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报告一例肠病性肢端皮炎的患儿用双碘喹啉治疗14年,经用锌治疗后可停用双碘喹啉.患者半岁时开始用双碘喹啉400毫克/天,迅速好转,但以后对双碘喹啉的需要量逐渐增加到1200毫克/天.曾多次企图降低剂量,但总是发生头发脱落,皮损加重及精神状态显著低落.检查血清锌低于正常水平.作者于是决定给予硫酸锌300毫克/日,一周内开始看到明显改善,3周内所有皮损消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报告一例肠病性肢端皮炎的患儿用双碘喹啉治疗14年,经用锌治疗后可停用双碘喹啉.患者半岁时开始用双碘喹啉400毫克/天,迅速好转,但以后对双碘喹啉的需要量逐渐增加到1200毫克/天.曾多次企图降低剂量,但总是发生头发脱落,皮损加重及精神状态显著低落.检查血清锌低于正常水平.作者于是决定给予硫酸锌300毫克/日,一周内开始看到明显改善,3周内所有皮损消失.
其他文献
作者报告3例发生于皮肤纤维瘤基础上的色素沉着结节性基底细胞癌和19例基底细胞癌样变。这3例色素沉着结节性基底细胞癌患者一男二女,其年龄是40、44、46岁,损害大小为1013毫米至1.4厘米,病期较长可达10年之久,临床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瘤及痣等。在切除后活检发现为硬化性血管瘤型皮肤纤维瘤、硬化性血管瘤及皮肤纤维瘤,在此基础上均能见到数个境界整齐的,由圆形或卵圆形嗜碱性细胞组成的岛屿状结构,
晚近在治疗同种移植排斥、胶原疾病以及血液性和淋巴网状恶性疾病方面所取得的较大进展,使病人的存活时间增长。由于这些治疗的应用(细胞毒性药物、皮质类固醇、放射线)改变了宿主对微生物侵入的防御机转,其结果是在用这些治疗方法的病人中,感染愈来愈常见,同时侵袭性真菌感染在这些病人中已成为一个日益增多的问题。患有白血病及淋巴瘤的免疫力受抑制的病人由此而死亡者已达到30%。此类真菌感染的75%以上是由串珠菌、曲
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于摄入偶氮染料和苯甲酸化合物后出现了过敏性反应.以口服偶氮染料作激发试验均发生紫癜反应.3例于摄入苯甲酸化合物后发生了紫癜,4例于服用阿司匹林后也发生了紫癜.如果皮肤预先用菸酸脂加以处理则于激发试验后更易于出现轻微的紫癜反应.在饮食中不含有这些添加剂时,所有患者病情好转.此外并观察到以苯乙双胍(降糖灵)及Ethylestrenol治疗也可获得有益的效果,作激发试验也有紫癜反应的减
本文报导用无针注射器治疗环状肉芽肿45例及脂质渐进性坏死5例。所用的药物是缩丙酮羟氟烯索(去炎松)0.1毫升(每毫升含5毫克),或无菌生理盐水。局部注射于皮损使产生均匀的浸润。开始,每两周3次,以后根据临床表现每6~8周注射一次,治疗次数为1~16次(平均2.4次),随访的期限为2月~2年。环状肉芽肿接受去炎松治疗者其皮损痊愈率为68%,用生理盐水治疗者皮损痊愈率为44%。5例脂质渐进性坏死患者于
Haloprogin是一种广谱抗菌剂,该药在试管内对白色串珠菌(Candida albicans)、酵母菌和某些固紫阳性细菌的作用,以及在临床上对皮肤白色串珠菌感染的疗效早有人报告。本文首次报告Haloprogin和制霉菌素在临床上治疗皮肤串珠菌感染疗效的对比。作者采用1%Haloprogin霜剂和制霉菌素软膏。Haloprogin霜以水分散性半固体霜剂为基质,每克霜剂含有溶于聚乙二醇400,聚乙
人类对多种分枝杆菌的交叉致敏作用和交叉抵抗力是医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有人认为结核病是麻风病人最通常的致死原因。但有人提出中世纪欧洲结核病的增加致成麻风病减少;用结核菌苗(BCG)作为抗麻风疫苗的作用仍在争论中。本文报导两种分枝杆菌病发生在同一病人身上的新材料。本组研究的麻风病人共1061例,其中971例为活动性麻风,90例有患麻风史而无活动病变也进行登记,同一时期,180例溃疡分枝杆菌(下称溃疡杆
在麻风病治疗过程中,麻风反应是最严重的合并症.迄今,麻风反应的分类仍有争论,不同类型的机理未明,治疗大多只凭经验.麻风反应常常拖延病情,有时遗留永久的畸形,并常留下难看的疤痕.
以往报告的吡啶提取试验可做为一种鉴定麻风杆菌的方法,作者认为对此法有必要进一步验证和扩大研究。因此,用麻风杆菌、鼠麻风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鸟分杆杆菌、草分枝杆菌、耻垢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淋巴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内分枝杆菌、偶遇分枝杆菌和卡介苗等菌株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同时还对作者在LA-3培养基上分离的所谓麻风杆菌及上述各菌株(除麻风杆菌和鼠麻风杆菌外)菌龄对吡啶提取的结果的影响作了研究。
北美洲接触性皮炎研究组(NACDG)从1972年至1974年,在北美洲某些中心区用19种变应原对3,000多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了皮肤斑贴试验.
近年来,遗传因素在红斑性狼疮(L E)的发生中引起很大注意。为了观察L E患者亲属的机体反应状态,本文对44例不同类型L E(盘状型26例、播散性盘状型5例、系统型13例)患者的血统亲属作了周围血液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氧化还原活性测定,血清自身抗体滴度测定以及淋巴细胞核酸含量测定等,并以20例健康人作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