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法国政治思想——基佐、托克维尔与孔德的隐匿对话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ouguo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法国是一个复辟和反动的时期.它介于一七九二年的第一共和国和一八四八年的第二共和国之间.在拿破仑帝国和两个君主立宪制王朝时期,新旧社会力量不断相互拉锯.这种印象容易使人忽视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独特价值.如果把十九世纪上半叶放置于漫长的法国大革命中加以审视,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历史学家孚雷把大革命视为一场漫长的革命.
其他文献
时·空rn一九七八年,二十一岁的陈福民考上了河北师范学院.学校校区在离张家口三十公里的宣化县境内,离县城十多公里.从家乡承德到北京,再乘京张铁路去上学,那条线路从丰台站出发,经过著名的居庸关与青龙桥,经过宣化与汪曾祺下放地沙岭子,到张家口,“共计三十一个站点,平均七公里一站”,确实不是瞬息千里的高铁时代可以想象的慢.但它有个好处,能让人仿佛揣想尚不遥远的古代,想见戍边、入侵与逃难的路线.
期刊
当下关于对人文冷遇的抱怨或说鸣不平每每见诸报端,诸如若任其萎缩社会将付出惨痛代价之类的说法不绝于耳.这些文章多数是站在人文有什么用的立场上为其辩护的.于是,历数甚至如数(家珍)人文在中外无能例外的功用成为这些作者的根本立足点.在笔者看来,这种按常规套路以用攻用的做法其实很不讨巧.要知道,就“用”尤其是实用或说急功近利之意义上的直接运用而言,人文学的实用寥寥.在很多时候,捉襟见肘不说,甚至连一块“襟”都难以见到,在“用”的意义上与其他学科比身手、量高低,那无疑就是以卵击石.结果的尴尬、不堪可想而知.
期刊
石泉先生完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的研究生论文《中日甲午战争前后之中国政局》,在经历半个世纪“历史风雨尘埃的冲刷掩埋之后”,易名《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以下简称《晚清政局》,下引此书只标注页码)在一九九七年重新行世,至今又过了二十多年,这部“少作”“旧作”具有的学术价值业已获得公认,成为跻身经典之林的杰作.
期刊
南朝至唐朝,御府对收藏的名家书迹,设有鉴定制度,这制度却在变迁.rn起初是押署之制,始于南朝刘宋.通过鉴定的藏品,宫廷鉴定人须署名其上,是为押署.这些服务宫廷的专业人员,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自古跋尾押署》称为“鉴识艺人”,并录有名单,宋、齐、梁、陈、北齐、隋朝皆有,多则十四人,少则一人.
期刊
法治思想与社会契约论都是西方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共同奠定了西方现代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两种起源于不同历史时期、内在逻辑迥异的政治思想在理论结构上却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这种矛盾不仅引发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系列争论,而且,在波云诡谲的革命历程中也成为各派政治势力斗争的焦点.
期刊
年近百岁的老人何兆武先生(一九二一至二○二一)仙逝之后,学界一片哀悼,读来为之动容.笔者年轻的时候,也曾有数次机会向何先生请益,记得有一次我去清华园拜访,还承蒙何先生赠书请饭,至今记忆犹深,心存感激.何先生为人之谦虚和蔼,对后辈之热诚提携,有口皆碑,其受益者亦非我一人而已.因此本文的写作,虽然以悼念为由,但更想从学术的层面,不揣浅陋,仔细探讨一下何兆武先生的史学思想.
期刊
北宋皇祐四年(一○五二)八月,在外为官多年的欧阳修带着母亲的灵柩回到了家乡江西永丰,这次回乡,有可能是这位享誉北宋文坛的大儒唯一一次回家乡,因为他幼年时是否回过江西老家,已经没有很确切的记载了.欧阳修回老家的主要目的是将母亲和父亲合葬在一起.是年冬天,欧阳修返回颍州后,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撰写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泷冈阡表》和《欧阳氏图谱》.《泷冈阡表》自不必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阐述“孝道”的典范古文,其中名句“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至今为人传颂.《欧阳氏图谱》则是欧阳修对其祖先谱系的整理,他从欧阳氏得姓来
期刊
一rn在德文中,Naturkunde的一个含义是英文的natural history,其实就是对动植物、矿物、天体等的研究,也就是所谓的博物学.博物学是十八、十九世纪的一个概念,是有关自然科学不同知识领域的一个整体表述,它包括对今天我们称之为生物学(包括植物学和动物学)、矿物学、古生物学、生态学以及部分考古学、地质学与岩石学、天文学、物理学和气象学的研究.这些知识领域的研究人员称为博物学家.一七二八年英国百科全书的编纂者钱伯斯(Ephraim Chambers,c.1680-1740)在《百科全书,或艺术
期刊
夏素敏送来诸葛殷同老师的文集《逻辑学若干问题研究》,家龙师作序,我写的几句话竟也忝列其后.小夏编辑文集初期,请我写一封推荐信到社科院申请出版资助.我依据对诸葛老师的了解,中规中矩完成了任务.所以,这实在不是一个序,只是一封推荐信而已.手边没有任何材料,凭着记忆和想象,我在推荐信中对诸葛老师的论文做了四个方面的简要说明和评价,现在读来,居然像模像样,与文集内容也吻合.这说明我对诸葛老师是比较了解的,毕竟四十多年的师生情谊.
期刊
编定这本《撄心者说》,整理好目录,和各篇文档一起用电子邮件发出,如释重负.端起一杯茶,抬眼看窗外,蓝天白云也高远了许多.受惠于清晨的一场雷阵雨和雨后的大风,天空湛蓝.那种透明的蓝,本是秋季北方的天空常见的.置身初夏,遥望蓝天,恍若隔季.rn相隔五年,完成又一本鲁迅论,有成就感.说“又一本鲁迅论”,是相对于二○一五年出版的那本《鲁迅形影》而言的.编《鲁迅形影》的时候,想书名费了许多心思.最后确定的“鲁迅形影”,自己很满意.这次也一样.想书名,依然费了许多心思.对于“撄心者说”这个书名,自己依然满意——满意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