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是东盟地区的“锚”货币吗?

来源 :区域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回归参数,分阶段测度2005年8月至2019年12月SDR篮子货币在东盟地区的货币“锚”效应,进而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人民币在东盟地区货币“锚”效应的多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虽然美元仍是东盟货币圈的主要锚定货币,但其影响力明显衰减;2015年以来,人民币的区域影响力显著提升,已成为大多数东盟国家的主要参考货币.东盟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差异、金融深化程度差异、利率差异、通货膨胀率差异、汇率波动差异、相对贸易竞争力差异等均对人民币货币“锚”效应的发挥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经济周期同步性和贸易依存度是决定人民币在东盟货币圈影响力最重要的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人民币从区域化到国际化的合理路径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判断大变局特点,破解大变局困境,适应大变局需要,已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与未来之需.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思政教师角色转换面临困境、网络思政资源仍需大力发掘、育人阵地尚未形成集团规模等弊端.结合高校工作实际,从重视人的开发提供智力支持、重视物的开掘强化资源配置、重视介的开设构建创优平台三个维度提出发展路径,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利用2005-2018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中介效应模型进行静态面板回归分析,实证检验风险投资与技术市场的关系及研发投入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 表明,从技术输出与吸纳两个视角,风险投资均显著地推动了技术市场发展;研发投入在风险投资与技术市场发展之间起中介作用;风险投资对技术市场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的风险投资对技术市场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明显.应扩大风险投资规模,引导各经济主体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助力科技成果转化,释放市场活力,并采取多举措推动不同地区
《动态》:近日,中信证券、华创证券等7家券商机构对公司进行了调研,您可否为我们介绍下详细情况?rn孔铭:中信证券、华创证券、中欧基金、天风证券、长城基金、诺安基金、中信建投于2021年11月26日来公司调研,就公司主营产品、IPO募投项目、生产订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近期,秉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笔者通读了各位大V关于中远海控的推荐理由,也找了机构、实业的朋友进行了一些求证,有些思考在此与大家分享.rn很多人说:“海控今年赚接近1000亿,明年再赚1000多亿,加起来已经快赶上市值了,所以很便宜很安全,这是\'侮辱性定价\'.”
期刊
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进行综合测算,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进步在绿色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提升产生作用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但存在区域间差异;从横向区域对比来看,东部地区绿色金融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最低但污染强度低于东、中部地区;技术进步在绿色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作用过程中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基于此,本文
近年来,在系列政策支持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而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承压,新矛盾初显.为探讨当前贷款溢价合理性,本文以广西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为样本,在厘清定价模式的基础上,分别使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和信用风险计量法两种方式进行定量和定性讨论.研究发现,基于成本加成定价法测算的贷款定价已明显低于合理水平,基于信用风险计量法测算的贷款定价合理性已有所提升,体现为基础利率已呈较大降幅;期限风险溢价已逐步接近LPR期限价差;管理风险溢价重要性提升;违约风险溢价仍为重点考量要素,但权重有所下降.本文还对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
本文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分析全球流动性扩张、投资者风险恐慌对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外溢效应,研究发现,一是全球流动性扩张对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短期外溢效应较中长期更为显著,且正向的外溢效应大于负向的外溢效应;二是全球流动性扩张对投资者风险恐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近年来抑制效果有所减弱;三是投资者风险恐慌对我国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具有先负后正的溢出效应,但影响效果不如全球流动性扩张.由此,本文建议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入、流出的双向监测预警,同时密切关注投资者风险恐慌指数动态,稳定汇率预期
收入保险是农业保险的重要品种,是缓解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确保农户增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美国农业收入保险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发展农业收入保险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的发展历程、运行机制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经历了初始发展、高速发展和完善发展等三个主要发展阶段,收入保险现已成为美国农业保险的主要险种.研究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的历史演进过程、政策目的 与保险运行机制,对于中国开展收入保险的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与
近年来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外贸出口风险更加错综复杂,国内出口企业因外商突发因素影响而受损的案例屡见不鲜.出口信用保险集政策性保险及融资于一体,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出口收汇风险,既能解决企业融资短缺问题,又能够保障银行信贷资金安全.为此,本文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选取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数据进行实例验证,并剖析当前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法规不健全、覆盖面窄、费率高和中小企业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推动涉外经济发展的策略.
《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以中小板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央行发布《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对上市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结果 显示,《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对上市企业市场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相较于国营上市企业和其他类型上市企业,对民营上市企业市场价值影响更大;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上市企业,对东部地区上市企业市场价值影响更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平衡地区发展、控制发展风险等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