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q1984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下面我就初中语文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点个人看法,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语文教学
  一、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当代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严重缺失。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就势在必行了。
  (一) 增强学生的修养
  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更好、更透彻地理解忠孝礼义廉耻等这些传统文化的内容。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学习它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尊老爱幼,在他人遇到困难时积极的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就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国家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使学生保证自身的行为合乎道德的要求,增强学生的修养。
  (二) 更好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发扬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创新,还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弘扬和传承,它的发扬离不开青少年的努力,初中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渗透,可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积极的承担自身的责任,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以身作则,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到身边的人,使更多的人认识并加入到弘扬传统文化的队伍中,将其发扬光大。另外,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及积累,能够使学生根据时代要求不断的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这样可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将其更完善地流传下去。
  二、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策略
  (一) 创设课堂文化情境,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维的光辉,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常说的“知书达礼”和“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指传统文化的这种隐性德育功能。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创设适合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如或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或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渲染气氛;或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或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资料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二) 深挖教材内涵,激发学生传统文化意识
  中国是诗文的国度,古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语言文字的同时,应该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其中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传递给当代中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范仲淹,被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所折服;通过学习认识李清照,懂得了一个女词人一样可以拥有大丈夫的胸襟;有的学生读懂了李商隐,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同时也要求语文教师要积极大胆鼓励学生要去探究课文内容,感受强烈的人文关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无论是《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还是《苏州园林》《中国博物馆》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建筑艺术、园林艺术、设计艺术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工艺出发,表现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艺术历史,无论哪一篇,其本身的人文性与传统文化渗透,都远远大于其工具性,不仅旨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更重要的是在感受人文性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开拓创新,使中华民族文明在世界民族之林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 结合当地风俗民情,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因此,挖掘学生身边熟悉的风俗民情与利用传统节日,是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的途径。在铜仁地区,有“傩戏”的传统。在初中语文涉及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借助这个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可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之《社戏》为例,在上课前的预习中让学生结合当地风俗,去了解当地“傩戏”情况。在上课的时候,课堂教学设置从“傩戏”出发,把我国传统节日“清明”来由与“傩戏”、祭祖文化与崇祖文化等结合起来,渗透到整篇文章的分析与教学中,从而在无形中渗透了传统文化教育。在课程结束之后,又布置学生去调查当地“傩戏”的开展情况及缘由,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学设计过程充分考虑了传统文化的渗透,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战场,又兼顾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课外调查,既达到了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生活进入教学过程,又把教学内容运用于课外调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是通过学生的调查来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善于运用传统节日为突破口,从学生实际接触到的风俗民情出发,不仅可以丰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而且能更好地处理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的关系,确立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四) 拓展课外阅读,深入理解传统文化
  阅读是每一个人获取精神食粮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接受传统文化渗透的良好方式。初中语文教学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阅读古代文学作品要求要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引导过程中可以由古代白话小说如四大名著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诗经》《史记》《古诗十九首》《资治通鉴》等,由浅入深熟悉古代诗文,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阅读也不是无的放矢,可以有针对性结合课文教学来进行,使之更好地配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让学生在阅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来学习,其学习可以举一反三,使之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而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渗透传统文化。而第六单元《出师表》,则可以从礼仪、结构、语言表达等引导学生阅读如《礼记》《论语》《讨武曌檄》等经典文学作品,使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辅助。当然,语文教师也可以从新课标要求出发,在每个学期指定一批经典书目让学生阅读,使之配合本学期语文教学的开展,更好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大胆创新,使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而从中获得真知,得到思想文化修养的提高,为传承和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
  徐晓平,四川省乐山市,四川省乐山市第七中学。
其他文献
<正>~~
在百色水利枢纽工程规划中,在确定防洪库容时,对右江南宁站以上流域分5个进行11场灾害性洪水的地区组成分析,根据设计洪水地区组成得到的几十场洪水过程,经调度计算,采用16.4亿m^3作为百色水
结合多年来对贯流式电站的运行心得、经验,对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通风冷却方式选择及表面热交换器的布置进行探讨.
【正】 摄影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譬如:拍摄过程中的调焦(镜头前后位置的移动)应用了物理学中透镜成象的原理,闪光灯的指数涉及照度定律,感光材料
目的初步研究AK078438基因的功能。方法用已制备的AK078438抗体为一抗,对小鼠心、肝、脾、肺、肾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chistochemistry)检测各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情况。
简述对澳门供水工程的由来,建设情况,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工程的改建,加固,完善,以及工程扩建的规划,设计与施工等。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等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研究了天津近岸海域的底栖线虫群落结构情况。结果表明,等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15个
我国已建大,中,小型水库8.4万座,其中土石坝占90%以上,水库土石坝防洪标准与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洪不灾害的严重性及其影响直接相关,并与国民经济的发民水平相联系,我国在防洪标准的采用方面
【正】听歌、听琴、听风、听雨、听潮、听泉……月无声,也可听? 当然可以。我就曾听过月。小时候夏夜纳凉,睡在屋外的葡萄架下,月光从枝叶间漏下来,掉在地上,掉在床上,掉在身
针对飞来峡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布置在弯道凹岸岸一侧的特点,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基本上解决了引航道与天然航道的衔接及口门区的不利流速,流态问题,改善了通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