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德育生态,焕发德育活力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tombo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德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而备受关注。学校德育是一直在发展和变化着的多主体、多维度、多层面的综合活动,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种活动网络。然而,在实际的学校育人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校有整体的育人目标、基础性课程有基础性课程的育人目标、校本课程有校本课程的育人目标、学校的德育活动也有活动的育人目标,学校各项育人工作均在各自系统按照学科和德育各自行走,导致学生发展知行割裂。为此,上海市闵行区纪王学校秉承“修德励学,融和发展”的办学理念,力求打造以“人”为中心,与自然、社会环境协调的和谐的校园德育生态,融通学生校园“四季”活动,坚持“知行思”合一,提升学科育人价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升德育实效。
  从知行脱节走向知行合一,形成“价值共识”
  学校德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对道德规范的记忆和道德知识的获得,而是引导学生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有意义的生活和生活方式,提升人生的信念和生命的境界。为此,我们以“修德励学,融和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引领,努力营造和谐理解、积极向上、其乐融融的校园生活氛围和环境,使师生获得富足的精神生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从生态的视角审视学校德育,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同时,本着建构“自然而然、具体而微、成事成人、同生共长”的学校德育生态的愿景,我们从“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意识”四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类主题,依托“知、行、思”的活动模式,立足学生生活,创建校园德育活动图谱,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科知识与教育相关活动的延展,融通学科育人,融通校园生活,融通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实现学生知行合一。
  其中,“活动”是学校德育生态更新和发展的基本载体,“融通”是学校德育生态的创新与优化的基本路径。为保障活动育人常态运行,我们从校级层面组建研究团队,打破层级垂直管理,打破教育与教学分部管理的现状,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梳理不同学段学生的育人目标,形成年段化学生发展的德育目标体系,探寻部门交叉管理,以项目化推进,明确负责部门,通过项目活动、项目考核促进学习交流、实践改进等进一步优化德育生态。
  从内容的分隔走向和谐统一,构建“德育生活”
  德育内容是德育的核心,学校德育只有符合时代要求,针对学生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德育内容,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我们明晰九年一贯制学校低、中、高三个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以自然四季及其背后连接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线,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引领学生更多地走进与体验大自然,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融合,实现学科的整合融通,实现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塑造学生的良好德行。
  当前大部分学校基本都形成了从培养目标、年级特色、活动内容三个维度出发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也都会组织开展主题节庆活动等。但我们往往在追求活动的热闹、现场呈现的精彩,少有关注到基于学生自我需求的价值取向。基于此,我校以四季为时间轴线开展“校园四季”综合活动“访春季、嬉夏季、品秋季、暖冬季”,整合了传统节日、自然节气、文化节日、仪式庆典、主题教育等德育内容,并依托教学管理中心实践基础性学科育人的深度开发,学生发展中心探索专题化的九年一贯教育活动的长程设计、社会实践的项目化实施及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推进“一班一品”班级文化的个性化建设,各部门各司其职,又互相合作,共同推进。“校园四季”综合活动关注时令节气和传统文化节日,以学科拓展为主线,注重年级特点、班级特色、学生个性,由教研组和年级组整体推进,从学生的真实的现实生活和需求出发,使学生在全身心参与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积极创建校园新生活。
  从单个主体走向多个主体,融通“实践路径”
  “校园四季”综合活动注重从单学科到多学科拓展、关注班级生活到学科生活变化,重视班主任育人到全员育人转变,形成育人合力,建构德育新生态。
  “一班一品”文化建设,归还班级成长空间 叶澜教授曾说过:“教师的魅力在创造。”我们要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一班一品”建设就是将班级建设的主动权还给班级,还给班主任,还给学生。每个班主任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优势、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将学科育人与班级建设有机融合,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班级的特色文化品牌,在建设特色班级的过程中实现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同时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合适的环境。
  年级化主题活动,激发學生生命活力 成功的校园活动犹如生活中的浪花、记忆中的亮点,在学生的生命发展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在关键的时期还可能成为学生发展阶段转换的敏锐触发点。年级活动也应以满足和提升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前提,结合学生学段学科知识体系,提升活动中学生实践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更好地在年级活动中创设适切的活动情境,提供学生选择与实践,以此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的需要。几年来,我校年级组积极开发年级学生系列活动。一是研究学生现状是活动开发的起点。依据不同年段特点设计不同内容的德育活动,如一年级和六年级关注的是行为规范、二四七年级关注的是传统美德、九年级更关注的是理想信念教育等等。二是活动由点状到系列化。以核心主题贯穿的年级活动,在一个更加长程有序的结构中实现系统规划。例如,我校组织开展的“春天感恩季”活动,确定了不同年段的“四爱”主题:三七年级为“爱自己”、一六年级为“爱父母”,二四年级为“爱自然”、五八年级为“爱社会”。活动设计不仅联系母亲节、植树节、立春节气、社会热点等,更融通学科内容开展年段特色的教育活动。例如,二年级“爱自然”主题活动中基于二年级自然学科“种子发芽”知识基础设计的“豆芽种植活动”,实现了学科实践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通,形成年段特征和学科特点的系列化活动。由此,每个活动不再是一个点到即止的呈现方式,而是不断生成的动态开放结构、螺旋上升的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发展、创造、体验形成合力,推进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   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科育人价值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生活,一堂好课就是一段生活,一段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智慧互动的生命历程。融通学科教学不仅指用形象化的手段表达,还是使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让它们生成为知识之树,实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例如,我校“品秋季”活动之“但愿人长久”,就是以“秋”为起点,融通语文学科和音乐学科,结合情境,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生活、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問题,让学生通过学习使内心世界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再如,“品秋季”活动之“轴对称图形”,融通数学学科与美术学科教学,以学生为本,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实践性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主动力。又如“品秋季”活动之“秋叶小探究”,就是由一片树叶引发的一系列探究,融通自然学科、信息学科与数学学科,建立有机联系,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想方案—解决问题—收获感悟”的探索过程。“品秋季”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常规活动,实现了多元融通的特点,它是学生现实生活与学校学习的有效融和;是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的有效融和;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个体与团队关系的有效融和。这对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新的尝试与变革。
  特色课程共享,融通家校社 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是当代教育的格局,实现三者“一体化”,相互配合,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为此,学校利用“陶乐坊”陶艺场馆开设了二至四年级的亲子课程,参加学习的学生由一位家长陪同,亲子共同学习陶艺技能、共同完成陶艺作品。在亲子互动学习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增进了亲子关系,也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此外,学校开设的“陶乐”特色少年宫不仅向全区的青少年开放,作为上海市创意手工体验联盟华漕基地,还面向社会开放,在全方位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加强了学校与社区的联动。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学校的特色课程与国外学校共享。与英国学校合作开设的陶艺课程,让英国学校共享我校陶乐坊的资源,让英国学生学习到了制陶和拉坯的技能,也让我校学生提高了英语沟通交往能力,提升了文化自信。总之,我校将陶艺特色课程的优质资源引入社区,实现家校融通、校校融通、社校融通,挖掘社区优质资源,反哺学校,通过特色课程的开放,提升学校教育社会满意度,创造教育新生态。
  从结果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提升“评价效能”
  美国评估大师斯塔弗尔比姆说过:“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功能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机制。我们以关注学生行为的数字画像,改革学校的德育评价机制,建立与学生德行形成相适应的德育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教育、导向功能,保障学生良好德行的形成。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指向,结合“勤、强、礼、信”的校训,我校形成了整个评价体系的顶层架构。整个架构分成“勤学、自强、守礼、自信”四个模块,融合了学科学习要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要求、校本礼仪规范要求、学校德育主题活动、少先队争章活动等。每个模块设定不同的评价内容,分别从学科学习、道德品质、礼仪规范、活动表现四个维度,通过过程性的记录,综合评价学生的成长形态,形成校本化的评价体系。
  在评价的方式上,我们将手机评价的创新形式与传统课堂卡片评价相结合,要求学生将奖励卡带回家中。家长只需用App软件扫描奖励卡片背面的二维码,学生获得的评价数据就会以积分的形式被记录下来。这种评价方式,一方面使过程评价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得以强化,形成数据库,清晰地记录下学生的成长足迹;另一方面,家长通过参与评价记录,得到及时反馈,共同经历孩子的成长,有助于提升家校合力。
  实践证明,基于数据采集的信息技术的评价体系全面记录了学生真实的校园生活,实现了淡化“应试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增强“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的目标。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原有的经验,依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校园生活中更出彩。
  本文系2019年度上海市闵行区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以‘德育日历’优化九年一贯学校德育生态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QZ201914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纪王学校)
其他文献
中学物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需要注重养成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强化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培养力度
期刊
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环节,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是打基础、提兴趣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环节教师要严格避免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更多地应该采取兴趣教学法为学生的英语学习
期刊
一、班级戏剧环境创设的必要性rn在戏剧主题活动开展前对戏剧环境进行充分的思考与探究,有利于顺利开展我们的戏剧主题活动.幼儿园的潜在课程——环境,能够直接影响到幼儿园
期刊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深度学习的实施,能够引导学生就数学知识开展深度思考,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强化.深度学习是一种现代化教学理念,在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势明显,运用在中职心理健康课中可以使学生的互动、分享、体验更深刻,促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运用素养显著提高,还可以使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单纯依靠课文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认识和语文核心素养是不够全面的,还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广泛的阅读,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学习思维,并且
期刊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如何更好地创设班级区域环境,以实现对幼儿的熏陶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勞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大关中学附属小学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始终坚持开展劳动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理念统领、行政推动、立足校本、多元尝试、各方协同、务求实效”的基本策
期刊
直觉思维是人类思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思维方式.很多时候我们对不确定或不了解的事物多依靠直觉来解决,因此,直觉思维也被称为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初中
在学校美术教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起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尤其在当今互联网普及的环境下,人们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逐渐忽略了民族文化与民俗传统,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