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生美尽在其中,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激情、入情、传情、抒情教育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尽在其中。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渲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因此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导语激情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处于蛰伏状态,如何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实践证明,渲染一种气氛,创设一种情境,高唱一首歌曲,竞猜一个谜语,播放一段乐曲,表演一个小品,朗诵一首诗歌,等等,均有良好效果。总之,导语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造,它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金钥匙,更是架起教学目标的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金桥。实践证明,好的开场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人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
二、朗读入情
以读入境,以读会心。掌握一定技巧、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将学生引入意境,从而认识文章中反映的客观现实而受到教育。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学生去意会文章不可言传的人微之处,唤起激情,进入意境,就是凭借朗读来加强情感体验的,所以要求教师示范朗读,教师融之以情,读出感情,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优美、语言生动的美文佳作,教学这样的文章,不宜把知识过于割裂,而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正确的语音、节奏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如教学《海燕》时,因为这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诗。朗读是学生人情的最有效手段。于是,我先播放了flash动画:在苍茫的大海上,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恕吼、波澜壮阔,海燕直冲向乌云……伴着强烈的乐曲,我开始有感情地示范朗读。之后,学生们也配着乐曲和画面一遍又一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他们把诗中的形象和画面结合在一起,看到了一个象征着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海燕。它在暴风雨中飞舞着,大笑着,号叫着,去迎接那雷声……它大声疾呼——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学生们听到了一个时代的战斗宣言,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去迎接伟大的战斗,也体会到了一种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豪情万丈,激荡人心。正是朗读,让学生看到了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也感受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战斗激情。
三、媒体传情
情感是促使知识、认识转化为信念、世界观的催化剂。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动的机体中欢腾奔流的时候,才能触及人的内心世界。”但是,人们内在的情感必须通过外界的物质媒体来表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为创造情境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音画结合的新境界,人机互动的新天地。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可以说多媒体成了不可替代的主角。它跨越了时空限定,让学生足不出户便能目及四野,看花开花落,感受人间冷暖。例如讲解鲁迅的《雪》一课,北方的孩子们对朔方雪的“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自是理解,但江南的雪景中为什么会有春天的色彩呢?在他们的心中南方是多雨的,为什么也会下雪呢?这又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呢?我于是播放了网上下载的几幅图片:雪野中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还有冷绿的杂草……“啊,好美好美呀!”同学们赞不绝口,对江南雪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借此我说:“可是今年的冬天老天爷发了恕,在江南下了好大的一场雪”。接着,我又播放了湖南雪灾视频。同学生目睹了灾情,目睹了抢险救灾的英雄壮举,无不捋袖出臂,前去铲雪担筐,正可谓“见景生情”吧。多媒体不仅离冶了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传递着人间真情,让学生产生对自然之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升腾起了对人之爱的情感。这不正是语文教育的真谛吗?
四、写作抒情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只有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时,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无法抑制的情感时,便需要文字表达出来,所以,写作是人的情感蓄势之后的一种流泻,流泻的过程又会使情感不断升华。教师必需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可写j’的文字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习作情感。在开展“献给母亲的歌”综合实践活动时,题目设为《踏上母爱的列车》,学生们搜集歌颂母爱的优美诗篇,自己组织朗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之后,我又让学生在感受了母爱的同时,赞颂一下自己的母亲,此时的学生被母爱的诗篇所感染,激情四射,母爱犹如滔滔江水,滚滚流淌。借此,我又问同学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并以此写一篇感恩母亲的作文。作文中他们尽情地抒发着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之情。端茶,洗脚,做饭,按摩,做活……我被一颗颗孝心感动了,他们竞如此乖巧懂事,真不愧为人子。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这颗感恩的心一定会化为一种内在的动力,化成一种行为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算是达到一种至高至善的境界了吧。
由此可见,导语激情,朗读人情,媒体传情,写作抒情是语文教学情感熏陶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激情、入情、传情、抒情教育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尽在其中。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渲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因此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导语激情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处于蛰伏状态,如何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实践证明,渲染一种气氛,创设一种情境,高唱一首歌曲,竞猜一个谜语,播放一段乐曲,表演一个小品,朗诵一首诗歌,等等,均有良好效果。总之,导语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造,它是打开学生求知大门的金钥匙,更是架起教学目标的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金桥。实践证明,好的开场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人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
二、朗读入情
以读入境,以读会心。掌握一定技巧、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将学生引入意境,从而认识文章中反映的客观现实而受到教育。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学生去意会文章不可言传的人微之处,唤起激情,进入意境,就是凭借朗读来加强情感体验的,所以要求教师示范朗读,教师融之以情,读出感情,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优美、语言生动的美文佳作,教学这样的文章,不宜把知识过于割裂,而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正确的语音、节奏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如教学《海燕》时,因为这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诗。朗读是学生人情的最有效手段。于是,我先播放了flash动画:在苍茫的大海上,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恕吼、波澜壮阔,海燕直冲向乌云……伴着强烈的乐曲,我开始有感情地示范朗读。之后,学生们也配着乐曲和画面一遍又一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他们把诗中的形象和画面结合在一起,看到了一个象征着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海燕。它在暴风雨中飞舞着,大笑着,号叫着,去迎接那雷声……它大声疾呼——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学生们听到了一个时代的战斗宣言,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去迎接伟大的战斗,也体会到了一种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豪情万丈,激荡人心。正是朗读,让学生看到了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也感受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战斗激情。
三、媒体传情
情感是促使知识、认识转化为信念、世界观的催化剂。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动的机体中欢腾奔流的时候,才能触及人的内心世界。”但是,人们内在的情感必须通过外界的物质媒体来表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为创造情境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音画结合的新境界,人机互动的新天地。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可以说多媒体成了不可替代的主角。它跨越了时空限定,让学生足不出户便能目及四野,看花开花落,感受人间冷暖。例如讲解鲁迅的《雪》一课,北方的孩子们对朔方雪的“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自是理解,但江南的雪景中为什么会有春天的色彩呢?在他们的心中南方是多雨的,为什么也会下雪呢?这又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呢?我于是播放了网上下载的几幅图片:雪野中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还有冷绿的杂草……“啊,好美好美呀!”同学们赞不绝口,对江南雪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借此我说:“可是今年的冬天老天爷发了恕,在江南下了好大的一场雪”。接着,我又播放了湖南雪灾视频。同学生目睹了灾情,目睹了抢险救灾的英雄壮举,无不捋袖出臂,前去铲雪担筐,正可谓“见景生情”吧。多媒体不仅离冶了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传递着人间真情,让学生产生对自然之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升腾起了对人之爱的情感。这不正是语文教育的真谛吗?
四、写作抒情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只有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时,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无法抑制的情感时,便需要文字表达出来,所以,写作是人的情感蓄势之后的一种流泻,流泻的过程又会使情感不断升华。教师必需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可写j’的文字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习作情感。在开展“献给母亲的歌”综合实践活动时,题目设为《踏上母爱的列车》,学生们搜集歌颂母爱的优美诗篇,自己组织朗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之后,我又让学生在感受了母爱的同时,赞颂一下自己的母亲,此时的学生被母爱的诗篇所感染,激情四射,母爱犹如滔滔江水,滚滚流淌。借此,我又问同学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并以此写一篇感恩母亲的作文。作文中他们尽情地抒发着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之情。端茶,洗脚,做饭,按摩,做活……我被一颗颗孝心感动了,他们竞如此乖巧懂事,真不愧为人子。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这颗感恩的心一定会化为一种内在的动力,化成一种行为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算是达到一种至高至善的境界了吧。
由此可见,导语激情,朗读人情,媒体传情,写作抒情是语文教学情感熏陶的良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