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迁移理论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23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迁移理论指的是两种学习相互刺激和反应产生的类似性效果,反应相同的两种学习刺激相近,能发生正迁移。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促使学生进行正迁移,促使学生获得更多收获。利用学到的技能、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也是迁移的过程。教师要促使学生积极展开此类学习活动,积极解决问题,获得迁移。
  一、联系文本,理解迁移
  迁移能否很好地实现,需要看迁移双方相互之间是否具有共同要素。教师可以联系文本的内容促使学生展开迁移。例如可以选择有相同主题,有类似风格,有相同文体的文本,让学生进行联系,尝试运用学习一篇文章的内容对另一篇文章展开分析。这样能促使学生形成理解迁移,令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致橡树》是一首著名的诗歌,有着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主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从诗歌中找到意象,然后分析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内涵,并且对其进行整体性感知,了解整首诗歌的主旨。例如木棉花象征着拥有独立的个人意识的女性,这也是作者在诗歌中想要赞美的对象;橡树象征着同样拥有男女平等思想的男性,这样的配偶是“木棉花”值得珍惜的对象。在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学习《致橡树》时使用的方法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进行自主学习,在诗歌中寻找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判断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义,而后尝试总结整首诗歌的主旨。如有学生在学习后提出:“这首诗歌展现了一个孤独的诗人形象,这位诗人用四季的意象代表了人生,用春天代表了温暖而幸福的生活,然而作者在这种春的温暖中隐藏了冬天的寒冷。”由于有《致橡树》做范例,学生能联系该文本进行理解,更深刻地理解其他诗歌的内容。
  这种联系文本进行迁移的过程能促使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要注意的是选择的迁移文本彼此之间要有一定的相似因素,如果彼此并无相似因素,那么很难形成正迁移,若产生了负迁移,则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步。
  二、学科整合,知识迁移
  学科整合也是一种能促使学生进行迁移的方法,学生在推断和分析的过程中能得到知识迁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跨学科的学习中促使学生进行语文应用,令学生开阔视野。学生可以将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其他的学科,同时也能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促进学习语文。
  《六国论》是苏洵的名作,文章探讨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并且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对当朝统治者进行了批判。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运用学科整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若能联系历史知识学习这篇文章,则能使学生对作者为何要创作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了解。北宋年间政治腐败,军事上缺乏力量,导致契丹、西夏等国向北宋提出了上供大量钱财的要求,这令北宋愈加羸弱。作者苏洵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将六国的故事作为引子,撰文欲让统治者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学生在学习《六国论》时认识到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要采用辩证的思维,要从该历史事件中得到启发,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对当今社会提出有所裨益的观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研究,讨论自己在历史课上曾经学到过什么内容,学到的内容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启发作用。如有学生讨论了历史课上学到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当今社会也要提倡百家争鸣,要鼓励大家说出不同的意见,只有能容纳不同的声音,才能让社会得到进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因素是影响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在促使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要在其已有的认知经验的基础上促使其展开迁移。
  三、随堂练笔,写作迁移
  写作迁移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迁移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总结范文的内容,并总结范文的写作规律,尝试参考其写作规律进行写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看看谁写得更好。这能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迁移能力,能在吸收别人先进经验的同时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帮助。
  《荷塘月色》一文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作者不仅写了自己欣赏到的荷塘美景,更写了自己在赏荷前后心情的变化,写了自己的苦闷,而后又写了看见荷花后的超脱,最后还是回到了现实生活的苦闷中,想要超脱却不可得。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是写作中常见的写作手法,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能力迁移,尝试在随堂练笔中运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创作。教师要求学生不仅写出景物之美,更要写出自己因为心情不同而感受到不同状态的景物。如有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因为考试成绩不佳,因此路过街心花园时看到的都是残花败柳,心情也如同这些花草一般颓丧,没有一点精神。当父亲鼓励自己战胜自己,努力学习时,他抬起头来,看见了枝头怒放的花朵,心情也随之而变得好多了。这段作文不仅写出了学生眼中所看见的景物,而且还写了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同,所以对眼前所看的景物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很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在指导学生阅读、写作时,不少教师喜欢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然而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无帮助。教师要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写作,还要让学生自己揣摩,在实践中总结写作经验,这样能有利于学生进行迁移。
  四、学以致用,生活迁移
  生活迁移指的是让学生尝试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加以内化,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会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得到情感激发,也能掌握更多的技能,若能将这些内容合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必然能促使学生获得新的感悟,令学生有创意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劝学》一文讲述的内容主要是鼓励学习,文章先讲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其次写了学习的步骤,介绍了学习的方法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发现作者主要想表达的观点是学习不能有中断,要专心致志地学习,要有针对性地专门攻克一项学习项目。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后,便让学生尝试运用生活迁移的方法,尝试将自己在阅读中感受到的内容运用于生活中。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攻克一个学习项目,制定学习计划,并参考《劝学》的内容让自己的思想更加坚定,让学生积极地投入了实践运用。《劝学》提出学习要有专一性,故此学生每人选择了一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围棋、古诗词背诵、工笔画等。《劝学》又提出要专心致志地学习,故此每一个学生都持之以恒地每天坚持花一定的时间学习,同时还撰写了学习记录,将自己的所的记录下来。不少学生还将《劝学》中的句子作为座右铭,对自己起到鼓励作用。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又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对自己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
  教师要注意的是,除了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外,情感激发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可以让学生感受文本中与人为善、孝敬父母等良好的品德,并且思考在生活中要如何加以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生活迁移的方法正好能促使学生激活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迁移理论的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能体现“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它除了可以促使学生理解迁移、知识迁移、写作迁移、生活迁移以外,还有多种形式的迁移可以运用,如创造性迁移、口语交际迁移等。教师若能合理运用,则必然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提高学习质量。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高新区吴县中学。
其他文献
报道了一种用一角速度测试的光行谐振式传感器保偏光纤环形谐振腔的研究,给出了测量的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根据计算和实验结果,对影响系统性能的几个重要光学参数进行了
<正> 2002年,威海市加大新品种引进力度,全年共引进各类名优新品种近30个,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长。纵观全年的新品种引进工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立德树人”的思想古已有之,且在古代教育思想中占有半壁江山。“立德”出自《左传》“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立言,雖久不废,此之谓也不朽”。“树人”语出《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是强国之基,是为人之本,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又该如何做呢?我认为以德育德,方能
语文核心素养即审美鉴赏与能力、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思维发散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而作文教学恰恰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点。因此在初中作文课教学中,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挖掘学生的四个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实践与反思,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提高语文整体水平。  一、课文阅读与写作点评结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经过逐年的改编,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文多为文质兼美
新课标将“对话”列为现代课程重要的主题词,成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个体阅读”。这里我想阐述的“对话”,应是真诚的对话,为什么是真诚的对话呢?笔者认为,文本的“读说听写”全是在“阅读——思考——感悟”中进行的,“读听”包含思考、感悟,“说、写”就是在思考感悟基础的“对话”,这里的“对话”是真诚的,进入文本的阅读“对话”,带有一种理性的思考,进入写作状态的“对话”,
最近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会上杜部长发表重要讲话。对下半年渔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说:要搞渔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出口优势水产品生产,不断提高优势水产品的国
本刊讯:大弹涂鱼是一种广温、广盐性暖水性海洋经济鱼类,已成为海水养殖的新对象。据福建霞浦县水产
本刊讯: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导致海蜇资源量锐减,价格上涨。海蜇作为一年生海洋腔肠动物,捕捞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