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僰人特困群体扶贫开发的困境与思考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ybul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僰人特困群体的现状,即: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增加;自然环境条件差,扶贫攻坚难度大;受教育程度低,自我脱贫能力弱;产业扶持针对性不强,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输血式扶持方式,对政府依赖严重;缺乏有效的民族文化保护措施,民族文化濒临失传等问题。通过进村入户调查走访,提出了在僰人地区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夯实僰人脱贫的经济基础;高度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僰人素质增强发展能力;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僰人扶贫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僰人群体扶贫开发模式,构建僰人特困群体社会安全保障建设试点。
  关键词 僰人;新阶段;扶贫开发;困难和建议;云南丘北
  中图分类号 S-9;F323.89;C9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7-05666-03
  Abstract The Bo people poor groups face many problems, for example deep povert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creases difficulty, poor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difficult, they get low levels of education and weak selfability is out of poverty, their supports for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not strong and lack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tential, blood transfusion type support rely heavily on the government, lack of effective protection measures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culture has bordered on the extinction etc.. Through the villages and households survey,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cultivate and develop the competitive industries of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o people area and strengthen economic base of the Bo people out of poverty,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ulture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improves th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the Bo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establish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Bo peopl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novate mod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o people poor groups and establish social security pilot project.
  Key words Bo people; The new stag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Yunnan Qiubei
  云南省丘北县僰人主要分布于官寨、舍得、腻脚、双龙营、曰者、树皮6个乡(镇),21个村委会,44个自然村,其中纯僰人村寨28个,与其他民族杂居的16个,大部分居住在石山区和半山区。丘北县僰人自称“锅泼”,1956年划分民族时归入彝族。语系属与彝族、白族支系近似,无本民族文字[1]。2007年,丘北僰人聚居的44个自然村人均有粮196 kg,人均纯收入581元,处于整体贫困状态,贫困程度深,生产生活十分困难。
  2008年开始实施僰人扶贫开发,开展三年规划、试点和全面扶持发展,使僰人村寨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和提高,生产生活达到当地中等水平。随着国家扶贫模式和政策进入新的阶段,丘北僰人扶贫开发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2013年8月,笔者對丘北县树皮彝族乡倮子地和矣能菁两个纯僰人村寨、僰人与彝族混居寨村进行入户走访调查,调查了扶持前后自然资源环境状况、僰人文化思想意识及经济产业现状等,统计分析相关数据、查阅整理相关文献,分析政府扶持给僰人村寨发展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地处西南石漠化贫困山区的特困僰人群体,研究新阶段僰人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集中连片贫困区及少数民族集聚区扶贫开发提供参考。
  1 新阶段国家扶贫工作的新格局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未来10年,我国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新格局[2]。这表明,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一是扶贫标准上调标志着农村扶贫开发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1 196元提高到2 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2],扶贫标准上调使扶贫对象由2010年的2 688万人扩大到2011年底约1.28亿人。扶贫任务更加艰巨,民族地区扶贫尤为明显。   二是农村扶贫开发目标面临重大调整。《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2],可见新阶段的扶贫工作从过去的开发性扶贫进入强调公共服务公平化的大扶贫领域。扶贫不仅要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实现脱贫致富,而且要注重缩小贫富差距、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
  2 新阶段僰人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
  邱北县扶持僰人发展规划和三年多的扶贫工作表明,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僰人扶贫开发面临许多新困难。丘北县6 000余僰人,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匮乏、文化落后的山区,受教育程度低、观念守旧、身体状况较差,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2.1 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增加
  贫困标准提高后,丘北县贫困人口增加到8.65万人[3],其中1.493万人深度贫困。树皮乡贫困人口8 214人,贫困率19.34%。矣能菁村贫困人口61人,贫困率15.25%;倮子地贫困人口20人,贫困率6.97%;新寨村贫困人口27人,贫困率7.69%(表1)。
  由表1可看出,僰人收入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但收入增加主要由政府转移支付来实现。政府扶持投入仍处于僰人产业链的低端,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突出[4]。僰人居住地基础设施薄弱,僰人群体还处于深度贫困,扶贫攻坚压力大。
  2.2 自然环境条件差,扶贫攻坚难度加大
  僰人所属文山州3.15万km2国土面积中,山区、半山区占97%,岩溶地貌占53.4%,石漠化面积8 318 km2。僰人聚居区位于石漠化片区腹地,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水利化程度低;土壤瘠薄,石多、土少、水稀,生态脆弱;人均耕地1 067 m2,均为旱地;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贫困加剧,区域性群体性贫困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
  2.3 受教育程度低,自我脱贫能力弱
  僰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偏低、无特殊的生存技能。受访者家庭中,97.92%能说汉话,只有62.40%能看懂汉字;具有初中以上学历人数仅为16.91%,3个村寨里僰人最高学历仅为高中,55%只在村小接受过教育,有24%到树皮乡就读过初中,到县城读过中学的不到1.5%。
  扶贫资金投入不足。地方财政自给率不足20%,扶贫资金80%~90%依靠国家及省补助;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占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61%和88%;建设资金十分困难,上级补助资金和群众投工投劳难以满足扶贫攻坚发展要求。
  扶持对象能力有限。僰人扶持发展由政府主导与支持,但僰人家庭积蓄少,极大地限制了自身的发展。访谈了解到,安居工程是扶持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僰人聚居村建一座70多m2的二层民居需13万元左右,扶贫补助3万元,剩余部分由农户自己承担,一般僰人家庭很难承担。
  2.4 产业扶持针对性不强,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僰人扶持规划项目针对性不强。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僰人扶持规划项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对比丘北县扶持彝族支系僰人发展2011年和2012年计划发现,所有僰人村实施的项目统一规定,包含安居房建设、产业发展、素质提高和基础设施4个工程,内容几乎一致,差别仅在项目数量。扶持僰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模式,但难以体现僰人的区域性、民族性和特殊性,难以与僰人发展需求相适应。
  从表1可看出,僰人无生产加工自身特色工艺品的收入,可能与僰人尚未意识到民族特色服饰或手工艺品的价值,或是缺少发掘自身工艺品价值的渠道。政府扶持以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等为主,产业发展只是增加了核桃、花椒、梨种植,实际中缺乏资金支持和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无实质性改善或提升。在技术引进、产业指导、科技培训上力度不够。调查中,只有6%僰人听说过“合作社”,38%人不知道。
  2.5 输血式扶持方式,对政府严重依赖
  2008年10月,政府实施倮子地僰人村扶持发展项目。2009年5月,实施矣能箐僰人村扶持发展项目。仅倮子地和矣能菁2个村总投资达1 464.6万元,其中省级补助355万元,部门整合647.34万元及群众劳务折资462.22万元。僰人所有居住房屋由专业技术人员监督,政府提供建筑材料,僰人帮忙出力,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还完成了村内主、次干道路面硬化,建设小水窖100多口,村中建了3 000多m3水塘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僰人的生活条件,缓解了干旱缺水给村民带来的影响。然而,政府的输血式扶持模式,助长了僰人“等,靠,要”思想,平均分配的思想有所抬头。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栽种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三七高收益的吸引下,僰人村寨有人盲目跟风栽种,不理性分析、不考虑自身经济承受力和科技种植水平的制约因素,反而对政府存在严重依赖思想。
  2.6 缺乏有效的民族文化保护措施,僰人文化濒临失传
  由于保護自己文化的意识淡薄,而僰人又没有本民族文字,其独有的舞蹈已失传,特有的歌曲和一些古乐器只有村中少数老人掌握,唯一传承下来的仅有僰人语言和民族服饰[1]。僰人已淡化自己的节日,随着周边的彝族过彝族的节日。两个僰人村组织了僰人文化队,但仅限于表演,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挽救,僰人文化将渐渐消失。同时,新一代年轻僰人被彝族影响带动或汉化,不愿继承僰人特有的歌曲、历史、传说、故事,僰人文化濒临消失的危险。
  3 新阶段推进僰人扶贫工作的建议
  3.1 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夯实僰人脱贫的经济基础
  一是扶持优势产业,引导僰人群众主动拓宽自己的增收渠道。在产业选择上,既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尤其是与树皮乡、丘北县乃至文山州的重点产业相结合,又要充分考虑僰人对生产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建议充分利用“丘北辣椒”这一国际知名产业,依托树皮乡“10万亩辣椒”种植规模、产品优势和相应龙头企业,优先从特色种植业开始试点,利用僰人聚居区内独特的自然条件,引进科技,开发辣椒精深加工,延长辣椒精深加工产业链,发展丘北辣椒种植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示范带动僰人聚居区的发展致富,不断提升僰人的经济实力。   二是充分利用丘北县“国家级4A景区——普者黑”旅游品牌优势。要充分结合僰人民族文化特点,充分挖掘僰人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僰人特色文化产业。依托旅游平台,激发僰人对民族文化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传承责任,研究开发僰人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挖掘和保护僰人特有的民族文化[3]。
  3.2 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僰人素质增强发展能力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办好科技示范基地,不断提高僰人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民族素质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面提升民族文化素质有利于提升民族素质,推动经济发展[1]。以往的僰人扶贫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扶贫,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被动性和救濟性。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加强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是僰人扶贫开发的根本和基础。
  二是以促进就业为核心,通过直接补助、引导和鼓励相结合,或通过周边汉族村寨的交流、示范、带动,结合辣椒产业开发和僰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僰人高、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引导和鼓励贫困劳动力转移,开展相应实用技术、就地创业培训,提高僰人脱贫、增收的能力。
  3.3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僰人扶贫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一是僰人聚居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决定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倮子地和矣能箐是树皮乡最贫困的村寨,地处高寒山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年均降水量仅为960~1 100 mm,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人畜饮水及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小水窖和水库塘提供;僰人聚居地是典型喀斯特地貌,耕地破碎分散、贫瘠,是真正“在石缝中种庄稼”的民族。
  二是结合僰人的民族文化、聚居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僰人及相应贫困民族群体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5]。
  三是实行优先保护、限制开发,推进生态移民工程,保护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设立环境扶持资金,促进僰人聚居区环境友好型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培植环境友好型替代产业。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避免因环境恶劣带来的贫困恶性循环。
  3.4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构建僰人社会安全保障建设试点
  一是建立僰人农业保险制度试点。僰人群体聚居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缓慢,生存与发展与现代经济文化隔绝,被社会边缘化,其扶贫开发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利用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教育救助制度的契机,尝试建立农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农村扶贫安全网,是新时期农村扶贫机制创新的重要着力点[6]。
  二是积极探索实施开发式扶贫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的途径。建议政府统筹扶贫与民政相关部门政策,充分整合相关部门资源优势,对于生活在条件恶劣、生态脆弱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通过扶贫资金建立绝对贫困人口低保制度,对已丧失正常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制度对其进行救助,以解决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7]。
  4 结语
  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的实施,扶贫开发迎来了新机遇。国家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方的扶持发展政策体系已现雏形,但区域发展、民族发展不平衡和对民族地方的扶持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对于少数民族贫困群体的扶贫开发还需要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鼓励、激发特困民族群体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帮扶工作。丘北县扶持彝族支系僰人发展,是借鉴国家对某些特殊群体的扶持发展工作而做的一种新尝试,与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但为区域性扶贫开发、因地制宜地开展民族工作,实现区域内各民族均衡发展、民族繁荣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朱法飞,侬国恩.谒识千古僰人之迷[J].云南档案,2014(1):39-40.
  [2]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7124739.htm.
  [3] 秦文波.丘北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2013.
  [4] 田芮生,阎洪.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2(2):149-153.
  [5] 丁洁琼,彭鹏,杨静静. 包容性增长理念下的特困片区扶贫开发研究——以罗霄山片区炎陵县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4,28(1):26-28.
  [6] 王亮,韩振海,余金艳,等.西部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综合评价与地域划分[J].经济地理,2011(5):719-723.
  [7] 刘筱红,张琳.连片特困地区扶贫中的跨域治理路径研究[J].中州学刊,2013(4):82-87.
其他文献
针对类人机器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具有树叶辨识功能的类人机器人系统。类人机器人自带的摄像头作为视觉,视觉系统采用Sobel算子对除噪、滤波后的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将均匀旋转不变特性与原始的LBP算子相融合,提取边缘图像的特征值,结合差分演化算法对极限学习机进行优化,通过训练得到每类树叶所对应的分类器模型参数,构造分类器,实现类人机器人对树叶准确高效的识别。试验显示,仿人机器人此类控制方式适合参加竞技类
"天弯弯地弯弯,一弯弯到钦州弯,湾里有个三娘湾,神奇故事天下传,湾湾里边沙滩美,湾湾里边海蓝蓝,湾湾里边春潮涌,渔家儿女歌声甜……"一曲《湾湾歌》唱出了钦州经济发展的春潮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来宾不少工业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停产、甚至倒闭的现象,导致来宾工业企业用电消费需求降到历史最低谷。据统计,2008年10月至12月
安全生产是基石,安全生产是保障,安全生产是第一要务。这是广西电网柳州供电局全局上下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共识。
[目的]筛选16%多菌灵·辛硫磷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根腐病和蛴螬的最佳田间使用量.[方法]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药种比1∶200)和35%辛硫磷微胶囊悬浮液(药种比1∶16)为对照药剂,
通过某商场采用吊顶式新风机组在空调通风运行时,凝结水不能顺利排除原因的定量分析,指出执行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有关凝结水处理的条文时,应同时考虑机组内负压,凝
从背景、主题及写作特点3个方面,分析了惠特曼的诗──《当紫丁香上次在后园开放时》。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使读者对惠特曼的诗作有所了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老年患者(60~75岁)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于手术开始前6h给予乌司他
基于物理化学的课程特点及目前学时较少的现状,从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想的改革等方面就如何提高物理化学的教学水平谈了几点看法,并强调指出提
“安全”与人的生命、家庭的幸福、企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紧密相连。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