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震荡现象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临床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ky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HRT)在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者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计算心率震荡的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进行分析。结果室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心率震荡明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室速组患者心率震荡异常,提示室速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明显。
其他文献
<正> 图书馆改革是一项战略工程。本文以图书馆系统为对象,以宏观战略为核心,探讨图书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深化图书馆改革的步骤方法。一、图书馆改革战略基点更多还原
临床心电图中经常遇到室内差异性传导、功能性束支阻滞与室性激动的鉴别诊断问题。对此。各种心电图专著中都会列出十几条或更多的鉴别标准与方法,但多数特异性很差。一组心搏
目的评价aVL导联ST段压低(STaVL↓)在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室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3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分别以aVL导联ST段压低≥0.1mV或V4R导联ST段抬高≥0.1mV为判断
目的评价长期口服低剂量普罗帕酮或胺碘酮联合福辛普利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患者,共入选113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男性60
ST段改变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学者认为ST段降低和ST段抬高都系心肌损伤电流引起,也有学者认为二者的发生机制截然不同.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特点,心肌标记物异常升高和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等可诊断心肌梗死.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心肌梗死的病理性Q波被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掩盖时,室早的形
交替下传的文氏现象为Lewis于1912年首先报道,1972年Halpern正式为之命名,其实质是房室交界区的分层阻滞,其与高度房室阻滞易于混淆.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HRV)性分析对于功能性与器质性ST-T改变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对40例单纯ST-T改变组、41例伴有ST-T改变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群行24h动态心电图分
目的 研究咪达普利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家兔非梗死区心室肌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结扎家兔左前降支8周后,记录单相动作电位;采用二步消化法分离左室游离壁3层心肌细胞。用膜片钳
目的探讨心电图TV1〉TV5、V6的临床意义。方法在7017例正常健康体检中,检出仅有心电图TV1〉TV5、V6者,与心电图正常组对照。随访13年。结果TV1〉TV5、V6发生率为0.56%,伴高血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