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ster635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办高校满足了人民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在研究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基础上,对原有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设计,确定了以地区适应性的人才培养原则,对人才培养的素质、知识、能力进行规格化设计,构建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了专业课程模块,并对课程进行分层设计,体现对不同课程地位和内容的不同要求,重点突出核心专业课程地位,加大核心课程配置力度。同时加强专业特色课程建设,突出专业培养方向,体现专业应用性,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对专业的需求,实现专业优势特色和长远发展。
  【关键词】地方适应性 应用型 分层 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51-02
  21世纪,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其深层涵义是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多元化和多样性,民办高校正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满足了人民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同时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根据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多样化人才的现实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国是大势所趋。发展应用型民办教育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知识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依据高等教育的经验和规律,研究和总结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及其办学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改革
  1.原课程结构的问题
  民办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起步阶段普遍借鉴普通公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其专业课程体系大部分依承公办学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机械的复制课程结构。公办院校的课程设置注重宽口径、重基础,知识面宽而不精,是传统的学术性和理论性,其特点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课程占总学分的60%以上。这导致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对实际工程问题无从下手。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民办高校没有认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的,没有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进行课程结构设计,未构建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课程改革原则
  首先课程改革和建设的目的是培养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依据这一原则进行课程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培养某一专门技术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为主,是以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性通才教育,它既关注学生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储备,同时更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做准备的教育,尽可能地提高学生适应当前与未来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创新性能力。因而,根据学校的战略规划和学校定位,自动化专业培养自动化行业发展需要的,具备电子、现代控制技术与方法、仪器仪表、嵌入式控制等基础知识,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可以在各类科研、设计、生產、管理部门从事过程控制、电气、信息处理等系统的开发、运行、管理、维护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人才培养规格设计
  应用型人才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产与劳动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从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入手。
  2.人才培养模式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1-2-3-4-5”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坚持一个应用型定位,满足人才和社会两个需求,围绕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分类发展三个主题,培养沟通表达、职业辅助、知识应用、就业创业四种能力,注重专业与素质教育、理论和技能、人文和素质教育、校内和校外教育、科研和创新五种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在对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遵循“三增三减”原则,增加实践课程学时学分,提高实践学时比例,提高实践学分比例,减少总学时,减少总学分,减少冗余理论课程,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结构建设
  1.模块化设计
  课程结构整体分为四大模块,分别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创新与素质拓展课程,其中创新与素质拓展课程,学生可以通过选修全校统一安排的选修课程获取部分学分,然后通过科研创新活动、科研成果奖、学科竞赛、发表论文、课外文体活动、社会实践与服务、学术报告与讲座、各类考证等活动获取其他的学分。
  2.分层设计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落脚点即为课程目标及要求,做到具体可操作。对课程内容分层次要求,体现对不同内容的不同要求,重点突出核心专业课程地位,加大核心课程配置力度。针对专业课程进行分层和模块化设计,缩减甚至删除冗余课程,充分保障专业课程的核心地位。
  (1)基础电学理论模块
  电学理论是对电子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电路板的设计开发需要了解电子元件的基本性能。课程模块包括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该模块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应用能力。
  (2)伺服控制模块
  伺服控制模块主要是高性能变频调速装置、数位伺服控制系统、网络分布式伺服系统等,目的在于提升重点领域电气传动和执行的自动化水平,提高运行稳定性。控制器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主要针对于控制方法和控制方案的設计,模块化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即不同结构的模块化硬件设计技术、组态技术应用和人机界面设计。课程模块包括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机及拖动基础。
  (3)检测模块
  检测装置将生产过程的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智能仪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智能化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热量、工业在线分析仪表、智能变频电动执行机构、智能阀门定位器和高可靠执行器,另有新型高灵敏度、精度、可靠性、集成化的传感技术。课程模块包括检测技术、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4)特殊机械装置模块
  工业自动化发展的一个特点是生产工艺的多样化、灵活化,其中特殊机械装置需要自行设计研制,如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等,用于焊接、涂装、搬运、装配等工业机器人及安防、危险作业、救援等工作。课程模块包括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该模块实现机、电的有机结合。
  3.专业特色课程设计
  人才培养结合地区优势,对专业课程进行特色建设,以区域定位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服务于地区自动化生产行业和产品自动化行业,由此自动化专业课程分为电气控制和嵌入式控制课程,对专业方向课程进行设计和建设。
  (1)电气控制课程
  该类课程服务服务于自动生产线行业,致力于青岛地区自动装置的开发、生产,使学生掌握微型控制器、传感器、动力原、传动系统、执行机构等知识,使学生具备检测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组装调试、维护维修等能力。
  (2)嵌入式控制课程
  该类课程服务于产品自动化行业,即为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对电子、电路、控制论、电机、单片机、PLC、检测等知识进行一体化教学,集硬件设计、软件开发技能于一体,服务于设备的二次开发、优化升级、维护。
  四、总结
  在研究民办高校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和培养目标宽泛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定自动化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框架。在此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模块化,以核心专业课程为中心,以地方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进行分层课程设计,突出核心专业课程地位,理论和实践并重。同时提出专业特色建设,对专业方向进行课程建设,构建应用型特色课程,突出专业优势,实现专业弯道超越,促进民办院校专业健康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甘德安.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R].北京: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2013.11.
  [2]陈小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实践[J].广东: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第2期.
  [3]曾鸿鹄,张学洪,林华.解读“协同创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战略研究[J].高教论坛,2012,(7):17-19.
其他文献
【摘 要】2016年浙江英语新高考的写作部分发生了重大变化。概要写作就是简要概括所读过的文章,写出文章的中心大意,即摘要。对浙江师生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新题型,给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 “过程法”为教学模式,围绕高中生用英语写摘要时所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在本校高一年级开展了“发展学生概要写作能力”的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在写作前精读原文,写作中缩写原文,写作后修改语言等三步进行训练,力
期刊
电力系统中非线性、冲击性、波动性负载的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不断恶化。电能质量的下降会导致用电设备数据丢失、开关误动作和生产流水线停机等问题,严重时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威胁。因此,深入研究影响电能质量下降的各类因素,对电能质量问题进行准确检测和识别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
  本文主要从扰动预处理、检测、特征值提取分类三个方面对电能质量扰动检测分类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阐述电能质量相关标准和国内外发展现状,总结常见的扰动类型,归纳扰动的来源及危害,分析总结现有的扰动预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83-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21世纪的教育要求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现代化的教育。在长期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更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班的孩子虽然是五年级了,大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德育教育宝贵的精神资源,它所蕴涵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对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进行系列整合,从经典诵读、激发兴趣、与时俱进、励志笃行等方面以校本课程的方式,挖掘传统经典中的德育价值,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授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弟子规》 德育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是教育界发展目标,在德育中渗透邓演达少小立志、爱国爱民、忠勇奋发以及坚贞不屈的精神,才能更好的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本文对德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意义以及措施进行了集中阐释,旨在为初中教师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初中德育 美德教育 意义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90-
期刊
【摘 要】德育管理中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就是“学困生”问题。这部分学困生扎堆在一起,容易形成一个特别的群体,管理的难度就更大了。笔者从年段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学困生个案的引导和管理,探寻学困生群体转化的有效方法,力求实现德育渗透的最大化。  【关键词】学困生群体 奖励机制 管理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44-02  
期刊
【摘要】本文以概要写作课为例,分析了教师从高考英语写作新题型概要写作的考试要求开始,借助理解一篇议论文,指导学生写作方法,阐明了该写作的要点,即“押题、缩短、精炼、升华”。本堂课的写作指导,降低了学生的焦虑,增强其自信心,并提升其读写能力。  【关键词】概要写作 考试要求 以读促写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03-02  
期刊
【摘 要】健美操让学生们领略到了体育的快乐,让学生的情意、个性尽情表现,在合作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创编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的热爱,而在跳健美操的过程中,结合发展学生身体协调的能力,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体验实践,老师指导点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校本 实践 研究 健美操  【中图分
期刊
【摘要】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最大的局限性就在于其效果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尤其是高中阶段,为了应对接下来重要的高考,教师必须在日积月累之中向学生传输大量的词汇、语法,乃至各种阅读的技巧和作文的方法——但是当学生固有的学习能力很难对此实现全面吸收和综合性运用时,教师则可以采取多维互动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力、会话、行为以及思想等多重器官,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互动,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银川能源学院作为宁夏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试点单位,为了满足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入OBE教育理念即成果导向教育,以期完善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阐述了OBE教育模式的内涵、特点及课程学习评价。  【关键词】OBE 应用型人才 课程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29-01  当前,现代高等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