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皮树突状细胞与皮肤病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wod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皮树突状细胞是一类抗原递呈细胞,存在于正常皮肤和某些皮肤病真皮中。在不同皮肤病中,真皮树突状细胞的种类、表型特点、表达数量与方式都各不相同。近年来,不断发现新的表型真皮树突状细胞如FXⅢa<SUP>+</SUP>真皮树突状细胞、CD34<SUP>+</SUP>真皮树突状细胞、Thy1<SUP>+</SUP>真皮树突状细胞、促生长素抑制素真皮树突状细胞、凝血调节蛋白真皮树突状细胞等。它们存在于皮炎、银屑病、皮肤肿瘤等皮肤病真皮中,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真皮树突状细胞的研究有助于对某些皮肤病机理的了解,对真皮树突状细胞的监测和调节可能为一些慢性顽固性皮肤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其他文献
引起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和足菌肿的暗色真菌是一组腔菌纲真菌。临床上特比萘芬及伊曲康唑可以成功治疗该病。其机理为该两种抗真菌药物干扰了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途径。
皮肤内神经纤维分泌神经介质,表达神经激素;皮肤细胞也可分泌神经介质和神经激素,表达受体。这些物质可调节表皮和真皮细胞功能。短时间存在于皮肤内的免疫细胞(即: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由神经介质通过受体进行调节。皮肤病,特别是炎症性反应使神经免疫皮肤系统变为不稳定,银屑病尤为典型。这种不稳定性可能为继发性,也可能由炎症过程的诱发和维持所致。神经系统、免疫与皮肤相互影响,紧密联系。本文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神经
报告了在中印度开展的一项旨在评价卡介苗(BCG)预防麻风效果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该研究包括那格浦尔政府医学院医院的314例麻风现症患者,其中少菌型(PB)213例(67.8%)和多菌型(MB)101例(32.2%),同时自该院非麻风患者中根据年龄、性别及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个体配对选择对照者。
白癜风在儿童并不少见,口服PUVA治疗虽然对成人有效,但因有远期副作用而不推荐用于治疗儿童;外用PUVA虽是可选择疗法之一,在其不足之处是明显的光毒反应、不规则色素沉着和系统吸收.
系统性硬化病(SSc)是一种结缔组织的多系统紊乱,临床上以皮肤纤维化、内脏器官受累及相当高的发病和死亡为特征,其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尚缺乏改变其自然病程的有效治疗。D-青霉胺(D-Pen)具有干扰胶原的分子交联和可能的免疫调节作用,认为是SSc的潜在治疗方法。自1966年以来,有很多D-Pen治疗SSc的临床报道,其作用存在争议。因此,作者研究了D-Pen治疗伴有早期(病程≤18个月)弥漫性皮肤硬
Darier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以分布在皮脂溢出部位的对称性红棕色角化性丘疹和组织学上的棘层松解和角化不良为特征。局限性或“带状”Darier病是指典型的Darier损害沿着Blaschko线局限性或带状
期刊
该项研究是建立和评估一个能加速表皮伤口愈合的人皮肤器官培养模型。同时进一步研究了40例新鲜分离的自体毛囊外根鞘角质形成细胞和培养的异体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在这一模型中对表皮再生的作用。
细胞凋亡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重要方式。凋亡过程有一系列的基因启动及蛋白酶解级联反应,并受多种细胞因子/分子的调控。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导致的免疫耐受失控,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细胞凋亡过程及凋亡调控因子的深入研究,为操纵细胞生死命运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慢性放射性皮炎或溃疡,是放射线照射所造成的医源性疾病。在日常诊疗中并不少见,以大剂量放射线照射治疗恶性肿瘤时为多。但是,小量X线照射所引起的放射线损害,包括管理上的问题易被疏忽。作者结合文献报道1例极少见的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术(PTCA)后发生的放射线溃疡。
期刊
近些年来,免疫缺损患者的大量增加,使条件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迅速上升.由于系统性真菌病治疗困难,预后不良,及早确立诊断和判明感染来源显得十分重要.现就聚合酶链反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及非白念珠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些近期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