旋转[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0):874-879.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了明确结石的大小、胆道梗阻的部位以及程度,医护人员需要进行胆道探查手术,根据探查结果决定外科手术方案。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一般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肝叶切除+胆道探查,肝叶切除+胆道探查+右肝表面切开取石术,肝叶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肝叶切除+胆肠吻合口切开探查术。术后胆道常规留置T管引流。手术治疗以后医护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治
期刊
摘要:中药炮制是我国人民在长期防治疾病用药及基础上,积累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的传统制药技术。数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祖国医药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炮制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金元、明时期;清代;近现代。其中春秋战国至宋代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源和形成时期。  关键词:中药炮制;技术;发展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理论,用一定的方法来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符合治疗疾病的需要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城市人口日益激增的压力,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造成身体的亚健康状态,为了追求身体的健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中药调理身体,因此对中药材的需求量加大。然而中药材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中药材的初加工也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完成,导致某些中药材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中药材的产量,从而出现了不到采收期的中药材被提前采收的。另外,中药材的初加工也不够完善,而且中药材的采收和产地加工技术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儿科门诊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运用的方法是回顾医院中门诊处方,将其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了解医院中儿童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从而为之后进行儿童感染性疾病治疗时能够安全合理运用抗菌药物,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分析之后的结果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占感染性疾病比例较高,之后是泌尿系统疾病,在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其中大部分用药方式为静脉给药。在对处方进行分析时发现运用抗菌药物时间大多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门诊输液室中应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估体系的价值。方法 选取门诊输液患者1000例,时间选取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以远程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实验组在输液中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評估体系,对照组则实施常规输液治疗,对比2组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门诊输液患者的ADR发生率(0.80%)明显低于对照组ADR的发生率(2.40%),P<0.05;门诊输液患者的ADR症状主要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案例的研究,为骨科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提出一些有效的意见或建议。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骨科患者108例,对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进行临床记录,最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满意度92.65%。手术后患者身体机能、活动情况、伤口愈合度和患者情绪均优于手术前(P<0.05)。17例护理人员中,有3例专业知识不够,5例护理经验不足,7例护理时间<3年,6例在
期刊
摘要: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升,我国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到我国医疗体制中,对于我国传染病的研究控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社会对于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误解,人们听到传染性疾病时心理会产生恐慌的感觉,从而对于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国对于传染病控制进行研究,以此来减少发生传染病的几率, 但在我国控制传染病发生几率时,一部分医疗卫生场所对于传染病并不了了解,所以难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目的是分析现阶段医院中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处方用药特点,用药存在的问题以及为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提供相应依据,从而能够促进儿科能够合理运用处方药。采取主要的分析方法是回顾性方法,在医院系统中抽取儿科上呼吸道感染處方800张,对于其药物的使用特点、药物种类、用药频次以及给药途径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在80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处方一共440张,单一用药处方为320张,抗菌药物与抗病毒
期刊
摘要:目的是要通过正常人甲状旁腺超声影像特征的筛查及验证对甲状旁腺类的疾病进行更加精准的判断,提高甲状旁腺类的疾病的检测率以及治疗效率,合理的安排治疗方案,增加治疗效率。方法通过将本院从2012年2月到2016年2月这段时间内收治的400例确诊为甲状腺疾病的一些病人的颈部高频超声影像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与分析。并且针对这些病人施行颈部高频超声检查,以此得到病人一些的声像资料,然后对照解剖学图谱依据相
期刊
摘要:针对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工作始终是加强疾病监测信息的优化方案,虽然我国早期便以建立了完整的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但是由于对比资料较少,且分析手段落后,仍然无法更为精准的预测传染病发生机制与形成几率。诸如H1N1、SARS等疫情的传播,便是其中风险度极高传染病防控机制失利现象。因此,对于优化传染病疾病控制效果,仍然需要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此,本文针对控制图法预警技术进行了深入剖析,以便为相关研究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