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自性认知的困惑与突围

来源 :民族艺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gq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文艺报》关于民族文学的界定有人又有新说,面对民族文学的新的课题,似乎旧话重提,但仍有着值得探讨的理论空间。本文辩证地论述了民族文学的母语创作、作者族籍、作品题材等三个特征,给予了新的论证,进而对文学的民族性作了分析。一个民族在独特地域的、人文的生态环境中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即独特的文化人格,视为民族性的重要标志。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是中华各民族之间差异性和个性的显示。
其他文献
<正> 自1990年以来,单季晚粳大面积种植,稻茬小麦成为晚茬麦,单产一直在4500kg/hm~2左右徘徊。为寻求晚茬小麦新的增产途径,1997年,我们在江苏农垦集团公司小麦高产群体质量
<正> 根据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的策略原则,为在稳定“95系统”品系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以充分发挥穗大粒多、粒重高的优势,故在生育中后期穗肥的施
在气候异常,冻害、病害、渍害齐发,穗数锐减,粒重陡降,全省夏粮比上一年减产三成,我市小麦平均单产只有203.7kg的情况下,引进示范种植“宁麦8号”小麦的共五个点616亩,平均单
<正> 水稻肥床旱育稀植,于1993年在渭南村示范100多亩,到1996年,全镇扩大示范面积1000多亩,1997年示范面积可扩大到3000多亩。据渭南村示范结果,水稻肥床旱育稀植突出的问题
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使高素质影视创作人才供不应求,这种情况下,影视类院校必须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探索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新路径。本文通过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