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静脉导管术及23例临床应用之分析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x24922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静脉导管术首为Myers及Taylor二氏(1951)所报告,乃用一种导管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及下腔静脉而入肝静脉,测定其压力,从而了解门脉压。同时可从导管抽取肝静脉血进行生物化学分析,借以研究肝脏的代谢。亦可借导管施行肝静脉造影术。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肝静脉压与门脉压之比较,发现二者甚为相似。目前国内少数医院已开展肝静脉导管术的工作,但尚未见报导。我院开展不久,仅作了23例。

其他文献
流涎的病因很多,但并发于传染性肝炎的少见,特别是无黄疸型,据作者手边的文献,尚未见到此类报告。作者最近遇到1例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患者,合并流涎症,患者误为吐痰,经生物化学检查证明为涎液。在治疗中走了不少弯路,当肝炎恢复后,流涎亦随之消失,使我们确信本例的流涎症与肝炎有关,特提出报告。
期刊
患者(住院号13317),男,27岁,江苏人,搬运工人,于1957年5月10日因身体不适,四肢发胀,在某诊所误用汞撒利茶硷2毫升(保健药厂出品),肌内注射。约10余分钟后,觉全身发痒,四肢及口唇刺痛,心慌气促,烦躁有便意,往厕所途中昏倒。检查发现神志丧失,口唇发绀,结膜充血,呼吸迫促,脉搏频数,心音微弱,两肺呼吸音粗糙,全身皮肤潮红,满布猩红热样皮疹。注射中枢神经兴奋剂,及输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5
期刊
对“对枸橼酸钠预防和治疗铅中毒的疗效一文的疑问”的答复
期刊
患者(住院号3017),女,22岁,于1957年5月20日以头痛、发烧七日入院。患者自5月12日即觉周身酸困不适,次日便有些头痛、头昏、发冷、发烧,至14日症状加剧,且伴有恶心、呕吐,吐出物为水样混有食物残渣,每日数次,与进食及体位改变无关,不觉腹痛。头痛为闷胀而持续性疼痛。15日求治于中医,服中药数付未见效,病情继续恶化,不思进食,每日仅能饮水少许。
期刊
几年来呼吸机能测定的方法,已有显著的进步,并且广泛地应用到预防和治疗医学上。目前,全国正在大力开展矽肺防治工作,所以不论在对矽肺病人的治疗效果的评定或劳动能力的鉴定上,它都是一门不可缺少的科学依据。不过有些测定方法虽然结果准确,但由于设备及操作较复杂,因而不易在大量矽肺预防性调查中应用。所以我们仅选择操作及设备较易,且为目前国内所普遍采用的几项吸呼吸机能测定方法的测定值,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以供
期刊
间日疟为临床上最习见的疾病,惟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报导甚少,国内文献仅有恶性疟并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报告。
期刊
氯奎(Chloroquine)于1934年合成,1944年问世。同时苏联Galperin氏发表四氨基喹啉族的药物学上的研究,以后各国相继合成氯奎。1946年Loeb氏等报告氯奎的抗疟效用,由此开始在临床上使用。据动物实验及临床经验证明,它的抗疟作用比阿的平及其他抗疟药物强,对恶性疟及间日疟的抗疟作用比阿的平大三倍。国内文献,对于阿的平的抗疟疗效观察,已有报告,但病例较少。氯奎的抗疟疗效观察,则尚未
期刊
肝豆状核变性一例
期刊
锑剂注射治疗血吸虫病患者时大多数患者均发生或轻或重的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心悸等),不但增加了患者痛苦,在严重时并影响治疗的继续进行。利用针灸治疗锑剂引起毒性反应获得优良效果,已见于嘉兴血吸虫防治院的报告在2,870人次针刺治疗总计有效率达98%以上,我院对锑剂毒性反应患者用针刺治疗的有效率也大致相同。
期刊
普通变形杆菌常存在于人类肠道及粪便中,对人类可以引起败血症、血源性感染引致的肺脓肿、泌尿道感染以及小儿之传染性胃肠炎等。普通变形杆菌之原发的病原性轻微,唯作为继发感染原侵入本已有感染之创伤、粘膜或体腔则较为重要。本院最近见到1例原有慢性中耳炎患者,因普通变形杆菌,继发感染引致败血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