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薄葬成因的考察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skateco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实行薄葬较为普遍的一个时期。有若干特点:其一,上及魏晋统治阶级下至民间庶人普遍接受薄葬思想并力行丧葬从俭。其二,薄葬从曹魏政权始呈现出制度化、法令化,走出了神学礼仪的原始窠臼。其三,魏晋政权控制的地区盛行彻底的薄葬,其俭约程度是空前的。
其他文献
50年前的抗日文艺运动,是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极为辉煌的一章,是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关头发出的灿烂的精神之光。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文艺不分各种新旧流派,同仇敌忾,共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这一目标的进程中,消防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消防工作必须与时俱
我国第一部阐释儒学的辞典--《中国儒学辞典》,最近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儒学辞典》由赵吉惠、郭厚安二位敦援任主编,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17所院校的45位
甘肃《社会科学》1990年第五期发表了一篇题为《红军西路军史研究中有关问题再探讨》(以下简称《再探讨》)的文章。读了之后,不免使人产生疑问。文章对一些问题没有表达清楚这里
渤海大学辽西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是我校于2004年成立的专门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以辽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
中学化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实验探究——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问题情景放在首位。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可见创设问题情景的重要性。实践证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疑、质疑来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教学的根本。在真实、扎实、简约的风格中追寻思想品德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本位。  一、真实的课堂教学,追求动态生成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最令人难以释怀的是笔者观摩过的《交往的礼仪》
学生的创造天赋需要不断地开发。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无奈地接受教师的“输液”,本能地、机械地记忆所学的知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最根本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师要用心创造精彩的数学课堂,要充分利用学生兴趣、新奇的特点,使学生逐步达到因趣生疑、因疑发问、因问求解,促使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开
唐初大将李勋(徐懋功),原是瓦岗军旧部,他以不甘之心归唐,内心深处对唐王朝不满,唐太宗李世民对李勐耿耿于怀,一直不放心,晚年更是这样。贞观十七年,在一次宴会上,李世民对李勋说,“朕将
对于军人来说,八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因为76年前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军人便担负起了一种特殊的使命。最初是救国家于危难,解人民于倒悬。在他们的冲锋陷阵、前仆后继之下,一个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