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种灵活、动态、开放的外语教学思想,后方法理论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法和各个流派的局限性;强调独立个体学习者的重要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翻转课堂”的实施,满足了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个性化要求。本文探讨了“后方法”时代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后教学法;翻转课堂;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16-01
一、引言
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post-method),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最近几年许多知名学者在反思语言教学方法及其研究的同时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反对以往把外语教学简单化的种种做法,主张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法和各个流派的局限性;强调独立个体学习者的重要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Renandya & Widodo,2016)。“后方法”提出了“教师自主性”和“学习者自主学习”等核心理念(Richards & Rodgers, 2012)。几乎萌发于同一时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制作好的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再根据学习效果带领学生展开深度学习。这两种教学理论都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相契合。徐锦芬(2007:121)指出,自主学习的中心是学生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各自喜欢的方式和合适的时间,按各自的节奏進行学习,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二、“后方法”
外语教学法研究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历史。然而,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都无法令人信服地证明某一种教学法必然优于另一种教学法。Prabhu(1990:162)梳理了以往的各种实证研究,通过文本分析和逻辑思辨,阐述了寻找最佳教学法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传统教学法把教师假定成知识的接受者和理论的执行者,从而割断了理论和实践固有的内在联系,实践中教师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自主性,而Richards(1998:81)指出,决定外语教学质量的是教师而不是教学法;Allwright(1991)干脆得出“方法已经死亡”的结论。
Kumaravadivelu提出的“后方法”理论,并不是具体的教学法,也不谋求对“最佳”教学法的追求,而是一种基于语境的教学主张和一系列宏观策略,旨在帮助解决长期以来令全球外语教师困惑的难题——对各种教学法的选择。
三、“后方法时代”的“翻转课堂”
2007年,美国两位化学教师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开启了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课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课堂”开始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四、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实施策略
1.情境策略。
在“后方法”课堂,教师应摒弃以教学法为中心的策略,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等情境来实施教学手段。
2.教师多重身份策略。
在“后方法”课堂,教师不再是统治者而是参与者、组织者、激励者、资源提供者、学习辅导者、观察者和形成性评估者等(Harmer,1991)。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课程设置和学生特点不断反思、灵活调整,组织好师生及学生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拓展自我潜能,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策略。
虽然多媒体只是传统课堂讲授的辅助,却使课件制作、网络作业、网络学习及评估测试更加高效便利。
4.评价与测试策略。
根据学生需求,语言被教授的同时也应被测试(Carroll,1981)。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水平、兴趣、学习效能设计形成性和终结性测试。
五、结语
在“后方法时代”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扬弃、反思、革新,有意识地提高教学理论素养,探索适合具体情境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Allright,R.L.1991.The Death of Methods (Working paper #10) [M].The Exploratory Practice Center,University of Lancaster,UK.
[2]Carroll,B.Test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Oxford Pergamon,1981:8.
[3]Har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91:56-62.
[4]Kumaravadivelu,B.1994.The Postmethod Condition:(E)merging Strategies for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28):27-48.
[5]Prabhu,N.S.1990.There Is No Best Method—Why?[J].TESOL Quarterly,(24):161-17.
[6]Renandya,W.A.& Widodo,H.P.2016.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oday:Linking Theory and Practice (eds.)[C].Switzerland:Springer.
[7]Richards,J.1998.Beyond training: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Richards,J.& Rogers,T.2012.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3rd ed.)[M].Cambri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徐锦芬.2007.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武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任心慧(1967),女,汉族,山东济南,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语言学硕士,高等教育管理博士。
【关键词】后教学法;翻转课堂;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16-01
一、引言
外语教学中的“后方法”(post-method),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最近几年许多知名学者在反思语言教学方法及其研究的同时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反对以往把外语教学简单化的种种做法,主张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法和各个流派的局限性;强调独立个体学习者的重要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Renandya & Widodo,2016)。“后方法”提出了“教师自主性”和“学习者自主学习”等核心理念(Richards & Rodgers, 2012)。几乎萌发于同一时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制作好的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再根据学习效果带领学生展开深度学习。这两种教学理论都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相契合。徐锦芬(2007:121)指出,自主学习的中心是学生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各自喜欢的方式和合适的时间,按各自的节奏進行学习,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二、“后方法”
外语教学法研究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历史。然而,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都无法令人信服地证明某一种教学法必然优于另一种教学法。Prabhu(1990:162)梳理了以往的各种实证研究,通过文本分析和逻辑思辨,阐述了寻找最佳教学法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传统教学法把教师假定成知识的接受者和理论的执行者,从而割断了理论和实践固有的内在联系,实践中教师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自主性,而Richards(1998:81)指出,决定外语教学质量的是教师而不是教学法;Allwright(1991)干脆得出“方法已经死亡”的结论。
Kumaravadivelu提出的“后方法”理论,并不是具体的教学法,也不谋求对“最佳”教学法的追求,而是一种基于语境的教学主张和一系列宏观策略,旨在帮助解决长期以来令全球外语教师困惑的难题——对各种教学法的选择。
三、“后方法时代”的“翻转课堂”
2007年,美国两位化学教师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开启了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课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课堂”开始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四、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实施策略
1.情境策略。
在“后方法”课堂,教师应摒弃以教学法为中心的策略,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等情境来实施教学手段。
2.教师多重身份策略。
在“后方法”课堂,教师不再是统治者而是参与者、组织者、激励者、资源提供者、学习辅导者、观察者和形成性评估者等(Harmer,1991)。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课程设置和学生特点不断反思、灵活调整,组织好师生及学生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拓展自我潜能,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策略。
虽然多媒体只是传统课堂讲授的辅助,却使课件制作、网络作业、网络学习及评估测试更加高效便利。
4.评价与测试策略。
根据学生需求,语言被教授的同时也应被测试(Carroll,1981)。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水平、兴趣、学习效能设计形成性和终结性测试。
五、结语
在“后方法时代”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扬弃、反思、革新,有意识地提高教学理论素养,探索适合具体情境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Allright,R.L.1991.The Death of Methods (Working paper #10) [M].The Exploratory Practice Center,University of Lancaster,UK.
[2]Carroll,B.Test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Oxford Pergamon,1981:8.
[3]Har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91:56-62.
[4]Kumaravadivelu,B.1994.The Postmethod Condition:(E)merging Strategies for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28):27-48.
[5]Prabhu,N.S.1990.There Is No Best Method—Why?[J].TESOL Quarterly,(24):161-17.
[6]Renandya,W.A.& Widodo,H.P.2016.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oday:Linking Theory and Practice (eds.)[C].Switzerland:Springer.
[7]Richards,J.1998.Beyond training: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Richards,J.& Rogers,T.2012.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3rd ed.)[M].Cambri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徐锦芬.2007.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武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任心慧(1967),女,汉族,山东济南,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语言学硕士,高等教育管理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