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滨对虾气泡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来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y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土塘养殖自然发病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长6.3 cm±1.5 cm)的气泡病,采用现场镜检、细菌分离培养、PCR检测及石蜡组织切片等方法,研究了患气泡病凡纳滨对虾在组织病理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患气泡病的凡纳滨对虾体色泛红,腹部肌肉体节间发白,镜检可在附肢、鳃、触角、头胸甲肌肉等部位观察到气柱、气泡;凡纳滨对虾组织病变特征中,其肌肉、眼、鳃、肝胰腺、触角、心等组织器官均可见气泡印迹,肌肉组织中气泡印迹集中于中、后段肌肉,背腹血管、鳃轴血管内亦可见气泡印迹;临床可见体内有气泡的凡纳滨对虾比未见气泡的虾气泡印迹严重;取样池塘水体溶解氧范围为4.15~15.06 mg/L,溶解氧饱和度为56%~293%,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升高,凡纳滨对虾鳃组织气泡有增多、变大的趋势;眼组织均可见空泡化,溶解氧较低时,常一侧眼组织病变稍重,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升高,空泡化渐趋严重,高溶解氧时两侧眼组织空泡化均较严重.研究表明,当凡纳滨对虾出现上述临床现象或病变特征时可确诊其发生了气泡病.
其他文献
该文以“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实验”课程为例,分析了合理“增负”对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基于培养基中高浓度蔗糖诱导马铃薯试管薯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观摩视频和利用最新研究成果来诱导试管薯实验的内容,并以小论文形式提交实验报告.结果表明,合理“增负”使学生掌握了多渠道生产马铃薯块茎技术,提高了综合实践技能和科研思维能力,提升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利用安徽省闪电定位仪的数据资料和阜阳市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8年5月16日发生在安徽阜阳、亳州地区的一次雷暴天气过程的闪电演变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闪电过程中负闪频数远大于正闪频数数,平均强度值正闪大于负闪.回波越强,闪电的频数越高,闪电的强度也就越大,负闪的频次和雷达回波强度45dBz以上的对应性更好,而正闪的频次及强度和雷达回波强度55dBz以上的对应性更好.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影响我国畜牧业和畜产品消费,加之非洲猪瘟疫情等动物疫病仍对局部时间和区域的畜牧业生产产生冲击.虽然畜牧生产面临着多重困难和挑战,2021年畜牧业仍然稳定发展,特别是生猪产能明显恢复,畜产品生产稳步恢复和增长,畜产品供给充裕,肉类价格稳步回落,实现了有效的保供稳价.
期刊
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及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属于“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专业基础课,但在中医药类院校有部分学生视土壤学为农学范畴,存在抵触心理,学习热情不高.科技前沿与课程思政结合融入土壤肥料学,有助于中医药院校学生正确认识土壤对药用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跨学科视野,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可持续的中医药发展观.
随着学分制实施,专业培养方案有所修改,风景园林专业的园林树木学开课学期、学分和学时都有所变化.理论学时减少,理论教学内容和其他课程重合的部分进行整合;开课学期从春季学期调到秋季学期,实验项目和顺序随季节做了调整;实习时间增长,实习内容相应增加.同时教学方法也随学分制进行了优化调整,增加了线上资源(自建在线课程,利用线上共享课程,翻转课堂,自建网站栏目,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融合了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反向教学法、实物和标本演示法等方法.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非遗产业发展迅速,对非遗文化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道明竹编作为宝贵的民间工艺组成部分和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在当今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中,道明竹编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开发已成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要求.为健康有序地开发道明竹编非遗文化,该文对当前道明竹编非遗文化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与建议,为促进道明竹编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日益增长的网络流量使得负载均衡系统成为了数据中心网络中必不可少的组件,灵活且高性能的负载均衡系统作为流量的入口,对提升数据中心网络的可用性和整体性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负载均衡和地址转换技术的引入产生的非对称会话为负载均衡方法的设计带来了挑战。本文从非对称会话数据包的调度出发,结合大象流的报文序列的时间与空间特征,设计了相应的负载均衡方法以提高硬件利用率与网络吞吐率,并基于此方法设计和实现一个软件负
为探究温度胁迫对青鳉Oryzias latipes鳃凋亡的影响,通过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了不同温度(高温35、40℃,低温10、4℃)胁迫下鳃的凋亡程度和活性氧(ROS)含量,并采用qPCR技术检测了促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9、p53和抑凋亡基因caspase1、bcl2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35、40℃胁迫12 h的高温胁迫条件下,青鳉鳃细胞与正常温度组(26℃,对照组)相比均出现凋亡现象(P<0.05),且在40℃胁迫12 h时凋亡最为显著(P<0.0
病毒虽是一类营细胞内寄生的极为简单的微小生物,却是对人类及其他动物生存威胁最大的病原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病毒感染宿主的过程复杂且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观察等手段无法对其进行实时动态分析研究.单病毒示踪(Single-virus tracking,SVT)技术的出现,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实时追踪单个或多个病毒粒子在活细胞中的生命过程,从而全面精细地阐述病毒侵染的时空动态过程及机制.本文综述了单病毒示踪技术方法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动物
为高效获得可溶性无乳链球菌表面蛋白(LrrG),通过密码子优化及构建LrrG基因优化后的pCzn1-LrrG重组表达载体,并转染至BL21(Plys)感受态细胞中,高效表达了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GBS)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蛋白(LrrG).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并人工合成LrrG全基因序列,经双酶切后插入至表达载体,将优化后的重组质粒pCzn1-LrrG转染至感受态细胞进行原核表达,经裂解和纯化后获得上清重组蛋白LrrG.结果表明:PCR扩增得到2286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