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6年来,尽管中国孵化器起步晚,却厚积薄发,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作为京剧的主要的伴奏乐器之一,京胡声如裂帛,其音响力度和穿透力让许多弦乐器都望尘莫及。但它发音振动的重要构件“蛇皮”却饱受诟病。因为动物制品的使用,使得中国京剧的海外传播步履维艰。
刘正辉,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干百次的试验,成功研制出可以替代蛇皮的仿生皮,通过认证并申报专利。
2009年,北京一家孵化器将此成果成功孵化,从而使每年十余万条蟒、蛇摆脱了被捕杀的厄运。
26年来,尽管中国孵化器起步晚,却厚积薄发,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国外溯源
孵化器,原本指人工孵化禽蛋的专门设备。引申至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概念上来说,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家的平台。20世纪50年代,孵化器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发源于美国。
纵观美国孵化器的发展历程,可总结为四个阶段:从1959年贝特维亚工业中心诞生开始到80年代初为初期阶段;80年代中后期,美国孵化器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90年代上半期,风险资本的触角伸入孵化器中,孵化器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90年代后期至今,伴着创业孵化集团的出现,美国孵化器进入第四个发展阶段。
美国早期的孵化器主要集中在技术、轻工业和服务业,随着产业发展成熟,如今则遍及许多行业,诸如生态科技、清洁能源、陶瓷技术、互联网等等。
在美国,75%的孵化器都是非营利性的。但近年来营利型孵化器有逐步增多的趋势。但不论是何种性质的孵化器,能否胜出的关键点始终一致:是否能给入孵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孵化器行业起步较晚,是在借鉴美国、以色列等科技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根据自身国情逐步发展壮大的。
本土崛起
1987年6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在武汉高新区正式成立,而这也是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孵化器发展突飞猛进。
不仅规模是前20年的总和,其建设更是得到国家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务等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社会基础进一步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国纳入火炬计划统计体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896家(其中国家级346家),孵化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服务和管理人员队伍达1.5万余人,在孵企业56382家,其中留学生企业7677家,留学回国人员16184人。
中国孵化器的数量和规模均跃居世界前列,中国孵化器事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初步完成全国区域布局。
专业孵化器按照创办主体和投资主体划分,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政府主办型;大学、科研院所主办型(学研型);企业主办型(产业型)以及由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及投资机构多种投资主体共同投资建立的混合型。
而从发展阶段看,目前中国孵化器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阶段、兴起阶段、大力发展、新阶段四个阶段。
中国的企业孵化器大多以公益性科技事业服务单位方式运行,有着“准政府”的性质。也就是说,在企业孵化器发展初期,政府具有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北京奥宇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小平告诉《科学新闻》,中国的孵化器发展是由国外借鉴而来,所以其发展初期也是吸收、学习国外成功的经验,包括其他兄弟单位的经验的过程。后期则随着逐步建设市级、国家级孵化器的过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
在北京市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陈晴眼中,孵化器应该具备一些基础条件或者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但是孵化器做的远远不是基础,因为在孵企业要求更多的是专业性的服务。
如此看来,优秀的孵化器除了应该具备孵化场地、公共设施、能提供孵化服务的专业化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四个基本特征之外,还应拥有优秀的软件环境、投融资渠道、市场渠道,以及专业孵化和企业加速的能力。
一个成功的孵化器首先应该具备一流硬件建设,它使入孵企业能够付得起房租和租赁费。而有了硬件建设以后,还要打造一支国家级的、具有高级水平的顾问团队,密切地沟通政府关系,采取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即根据新的经济理论,实行市场导向,实施资本创新、货币资本推动。当然,最后不可或缺的是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的服务团队。
“相比专家而言,企业经营者提出的优秀孵化器应该具备的条件更加具体。除此之外,优秀孵化器还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孵化流程,只有流程科学化,才能提高孵化效率。”马小平补充说。
面向未来
尽管孵化器发展步伐飞快,依然无法掩盖它的诸多不尽人意。
科技部于2012年年末发布的《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孵化器发展规划”)就明确指出,当前中国孵化器的服务水平尚有以下环节的缺失:支持孵化器和创业企业的政策环境尚待健全;整体数量和质量尚难满足不断增长的科技创业需求等。
2007年,国家对孵化器财政税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效果并不如人意。有些政策难以落实,有些政策门槛太高,同时征管程序也相对复杂。
此外,从国家层面来看,对孵化器的专项资金支持并未完全落实,更多是来自地方层面的专项资金支持。目前,在火炬计划中能够为孵化器提供部分支持经费,而创新基金更多用来支持企业前期研发和后期产业化。
因此,对一些在孵化器中的草根和原始创业者而言,无论是来自政府还是天使投资,亦或风投公司等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凸显不足,社会资本的关注度依然很弱。
此外,尽管北京、上海、武汉等中心城市对孵化器愈发重视,但其他一些欠发达地区却依然未给予重视,不少高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依然走要素驱动为主导的老路。
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质量上,现有的孵化器依然不能满足创新创业的需求,也不能达到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
但这些“不尽人意”似乎无法构成我们给孵化器当头一棒的理由。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积极探索,中关村的许多孵化模式在全国各地被快速模仿复制,成为我国孵化器发展的风向标,持续引领中国孵化器创新发展。
正如科技部火炬中心集群处处长张峰海所认为,未来的孵化器是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企业化的运营结构,网络化的服务体系,专业化的孵化联盟。
同样对孵化器的发展态度乐观的还有来自企业的人士。
“未来孵化器应该能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孵化器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可能会有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其中,投资更加多元化,多一些市场化运作,实现多方互利共赢。”谈及孵化器的未来,马小平踌躇满志。
作为京剧的主要的伴奏乐器之一,京胡声如裂帛,其音响力度和穿透力让许多弦乐器都望尘莫及。但它发音振动的重要构件“蛇皮”却饱受诟病。因为动物制品的使用,使得中国京剧的海外传播步履维艰。
刘正辉,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干百次的试验,成功研制出可以替代蛇皮的仿生皮,通过认证并申报专利。
2009年,北京一家孵化器将此成果成功孵化,从而使每年十余万条蟒、蛇摆脱了被捕杀的厄运。
26年来,尽管中国孵化器起步晚,却厚积薄发,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国外溯源
孵化器,原本指人工孵化禽蛋的专门设备。引申至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概念上来说,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打造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家的平台。20世纪50年代,孵化器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发源于美国。
纵观美国孵化器的发展历程,可总结为四个阶段:从1959年贝特维亚工业中心诞生开始到80年代初为初期阶段;80年代中后期,美国孵化器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90年代上半期,风险资本的触角伸入孵化器中,孵化器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90年代后期至今,伴着创业孵化集团的出现,美国孵化器进入第四个发展阶段。
美国早期的孵化器主要集中在技术、轻工业和服务业,随着产业发展成熟,如今则遍及许多行业,诸如生态科技、清洁能源、陶瓷技术、互联网等等。
在美国,75%的孵化器都是非营利性的。但近年来营利型孵化器有逐步增多的趋势。但不论是何种性质的孵化器,能否胜出的关键点始终一致:是否能给入孵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孵化器行业起步较晚,是在借鉴美国、以色列等科技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根据自身国情逐步发展壮大的。
本土崛起
1987年6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在武汉高新区正式成立,而这也是中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孵化器发展突飞猛进。
不仅规模是前20年的总和,其建设更是得到国家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务等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社会基础进一步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国纳入火炬计划统计体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896家(其中国家级346家),孵化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服务和管理人员队伍达1.5万余人,在孵企业56382家,其中留学生企业7677家,留学回国人员16184人。
中国孵化器的数量和规模均跃居世界前列,中国孵化器事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初步完成全国区域布局。
专业孵化器按照创办主体和投资主体划分,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政府主办型;大学、科研院所主办型(学研型);企业主办型(产业型)以及由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及投资机构多种投资主体共同投资建立的混合型。
而从发展阶段看,目前中国孵化器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阶段、兴起阶段、大力发展、新阶段四个阶段。
中国的企业孵化器大多以公益性科技事业服务单位方式运行,有着“准政府”的性质。也就是说,在企业孵化器发展初期,政府具有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北京奥宇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马小平告诉《科学新闻》,中国的孵化器发展是由国外借鉴而来,所以其发展初期也是吸收、学习国外成功的经验,包括其他兄弟单位的经验的过程。后期则随着逐步建设市级、国家级孵化器的过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
在北京市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陈晴眼中,孵化器应该具备一些基础条件或者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但是孵化器做的远远不是基础,因为在孵企业要求更多的是专业性的服务。
如此看来,优秀的孵化器除了应该具备孵化场地、公共设施、能提供孵化服务的专业化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四个基本特征之外,还应拥有优秀的软件环境、投融资渠道、市场渠道,以及专业孵化和企业加速的能力。
一个成功的孵化器首先应该具备一流硬件建设,它使入孵企业能够付得起房租和租赁费。而有了硬件建设以后,还要打造一支国家级的、具有高级水平的顾问团队,密切地沟通政府关系,采取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即根据新的经济理论,实行市场导向,实施资本创新、货币资本推动。当然,最后不可或缺的是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的服务团队。
“相比专家而言,企业经营者提出的优秀孵化器应该具备的条件更加具体。除此之外,优秀孵化器还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孵化流程,只有流程科学化,才能提高孵化效率。”马小平补充说。
面向未来
尽管孵化器发展步伐飞快,依然无法掩盖它的诸多不尽人意。
科技部于2012年年末发布的《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孵化器发展规划”)就明确指出,当前中国孵化器的服务水平尚有以下环节的缺失:支持孵化器和创业企业的政策环境尚待健全;整体数量和质量尚难满足不断增长的科技创业需求等。
2007年,国家对孵化器财政税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效果并不如人意。有些政策难以落实,有些政策门槛太高,同时征管程序也相对复杂。
此外,从国家层面来看,对孵化器的专项资金支持并未完全落实,更多是来自地方层面的专项资金支持。目前,在火炬计划中能够为孵化器提供部分支持经费,而创新基金更多用来支持企业前期研发和后期产业化。
因此,对一些在孵化器中的草根和原始创业者而言,无论是来自政府还是天使投资,亦或风投公司等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凸显不足,社会资本的关注度依然很弱。
此外,尽管北京、上海、武汉等中心城市对孵化器愈发重视,但其他一些欠发达地区却依然未给予重视,不少高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依然走要素驱动为主导的老路。
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质量上,现有的孵化器依然不能满足创新创业的需求,也不能达到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
但这些“不尽人意”似乎无法构成我们给孵化器当头一棒的理由。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积极探索,中关村的许多孵化模式在全国各地被快速模仿复制,成为我国孵化器发展的风向标,持续引领中国孵化器创新发展。
正如科技部火炬中心集群处处长张峰海所认为,未来的孵化器是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企业化的运营结构,网络化的服务体系,专业化的孵化联盟。
同样对孵化器的发展态度乐观的还有来自企业的人士。
“未来孵化器应该能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孵化器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可能会有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其中,投资更加多元化,多一些市场化运作,实现多方互利共赢。”谈及孵化器的未来,马小平踌躇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