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德经济思想中变通性因素的分析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ing___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凭借对新中国建设的热忱和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的作风,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很多符合当时实际的经济主张,对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当时左倾思想的泛滥及教条主义的盛行,他的一些变通的经济观点遭到批判。历史事实证明,朱德的经济思想是符合当时实际的,有预见、有创见、对中国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思想。
  中图分类号:F091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的注意力转向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凭借对新中国建设的热忱和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的作风,虽不主抓经济建设的他提出了很多符合当时实际的经济主张,对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国内左倾政治的影响,他的一些灵活变通的经济观点未被采纳。但事实证明朱德的经济思想对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深远影响的。这里简论朱德经济思想的变通性。
  1 重视农业,主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新中国刚刚诞生,朱德就在11月8日发出:要“发展农、工、交通等事业”的号召。朱德把农业提高到国民经济基础的高度看待。在1957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朱德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提高对发展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各部门对农业的支援,要批评在发展农业问题上的保守思想。他明确提出,“粮食生产一定要过关。否则,哪个国家也养活不起我们这么多人。”同时,朱老总还指出不能违背客观条件,一味强调粮食生产。要根据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不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多样的生产,做到地尽其力;要根据不同时节,种植多种作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做到因时制宜。1958年2月,他致函毛主席把副业、经济作物的生产作为重要项目列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之中。
  朱德还要求农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发展农村手工业、小型工业,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和贸易,加强农业科学研究、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
  实践证明,朱德在发展农业上的思路符合农业发展的规律。三十年后,他的一些想法仍对我国农业发展有着指导作用。
  2 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根本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猛烈发展,农村刮起“共产风”,生产资料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社员的房子、炊具等被公共食堂无偿调用,他们的家禽家畜归食堂饲养,自留地被没收作食堂的菜地。
  片面追求生产关系向共产主义生产关系迈进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倾向。在公社化运动中,农民被“共产”穷了。当时有一种想法,认为农民穷就不会发展资本主义,不如趁穷之势实行由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过渡,如此达到共产主义便不再遥远。反之,如果农民富了,就会增加过渡阻力。然而事实上,生活资料不归私有,不顾个人支配,采用供给制的平均主义分配方法,贫队富队收入拉平,抹煞社员贡献大小的差别,这些做法极大的损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在大兴共产风的复杂政治环境下,朱老总主张要承认农民的私人所有制,这样农民才有积极性,才愿意多生产一些东西来供应市场。朱老总始终认为,发展生产力必须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不能片面求快,不能违背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着眼于发展生产力而不是急于变革生产关系是朱德经济思想的显著特点。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发展的目的就是促进国家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发展经济要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根据形势善于变通。不能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进步”,来满足政治的需求。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两者地位无法倒置。
  3 立足当前,放眼长远
  上世纪50年代,朱德统观全球局势,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基于此判断,朱德对我国建设提出两项意见。一项是:“我们能够争取到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条件。”“需要考虑怎样把最大的力量集中到和平生产方面,同时把国防建设同和平生产结合起来的问题。”另一项是:“现在世界正处在工业技术革新中,必须运用世界最新的科技成就,提高技术,对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①
  在和平的环境下,朱德主张“经济建设为主,国防建设为辅”。要缩减军队数量,适量压缩国防经费。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建设,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更好的发展国防建设,优化武器装备。除建议军用生产同民用生产相结合外,他还极力主张充分发展沿海工业,及早开发海南岛,放开手脚搞活对外贸易,大胆组织合股公司等等,这些都是在当时环境下极具预见性和创见性的。
  早在1947年,在《对几种经济工作的意见》中,朱老总就提出“发展经济要有长远打算”。
  在军事工业方面,他指出军火装备不宜大量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很快,要不断实现以旧换新。重要的是“在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下,保证掌握技术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②他提出要将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结合起来,使二者于和平时期服务于经济建设,于战时转向为战争服务。如此既能更有效的利用已有的资源、集中力量忙发展,又很好地处理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对于工矿企业,朱德主张对世界上的新技术,要尽可能马上抓来,旧的也要革新。③在农业方面,他指出“现在农业增产最主要的关键是改良技术”。④ 抓(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15页)好农业机械的生产和推广,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朱德每到外地视察都会参观当地的农机所、农机厂。他提出要逐步用机械取代体力劳动,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他的建议得到中央的重视,六十年代是我国农业机械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国营农牧场的机械化装备很快,有力的提高了劳动效益,对增加粮食产量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发展手工业,朱德指出,手工业不仅过去和现在,而且在今后很长时期中,都将是国营工业不可缺少的助手。很多传统的手工业是要永远保存和继续发展的。为继续发展手工业生产,提高手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还应逐步实现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实行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⑤他要求发展手工业的同志要提高技艺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继承并发扬我国一切优良的手工技艺,并注重培养手工业发展的后续力量。他指出手工业产品的生产要精益求精,要將目光投向国外市场,满足外国市场的消费需求。
  4 增强经济活力,加强流通
  50年代后期始,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一些人妄图越过商品经济直接向共产迈进。那时人们常把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当作“资本主义复辟”来加以反对和遏制。
  朱德认为搞活经济必须从流通抓起,“有买有卖,经济就活了”。 他认为,“统”得过死,会限制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限”的太多,会阻碍人民求富的进程,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搞活了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带动人民的致富热情,才能“真正做到靠山吃山养山,靠水吃水养水,使人尽其力、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朱德主张发展经济也应走“群众路线”, 社会主义应该是富裕的而不是贫穷的,必须放宽经济政策,应实行家庭责任制与“包产”。 他曾两次向中央建议:取消对长途贩运的限制,允许私商的存在,对农村集市贸易也不应禁止,“群众需要的东西反不得”。⑥为满足物资流通需要,他还提出“必须在发展贸易中发展运输事业”。⑦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为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体制方面,朱德主张“把工业、商业和财政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和企业”,逐步建立中央、省、县、乡四级财政,各自都有独立性。但由于种种原因,体制改革和四级财政的建立 ,推迟了若干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逐步推进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国务院提出要建立乡级财政。实践证明了朱德创见的正确性。
  总之,为增强经济活力,发展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朱德提出过很多重要意见,符合我国国情,至今仍有重大现实意义。在当时全国一片“一大二公”的口号声中,朱德却鼓励发展“私有经济”,增强经济活力,表现出一个革命家应有的魄力。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朱德经济思想或多或少显现出时代的局限性。但是,朱德经济思想的基本精神和变通的方法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直到今天也让我们受益其中。
  
  注释
  ①1956年4月25日朱德给中共中央的报告.
  ②1958年7月18日视察617场时的讲话.
  ③1958年7月18日在冶金工作的讲话.
  ④1958年4月10日给刘少奇转中央的电报.
  ⑤1957年12月16日朱德同志在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⑥朱德年谱.
  ⑦1950年2月24日在全国财政会议的讲话.
  
  参考文献
  [1]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1986.
  [2]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
  [3]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1989(6).
其他文献
一、我国80年代花生生产现状花生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总产量跃居第一位。花生还是我国一个主要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近十年,由于改
江苏省大丰县沿海滩涂草地畜牧业开发示范项目,自1985年3月开始实施以来,进展顺利,至1991年底已全部完成项目实施任务。项目区内7.2万亩垦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生活条
本文介绍了在乌鲁木齐灌溉条件下,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yn)+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苜蓿+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苜蓿+猫尾草(Phleum pralenss
从1987年至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已经成功地举办了16届,第17届也将于2012年6月4~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办。它是当今世界两大焊接展之一,已成为全世界
第14届中国汽车用品暨改装汽车展览会于2012年2月17日在北京新国展圆满落幕。本届展会继去年移师新国展后,再次实现突破,展会展览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共计14个展馆汇聚了全球
摘要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加快调整区域经济政策。国务院创新区域政策工具,陆续批准多个区域发展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经济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广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转型,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探索新的模式。  中图分类号:F202文献标识码:A    2009年是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中辉煌的一篇。回顾2009,为应对全球
办好地市报,应该在日常办报中树立创优意识,把创优意识贯穿于整个办报过程中,以创优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我们地市报纸的质量。创优意识之一:要积极参与并推动事物的转化和发展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