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陆架区的颗石藻

来源 :渔业科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347946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2007年5月东海陆架区航次调查的颗石藻物种组成,给出了调查海区的颗石藻物种名录,并拍摄了出现的颗石藻物种的显微图像。本次调查共记录颗石藻物种23种,隶属于9个科、4个目,其中绝大多数为异晶颗石藻Heterococcolithophore,少数为同晶颗石藻Holococcolithophore。从出现频率来看,皮球石科Syracosphaeraceae的物种居多,特别是条结藻属Syracosphaera的物种,共出现了7种,占到总物种数的30%之多。赫氏艾密里藻Emiliania
其他文献
根据2011年及2013年6个航次的调查,结合历史资料,统计分析了莱州湾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及二者敌害生物单位捕捞努力量渔
建立了基于氮通量物质平衡的象山港海湾养殖生态系统箱式模型。模型模拟的象山港主要生态变量的变化动态与实测数据资料相吻合。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生物生产过程的季节变化导致
2014年8月对渤海中部海域的水文(温度、盐度)、化学(溶解氧DO、营养盐和化学耗氧量COD)和生物要素(叶绿素a Chl-a)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该海域底层水体低氧(DO〈3.0 mg/L)的
基于2011年12月(冬季)、2012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福宁湾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对福宁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
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对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对采集的20种鱼类4854个胃含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鱼类群落包括浮游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鱼食性、杂食
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量与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建立在灯光罩网船上的北斗星通渔业信息采集网络,搜集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并根据灯光罩网作业特
2002年8月沿青岛至济州岛断面,在黄海的4个站位上进行了底边界层动物昼夜连续采样,对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丰度的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
基于1985—1986年和2011—2012年“北斗”号渔业调查船在黄海中南部的底拖网数据,对细纹狮子鱼的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卵径、性腺成熟度等繁殖生物学特征的年代际变化进行
根据2004年5~6月在黄海南部的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及相关历史资料,分析了在经过近30年的高强度捕捞下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生殖力及其与叉长、纯重等生物学参数关系的变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中国对虾“黄海1号”快速生长的第6代群体同一养殖池中生长性状发生分离的两个极端群体、海捕的中国对虾对照群体,进行生长相关遗传标记的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