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性尿路感染属于中医“淋症”范围,多为湿热下注,膀胱不利,或湿热日久,伤及肾阴所为。当以清热利湿、养阴益肾为治,不同证型治则不同,可选用下列中医药治疗。
膀胱湿热
主要表现为畏冷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少腹胀痛,腰痛,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当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为治,可选用八正散加减,药取木通、车前草、扁蓄、矍麦、山栀、茵陈、金银花、野菊花、乌药各10克,滑石30克,甘草、竹叶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八正合剂,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三金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复方金银花冲剂,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鱼腥草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蒲公英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肝胆郁热
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心烦欲呕,不思饮食,腰痛,少腹痛,尿频而热,舌苔深黄,脉弦数。当以清利肝胆,通调水道为治,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取胆草、木通、甘草各5克,黄芩、山栀、泽泻、生地、柴胡、当归、车前草、金钱草、虎杖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小柴胡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大黄泻火散,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银蒲解毒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肾阴不足
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咽干唇燥,尿频而短,小便涩痛,欲出未尽,或伴有低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当以滋阴益肾,清热降火为治,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药取知母、黄柏、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菊花、杞子、旱莲草、女贞子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归芍地黄丸1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麦味地黄片,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参麦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脾肾两虚
主要表现为面浮肢肿,纳呆腹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便溏薄,小便频数,淋漓不尽,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当以健脾益肾为治,可选用附子理中汤加减,药取附片、党参、白术、炙甘草、泽泻、猪苓、茯苓、木香、肉桂各10克,小茴香、川椒、干姜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参苓白术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二仙膏,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冲饮;参茸蛤蚧保肾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青娥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家庭护理
规律用药:许多患者在用药1~2天后症状即可缓解,3~5天症状可基本消失。此时很多患者常自行停药或随意减量,这是造成病情反复的原因之一。因此,病情缓解、尿常规正常后应继续用药,每周复查一次尿常规,连续两次复查尿常规都在正常范围时,方可停药。本病药物治疗最忌吃吃停停,这样会造成病情反复和菌群的紊乱,影响疗效。
多饮水:尿路感染患者每天饮水量要达1500毫升以上,大量饮水可使尿量增多、冲刷尿路,促进废物排泄。
注意休息:治疗期间要注意卧床休息,这是重要环节。中医有“卧则血归肝肾”的理论,强调的就是人在卧床时可增加肝肾的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的修复过程,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调畅情志:由于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抵抗力下降和精神紧张有密切关系,所以平时应注意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期精神紧张,这是预防反复发作的基本条件。
清淡饮食: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少吃油腻及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及咖啡等。不要饮酒,尤其是烈性酒。
局部清洁:保持会阴部清洁。女性在排尿或排便后应从前到后擦拭会阴部,避免把胃肠道细菌引人尿道。每天应至少清洗一次会阴部,但应注意的是清洗时避免在会阴区用刺激性肥皂、泡沫剂、粉沫剂和喷剂等。另外,清洗时不宜坐浴,因为坐浴时水中的细菌易进入阴道。
衣着适当:避免穿过紧的衣裤,内衣内裤要选择棉制品。内裤应每天换洗,防止逆行性感染。
注意食疗: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疗方也可选用,如车前草粥、金银花粥、扁豆粥,竹叶粥、凉拌鱼腥草、茯苓饼、绿豆粥等。
(编辑 李晋)
膀胱湿热
主要表现为畏冷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少腹胀痛,腰痛,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当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为治,可选用八正散加减,药取木通、车前草、扁蓄、矍麦、山栀、茵陈、金银花、野菊花、乌药各10克,滑石30克,甘草、竹叶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八正合剂,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三金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复方金银花冲剂,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鱼腥草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蒲公英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肝胆郁热
主要表现为寒热往来,心烦欲呕,不思饮食,腰痛,少腹痛,尿频而热,舌苔深黄,脉弦数。当以清利肝胆,通调水道为治,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取胆草、木通、甘草各5克,黄芩、山栀、泽泻、生地、柴胡、当归、车前草、金钱草、虎杖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小柴胡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大黄泻火散,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银蒲解毒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肾阴不足
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咽干唇燥,尿频而短,小便涩痛,欲出未尽,或伴有低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当以滋阴益肾,清热降火为治,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药取知母、黄柏、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菊花、杞子、旱莲草、女贞子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归芍地黄丸1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麦味地黄片,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参麦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脾肾两虚
主要表现为面浮肢肿,纳呆腹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便溏薄,小便频数,淋漓不尽,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当以健脾益肾为治,可选用附子理中汤加减,药取附片、党参、白术、炙甘草、泽泻、猪苓、茯苓、木香、肉桂各10克,小茴香、川椒、干姜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参苓白术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二仙膏,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冲饮;参茸蛤蚧保肾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青娥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家庭护理
规律用药:许多患者在用药1~2天后症状即可缓解,3~5天症状可基本消失。此时很多患者常自行停药或随意减量,这是造成病情反复的原因之一。因此,病情缓解、尿常规正常后应继续用药,每周复查一次尿常规,连续两次复查尿常规都在正常范围时,方可停药。本病药物治疗最忌吃吃停停,这样会造成病情反复和菌群的紊乱,影响疗效。
多饮水:尿路感染患者每天饮水量要达1500毫升以上,大量饮水可使尿量增多、冲刷尿路,促进废物排泄。
注意休息:治疗期间要注意卧床休息,这是重要环节。中医有“卧则血归肝肾”的理论,强调的就是人在卧床时可增加肝肾的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的修复过程,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调畅情志:由于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抵抗力下降和精神紧张有密切关系,所以平时应注意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期精神紧张,这是预防反复发作的基本条件。
清淡饮食: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少吃油腻及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及咖啡等。不要饮酒,尤其是烈性酒。
局部清洁:保持会阴部清洁。女性在排尿或排便后应从前到后擦拭会阴部,避免把胃肠道细菌引人尿道。每天应至少清洗一次会阴部,但应注意的是清洗时避免在会阴区用刺激性肥皂、泡沫剂、粉沫剂和喷剂等。另外,清洗时不宜坐浴,因为坐浴时水中的细菌易进入阴道。
衣着适当:避免穿过紧的衣裤,内衣内裤要选择棉制品。内裤应每天换洗,防止逆行性感染。
注意食疗: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疗方也可选用,如车前草粥、金银花粥、扁豆粥,竹叶粥、凉拌鱼腥草、茯苓饼、绿豆粥等。
(编辑 李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