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乡镇小学科学课的质量,不妨从以下四“化”做起:教育主管部门对科学教师的管理要实现“制度化”,对乡镇小学科学教师加大培训力度,使之逐步达到“专职化”;科学教师则要努力学习,做到科学实验“规范化”,科学教学“活动化”。
关键词:乡镇科学课; 制度化; 专职化; 规范化; 活动化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56-001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县除了城区少数几所小学配备了专职科学课教师外,其他学校则多由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兼带。无形中,科学课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副课”。面对如此窘境,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四“化”做起:
一、教育主管部门对科学教师的管理要实现“制度化”
教育主管部门只有制定好完备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才能够真正提高管理效能,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成立由专门的校级领导牵头的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实验室的统筹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各乡镇的具体情况,对小学科学专职教师的配置数作出硬性规定。(比如可按班级数10:1、8:1、或6:1配置)
二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实验教学的每个细节明确出来,并将责任落实到人。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中心学校科学课程校本教研中心组。对兼职教师必须坚持按年级交叉排课。
三是强化考核监督,对实验室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行量化考核,与相关教师的绩效工资对应,从而增加管理的效益。
二、对乡镇小学科学教师加大培训力度,使之逐步达到“专职化”
教育主管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科学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脱产培训和各种科学教育方面的教育理念培训、教材培训,听取科学教育专家的讲座等。每学期至少要对所有的专职、兼职教师进行一次轮训。可以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中心学校科学课程校本教研中心组。中心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定期开展活动。
1.聚焦课堂
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教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而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是教师教研的主要阵地。教师只有在主战场上亲自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会诠释新课程理念,才会探索合适的教学策略。
2.行为跟进
教师的水平是在课堂教学的拼搏中循序渐进的,因此在反复的活动中要不断地进行自身的调整,进行行为跟进才能有效。我们对个体教师的一、二个教学阶段,包括教案设计、听课、评课、反思、教案改进等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跟踪教研,找出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经验和问题,对其经验进行全面发掘和总结,对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特别是深层次分析和研讨可贵经验和棘手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以此提出解决问题和改进经验的对策。
3.同课研究
个体教师与中心组的老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开展集体研究,然后在异地学校展示,课后再围绕同课反思互动,从中探求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策略、方法。
4.平台交流
为了让教师感受到和新课程一同成长的快乐与收获,我们为这些教师搭建了多个交流平台。
4.1信息交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设青阳(泗洪)科学QQ群,积极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在这个交流平台上教师把他们获得的最新信息和感悟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大量的更多的信息又一次收录到教师头脑中。这样既给了教师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是同伴学习的机会,达到双赢的效果。
4.2教学展示。每学期省县市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我们都极力鼓励这些教师参加,让他们在中心组内和全乡镇进行教学公开课,给予他们提升和展示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促进他们积极自主发展。
4.3经验分享。在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以一个专题为载体,让这些教师讲一讲在新课程中好的做法,讲一讲在新课程中的教育教学故事,体验新课程带来的欣喜。
通过搭建交流的平台,给这些教师营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形成一种积极的研究氛围,而且在互相交流中共享经验、共享智慧,获得一种取长补短的视野统合,获得了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
三、科学教师要努力学习,做到科学实验“规范化”
规范实验操作,可让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思维方式通过多次的实验过程逐步内化成为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如弹簧秤实验前的归零检查、温度计的读数、显微镜的操作程序、酒精灯的两次盖灭、实验后的器材整理等,这些看似细节,却为实验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此外,作为乡镇小学,把所有的实验都做起来显然不现实。我们教育主管部门不妨选择每个年级、每个单元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对各乡镇3—6年级每一学期必做的科学实验内容做出硬性规定。
四、多措并举,努力促使科学教学“活动化”
1.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学校要在学年初制定当年的科普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适合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科普活动。每年要围绕全省(市、县)重大科普活动主题(科技周、科普日等),至少组织一次以上的全校(乡镇)性科普活动。平时利用班级、团队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科普活动。
2.积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各中心小学要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和科技小发明活动,撰写科技小论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要把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表现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3.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乡镇特有资源,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乡镇,学生观察自然的内容很多,条件比城市优越,如动植物生长、水与空气以及其他各种自然现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到“大课堂”中去研究,在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如讲根和茎前,先带领学生到田野中去,让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根和茎,然后回到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根和茎进行分类、研究,这样使学生在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面前,激发兴趣,吸取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吴秀丽.《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第25期
关键词:乡镇科学课; 制度化; 专职化; 规范化; 活动化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56-001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县除了城区少数几所小学配备了专职科学课教师外,其他学校则多由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兼带。无形中,科学课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副课”。面对如此窘境,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四“化”做起:
一、教育主管部门对科学教师的管理要实现“制度化”
教育主管部门只有制定好完备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才能够真正提高管理效能,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成立由专门的校级领导牵头的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实验室的统筹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各乡镇的具体情况,对小学科学专职教师的配置数作出硬性规定。(比如可按班级数10:1、8:1、或6:1配置)
二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实验教学的每个细节明确出来,并将责任落实到人。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中心学校科学课程校本教研中心组。对兼职教师必须坚持按年级交叉排课。
三是强化考核监督,对实验室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行量化考核,与相关教师的绩效工资对应,从而增加管理的效益。
二、对乡镇小学科学教师加大培训力度,使之逐步达到“专职化”
教育主管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科学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脱产培训和各种科学教育方面的教育理念培训、教材培训,听取科学教育专家的讲座等。每学期至少要对所有的专职、兼职教师进行一次轮训。可以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中心学校科学课程校本教研中心组。中心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定期开展活动。
1.聚焦课堂
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教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而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是教师教研的主要阵地。教师只有在主战场上亲自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会诠释新课程理念,才会探索合适的教学策略。
2.行为跟进
教师的水平是在课堂教学的拼搏中循序渐进的,因此在反复的活动中要不断地进行自身的调整,进行行为跟进才能有效。我们对个体教师的一、二个教学阶段,包括教案设计、听课、评课、反思、教案改进等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跟踪教研,找出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经验和问题,对其经验进行全面发掘和总结,对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特别是深层次分析和研讨可贵经验和棘手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以此提出解决问题和改进经验的对策。
3.同课研究
个体教师与中心组的老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开展集体研究,然后在异地学校展示,课后再围绕同课反思互动,从中探求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策略、方法。
4.平台交流
为了让教师感受到和新课程一同成长的快乐与收获,我们为这些教师搭建了多个交流平台。
4.1信息交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设青阳(泗洪)科学QQ群,积极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在这个交流平台上教师把他们获得的最新信息和感悟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大量的更多的信息又一次收录到教师头脑中。这样既给了教师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是同伴学习的机会,达到双赢的效果。
4.2教学展示。每学期省县市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我们都极力鼓励这些教师参加,让他们在中心组内和全乡镇进行教学公开课,给予他们提升和展示的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促进他们积极自主发展。
4.3经验分享。在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以一个专题为载体,让这些教师讲一讲在新课程中好的做法,讲一讲在新课程中的教育教学故事,体验新课程带来的欣喜。
通过搭建交流的平台,给这些教师营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形成一种积极的研究氛围,而且在互相交流中共享经验、共享智慧,获得一种取长补短的视野统合,获得了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
三、科学教师要努力学习,做到科学实验“规范化”
规范实验操作,可让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思维方式通过多次的实验过程逐步内化成为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如弹簧秤实验前的归零检查、温度计的读数、显微镜的操作程序、酒精灯的两次盖灭、实验后的器材整理等,这些看似细节,却为实验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此外,作为乡镇小学,把所有的实验都做起来显然不现实。我们教育主管部门不妨选择每个年级、每个单元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对各乡镇3—6年级每一学期必做的科学实验内容做出硬性规定。
四、多措并举,努力促使科学教学“活动化”
1.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学校要在学年初制定当年的科普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适合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科普活动。每年要围绕全省(市、县)重大科普活动主题(科技周、科普日等),至少组织一次以上的全校(乡镇)性科普活动。平时利用班级、团队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科普活动。
2.积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各中心小学要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条件,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和科技小发明活动,撰写科技小论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要把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表现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3.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乡镇特有资源,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乡镇,学生观察自然的内容很多,条件比城市优越,如动植物生长、水与空气以及其他各种自然现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到“大课堂”中去研究,在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如讲根和茎前,先带领学生到田野中去,让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根和茎,然后回到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根和茎进行分类、研究,这样使学生在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面前,激发兴趣,吸取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吴秀丽.《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