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译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nshuxue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译,1963年生于吉林
  8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
  87后从事影视剧创作工作
  90年下海并从事平面艺术及影像艺术创作
  03年虔诚回归艺术力争在这“复杂”的世界里找到自己
  06年至今在北京上苑艺术家村从事材料艺术创作
  “85美术思潮”期间在北京策划和参与“滚地笼行动”大型综合艺术展,
  同期参与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部分活动,设计和参与多部舞台剧。
  94年在吉林博物馆策划和参与“公共卫生”综合艺术展。
  06年参与“形迹”当代艺术展(北京)。
  07年参与“凹凸空间”当代艺术展(北京)。
  08年创作《黑白》,《红色》系列作品。
  
  媒材与媒介的实验
   在一组12米长、2.15米高的屏风上,分别以象形与大写意的方式,利用综合材料将“瓜果梨桃”、“花鸟鱼虫”、“人文山水”、“梅兰竹菊”这些文字艺术性地书写呈现出来,形成《十六扇屏风》的全图(2009)。人们隐隐约约地可以从中看到这些文字在创立之初所依据的自然之形以及从中引申出来的会意。由于使用了综合媒材,我们很难将这些作品同传统的中国山水画联系起来,也不能将之归于一种西式的油画创作。若要勉强为之命名,我们可以称之为“综合书写”的艺术,一种以汉字的象形为图式根据、把屏风的装置形式与水墨、颜料结合起来的艺术。但是,总体上,艺术家解译的这组作品,还包括《受伤的囍》、《山水》(2009)与《井》、《反斗》、《罐式》、《山石》(2008),至少在形式关怀上还是没有脱离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鸟巢与囿限,虽然它为艺术爱者打开了一种重新解读它们的可能性。至于他的《剪段的辫子》、《编织物》、《纵横》,主要追求的是对这些主题的某种意象性诠释,更多带有日本二战后的“墨像派”的特征,尽管在艺术媒介上和书法本身没有关系。其极致的表达,在2009年的《雪?梅》、《雨?竹》中。正是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媒材实验的真正意义所在,即艺术家在利用新的媒材中对于传统艺术媒介如国画之类的倒转。解译能够实现这种以新媒材解构、颠覆传统媒介的原因,在于他之前一直在尝试着综合材料的实验,在于他一直追问中国传统审美与其媒介表达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必然关系的问题。其结果有《释放》系列(2006)的诞生为证,其结论当然是否定性的。
  诚然,在特定的艺术媒材与特定的艺术媒介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表达关系,并非所有的艺术家都能够将这种特定的关系呈现出来,赋予这种特定性以内容。而且,它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优秀的艺术家,就在于能够针对自己的观念在传统的艺术媒介中使用新的媒材,或者在传统的媒材中注入新的媒介,或者综合使用多种媒材。
其他文献
丁晓英 高级化妆师  兰州电影制片厂   近期影视作品:  《致命邂逅》、《曼谷雨季》、《沉星档案》、《午夜阳光》、《玉观音》、《张大千在敦煌》、《黄河浪》、《天啸》、《玉碎》、《彭雪枫》、《李大钊》、《老柿子树》、《敌特在行动》、《陕北汉子》、《人生》等。
期刊
导演、美术师  美术设计  电视剧作品:  1982年《大能人》  1982年《寻访画儿韩》  1983年《四世同堂》  电影作品:  1981年《人猴》  导演  电视剧作品:  1986年《大马路,小胡同》  1987年《带后院的四合院》  1993年《针眼警官》  1994年《天生胆小》  1998年《老兵酒吧》  1999年《表演系的故事》  2010年 《江姐》    彦小追:做过《四世
期刊
当年在陕北插队,到西安电影制片厂的置景车间学过木工,在美术组画过七年大天片的李俊明,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会和电视剧结下不解之缘。不但在多部经典剧作中出任美工师,现在又担任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副主任,像个管家一样掌管着中心的行政工作。  谈起《四世同堂》时,他特别的动感情,在他那个大书柜里翻出厚厚一本影集,里面放的是设计《四世同堂》时而拍的好多照片。他如数家珍般地给我指点着那些已经发黄的照片。 
期刊
  
期刊
颉田,男,现年66岁,河北省保定市人士,196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美术系。1986年至1987年在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进修电影广告绘画专业,时任美术进修班学生会主席、高级美术师。  曾就职于河北省京剧院(舞美队长)、河北省电影公司(宣传科长),退休后创办河北影联数字电影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期刊
方延慧:  1986—87年在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进修设计专业。  北京市第24中学美术老师,现退休在家。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