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观察与思考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pnyo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探索与发展后,英国逐步建立起与其历史背景、国家制度相适应的一整套系统、有效的高等教育招生、学生管理、教学质量(保障)监督、就业指导模式等,使其高等教育不但在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上始终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而且成为世界第二留学大国——每年有超过80万名海外留学生到英国攻读课程。我们通过在雷丁大学三个月的学习和交流,对英国的高等教育及其管理体制有了一个更为直接、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一、英国高等教育概况
  
  目前,英国共有140多所高等学校。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2~13世纪;多数高校则拥有百年以上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多科技术学校升格为学院或大学。
  英国高等院校根据其性质、特点和学位授予情况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类型,包括大学、独立学院和教育培训学院。英国的大学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均有学位授予权,可自主设置不同课程,并根据开设课程授予各级学位。
  在学生规模方面,英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在校学生总量从上世纪60年代的20多万增加到今天的100万人,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43%(目标为50%)。大学的学生规模为3 800~28 000名不等。
  在大学招生方面,英国设有独立而统一的本科生招生中心——大学和学院招生中心(英国高等院校招生办),接受考生报考。该中心为各高校收集、整理、汇总报考信息;向考生反馈录取结果,并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现代通讯手段为学生及家长提供招生咨询,是考生和高校之间有效互动的桥梁与纽带。中心职能相对独立,以企业形式运作。
  在学制方面,本科生通常为3~4年,硕士研究生通常为1~2年,博士研究生通常为3~4年。
  在学费方面,过去英国学生进入大学是不收费的,10年前英国高校开始引入收费机制,目前收费标准已经从10年前的1 000英镑/年,提高到3 000英镑/年左右,且还在逐年增长。英国本科生通常可申请贷款。研究生通常则不能贷款,但可通过其他渠道付款或争取奖学金。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英国高校就读的学生总人数、身份来源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原本清一色的全日制学生发展到今天的包括许多业余学习在内的学生,从过去单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到今天有许多成年人的加入。英国的高等教育已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延伸到一个成年人一生的工作历程。
  在学生管理和服务方面,英国高校十分重视对学生需求的全面支持和保障,突出个性化服务,并实际贯彻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无论是残疾学生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全日制学生还是业余学生,无论是心理咨询、就业指导还是学习帮助,学校都能通过学生会、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实现迅速而有效的帮助,及时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英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英国,一直以来秉承建立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制的教育目标。经过800余年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英国高等教育已经在自主、自治的独立体系下形成了自主运行机制,并对英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英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在于政府宏观引导、高校高度自治。政府尽可能地为高校实现各自目标和任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证。由于英国高等学校具有独立自主的身份,在其办学过程中就自然需要来自外部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更好地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实现办学目标。
  1. 与高等教育相关的全国性机构
  (1)教育部。作为负责教育的政府部门,其首长为教育大臣。主要负责制定宏观政策,而具体细则的制定和落实则由其组建的各个独立的机构来完成。2006年,英国政府对与高等教育有关的机构进行了重组和分解,职能更加清晰。设立了创新大学与技能部,主要职能是代表英国政府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解读相关政策,提供咨询服务。该部门与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高等教育研究院一起,成为影响和促进英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发展的四个重要部门。这些机构直接面对高校,向高校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并负责监督和评估高校的政策执行状况,其最终目标是有效地运用资金、政策、监督、评估等手段提高全国高等教育质量。
  (2)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该委员会实行董事会领导,董事由教育大臣任命,但不对大臣负责,其成员由多方面专家组成。主要负责政府投入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分配。其作用一是扩大高等教育参与面和公平入学;二是确保教育质量;三是确保一流科研的实现。总的目标是确保高等教育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作贡献。经费划拨分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和专项等部分,教学占2/3,科研占1/4。教学拨款中充分考虑学生人数和教学质量;科研拨款突出科研水准等因素。拨款委员会所分配的经费占到全国高等学校办学经费的38%,是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
  (3)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1997年,为了适应高校学生规模迅速发展的需要,英国在原有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保障署对原有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重新修订,于1997~2001年对全英高等学校进行了评估。2001年,保障署开始了新一轮评估,全国所有高校在六年内需接受一次。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资格证书、学科基准陈述、执行规范、课程细则四个方面。评估结果每年在网上公布两次,并且与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经费分配直接挂钩。一轮一轮的评估检查,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办学的质量意识,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高校自身竞争力。
  (4)高等教育研究院。该机构成立于2004年,主要任务是统筹、协调教学质量的改进工作。该研究院由原来的高等教育教学协会、教学质量促进委员会和教学支持网络联盟等组织组成。高等教育研究院下设由相近专业组成的24个专业联盟。
  (5)大学联合会。英国各高校为了确保高等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立了该组织,所有高等学校是其会员,主要作用是游说政府,谋求政府对高校更多的支持。
  此外,全国招生委员会、南部大学事务管理中心、各类专业委员会等组织对高校办学和发展均起到积极的作用,成为高校办学重要的外部资源。
  2.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以雷丁大学为例
  英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因其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差异而各有特色。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是委员会(董事会)决策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各层级的委员会负责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对学校的各项事务进行决策。学校的管理则由大学校长领导下的行政体系来执行。
  以雷丁大学为例,其大学内部管理体系中重要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发展规划:高等学校把发展规划(五年计划)作为学校内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适合大学发展的目标宣言、大学发展策略,并依据目标和策略制定了具体详细的实施计划;学校各部门则制定本部门的发展规划,以此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2)大学年鉴:学校通过大学年鉴的编制,依据大学发展规划目标详细分解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具体工作的落实时间和推进计划,通过制度的形式确保了发展规划的实现可能最大化。
  (3)学校教育教学机构:通过设立学部(5个)和学院(20个)完成教学任务。
  (4)学校发展支撑部门:包括学术事务部、外部事务部、设施管理部、财务部、治理事务部、学生事务部等。
  (5)学校委员会:学校设有多个委员会研究决定不同性质的工作,包括大学理事会、校务委员会、教务委员会、高级管理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科研委员会、实业委员会、财务委员会等。
  (6)关键人物:包括名誉校长、校长、常务副校长、副校长、学部主任、学院院长、支撑部门负责人等。
  英国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上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内外部机构的有效支撑和互动地运行模式的作用不可忽视。
  
  三、英国带给我们的启示
  
  1. 强烈的质量保证意识与有效的质量评价手段
  英国历来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通过评估等手段,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面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英国的各个院校都要接受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和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的严格监督。1997年成立的教学质量保障署,近10年来已对各个大学教学质量进行了36次评估。英国政府还定期通过相关的专业委员会,对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行评估。所有评估结果和学校在总体和专业方面的排名均通过公开报告、互联网络等方式公布于众。其目的在于方便学生了解英国的大学,并且通过这种方式督促学校自我完善和改进。
  2. 灵活的大学录取,充分实现高等教育参与面最大化和教育公平
  英国院校的招生非常灵活,不仅仅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还关注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突出能力,此外,对成年人和高中毕业生的录取标准是不一样的。对成年人,学校不仅可以放宽入学条件,还可以把他的工作经验作为录取的参考标准。比如,如果该生的相关工作经验令校方满意的话,即使他的文凭达不到录取标准,也可以被录取。同样,对于海外学生,由于大多数的英国学校认识到英国的统一入学考试并不适用于来自不同教育体制国家的外国学生,对他们的录取标准就更加灵活。
  3. 文凭体系设置完善,满足各种教育需求
  在英国,文凭体系的设置非常完善,学生在每个教育阶段均有多种选择。其课程的设立紧密联系实际,根据人们不同的教育需求设置了从证书到学位的一系列不同层次的文凭课程。人们可以按照就业的需要随时接受教育,这一是减少了兴趣爱好与所受专业教育不符合的情况,二是拓宽了高校毕业学生的就业之路,使他们不至于都拥挤在按专业找工作这条唯一的途径上。而且,英国的各种文凭和教育体系之间可以相互认可、转换。多数专业可以按不同层次进行学习。其中,有些课程可以为学生继续攻读大学学位打基础。比如,某些职业培训课程就可以和高等教育学位衔接,学生在完成职业学习、得到职业资格的基础上,只要继续修读有关课程,修满相当的学分,就可以拿到高等教育学位,实现文凭“升级”。
  4. 国际化战略目标明确
  英国作为现代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其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世界高等教育市场的认可,政府也鼓励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英国女王每年都要颁发一次“女王奖”,奖励那些招收海外学生最多、教育最成功的大学,或者在海外办学最成功的院校。目前,英国高等教育每年仅从海外学生身上就能获得100多亿英镑的收入。许多大学都明确提出了建立多样化教师群体、多样化学生来源的发展战略目标。我们学习所在的雷丁大学就明确提出了大力提高国际留学生比例的发展目标。该校目前拥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1 750多人,其中中国留学生占到了10%左右。
  5. 强化市场意识,突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英国大学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科研经费50%以上来自校外机构。例如理工科的科研经费50%以上来自校外机构,科研项目有20%直接和工业问题相关,有1/5的教师在私人企业或工业研究机构担任咨询工作。高校通过与工商企业和政府研究机构签订科研与生产合同,提供科技咨询,推进校企合作的教学与课程;政府鼓励高校提高研究实力,开办更多科技企业,为更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既有利于强化高等教育为经济服务的功能,又有利于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的局面。
  6. 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综合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但如果所有大学建设都想“大而全”,都想成为研究型大学或综合性大学,是不太科学的。大学必须有所选择,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大学特色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等,最直观的还是体现在学科特色上。世界上没有一所大学的所有学科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大学的强弱往往是通过比较显现出来的。教育部领导曾指出,在推进“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跨越、特色、集成”原则。要集中优势力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应当充分借鉴英国高校的办学模式,根据自身实际来确定重点、优势和特色,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7. 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清晰,影响巨大
  在英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罗宾斯报告》(1963)和《迪尔英报告》(1997)这两个纲领性文件的作用至关重要。由政府任命的专门委员会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政策建议,对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走向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这两份报告奠定了英国高等教育当前的格局和未来的走势。
  以《迪尔英报告》为例,为了检讨和评估英国的高等教育政策和发展状况,制定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框架与发展战略,英国政府于1996年2 月成立了以迪尔英爵士(Sir Dearing)为主席的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委员会。委员会经过14个月的详实调研,全面考察了英国和欧洲、澳洲的高等教育状况,于1997年7月23 日发表了题为《学习社会中的高等教育》的咨询报告。该报告由总报告、国家委员会报告、苏格兰委员会报告、14个分报告和4个附录组成,长达1 700页。报告就英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模式、结构、规模、拨款、面临的教育危机以及未来20年的发展作出了详尽的说明、规划和预测,并提出了93项关于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建议。这些政策建议涉及高校经费筹措机制变化、高校学生规模预期、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独立仲裁机构建设等方面;而这些政策建议很快就以法律的形式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高校扩张、高等教育收取学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和独立仲裁办公室成立等英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众多里程碑式的事件得以成为现实。
  这种高等教育决策机制的严谨性、透明性是高等教育得到民众支持的一个重要基础。《迪尔英报告》全文在互联网上公开,随时可以访问。这大大减轻了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和政府的压力,也容易凝聚社会共识,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和面对社会、面对媒体时所需要的支持、鼓励,这种模式有值得参照的地方。
  
  (责任编辑 熊建辉)
其他文献
王承绪教授百岁华诞庆祝会隆重举行    2010年10月,王承绪教授百岁华诞庆祝会在浙江杭州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的代表以及国外专家学者共600余人参加了庆祝会。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徐辉等嘉宾参加了庆祝会。  庆祝大会由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主持,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先
一、为什么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自古以来,大学一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风向标。从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到现代大学的发展,历史的演变告诉人们,大学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最进步的时代精神,是驱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源泉。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大学这种智力机构。希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德国以及现在的美国都是如此。中世纪大学(如牛津大学,1167年建校)在英国兴起的时候,英国很快就成为领导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位于
[摘 要] 自我效能感是择业效能感的核心内容。文章以优集学院教学改革为背景,通过对大一到大四近24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高低与其自我效能感高低有着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得出,该院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在年级上差异性特点显著,因而通过针对性地创设教育情境,刺激和强化自我效能感的四种信息源,能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达到提升择业效能感的目的。  [关键词] 四个信息源 教育
[摘 要] 在本刊2010年第6期对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独家专访(上)中,管司长在介绍师范教育司的主要职能和近期工作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教师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砝码、对于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认为我国百年师范教育功不可没,其基本经验是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稳定的体系、坚持养成教育和实施特殊政策;指出当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
摘要: 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尤其是“微粒观”的构建,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鲁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从编排体系到内容设计,以及呈现方式等随处体现并凸显着化学研究问题的独特视角,这对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教师的化学教学提供了方向和实践创新的巨大空间。  关键词: 微粒观; 教材设计; 教学实践  文章编号: 10056629(2
值此庆贺王承绪教授百岁华诞之际,我代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全体同志向王老致以最衷心的祝贺。王承绪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比较教育专家,为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奠基和理论体系的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王老在1946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在巴黎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大会。1947年开始担任浙江大学教育系教授、系主任等重要学术职务;1982年指导主编新中国第一部比较教育学教材;1983年成为我国首批比较教育学
2011年9月28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座谈会并发言。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名誉会长罗豪才、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曾经担任过交流协会领导职务的部分老同志、有关教育机构和从事、参与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代表360人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主持。  刘延东在座谈会上强调,民间教育国际交流要服务公共外
数 字    巴拉圭将对2 200名乡村教师进行教学科技培训  巴拉圭的教学科技培训方案是巴国教育部“数字扫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该方案,2009年11月首先会在全国有选择地培训1 000所教育机构的2 200名教师,培训他们运用先进科技教具和教材的能力,以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巴拉圭教育部科学与技术发展司司长佩纳表示,参加先期培训的1 000所学校将各派遣200名教师出席,费用为12万欧元
摘要: 以“回归”全国卷后的2015~2017年全国I卷第26题化学实验题为样本,结合SOLO分类理论及学习进阶(LPs)理论,从SOLO层级、LPs层级、SOLOLPs融合难度值等三个角度,对试题的能力结构进行分析,并从考查范围与侧重点、考查方式与创新等方面对全国卷化学实验能力考查特点进行了归纳梳理,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全国卷; 化学实验; 能力结构; SOLO; 学习进阶  文章
据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2012年6月25日报道,比尔·盖茨虽未读完大学,但却成为影响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人物。其强大的影响力通过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得以广泛传播。盖茨作为基金会联席主席,将解决教育问题作为该基金会的关键任务之一。  在《高等教育纪事报》对盖茨进行专访时,他谈到了通过技术改变高等教育的蓝图。同时,他提出基金会将改革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低效模式,比如许多学生在同一时间毕业等。当谈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