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选取茂兰喀斯特森林漏斗、槽谷、坡地3种不同地形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地形的土壤酶活性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探究植物多样性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槽谷地形的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均大于漏斗、坡地地形的,脲酶活性的最大值出现在漏斗地形.不同地形间重要值排名前10的优势种各不相同.槽谷地形的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大于漏斗及坡地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坡地地形.Shannon-Wien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茂兰喀斯特森林漏斗、槽谷、坡地3种不同地形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地形的土壤酶活性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探究植物多样性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槽谷地形的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均大于漏斗、坡地地形的,脲酶活性的最大值出现在漏斗地形.不同地形间重要值排名前10的优势种各不相同.槽谷地形的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大于漏斗及坡地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坡地地形.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负相关,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与植物多样性间的关系较弱.植物可通过凋落物及植物根系影响土壤酶活性,土壤酶活性与植物多样性存在相关性,但其相关性因酶的种类不同而呈现差异性.
其他文献
为研究毛竹冬笋淀粉空间变化规律,通过平行试验,选择北亚热带气候区及中、南亚热带过渡气候区的毛竹冬笋及其连接的竹鞭为研究对象,观察毛竹冬笋不同部位的组织结构,比较毛竹冬笋及其竹鞭的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质量分数及其代谢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α、β淀粉酶)活性,研究毛竹冬笋生长发育过程淀粉在空间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竹冬笋的上部淀粉粒多于下部,主要分布在维管束周边的薄壁细胞,且淀粉粒形态以椭圆形为主.毛竹冬笋的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在竹笋中部最高,上部
为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对米槁插穗生根的影响,以清水为对照(CK),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米槁1年生嫩枝插穗,研究米槁扦插生根过程中的生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插穗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趋势.扦插初期,处理组插穗的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低于对照组;在生根后,处理组插穗的氧化酶活性上升并高于对照组.各内源激素在插穗生根过程中的质量分数变化不同,高质量分数的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
为了提高华木莲(Sinomanglietia glauca Z.X.Yu et Q.Y.Zheng)结实率,改善华木莲天然林的濒危状况.在2010年—2020年间对3处华木莲林分开花结实、种子特性进行观测,并通过杂交指数估测、控制授粉的方法,分析华木莲花朵发育物候特性、果实种子性状特性及其濒危机制.结果表明:华木莲开花过程可分为蕾期、初开期、盛开期、重合期、萎蔫期、凋零期6个阶段,花期为2~3 d.整个种群花期持续15 d左右,持续开花,无盛花高峰期.华木莲杂交指数为4,柱头在花蕾期即有活力,初开期时花粉
2011年在伊春森工带岭林业局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红林场,根据采伐蓄积量与总蓄积量之比为抚育间伐强度的设计原则,建立了6块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的样地,抚育间伐强度分别为A(10%)、B(15%)、C(20%)、D(25%)、E(30%)、F(35%),设置1块对照(CK)样地(未间伐);2019、2020年对每块样地内的3棵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标准木器官(树干、树枝、树叶、树皮、树根)进行取样,实测其碳质量分数.应用可拓评判法,构建了红皮云杉碳质量分数等级可拓评价模型;依据红皮
通过索式抽提的方法从慈竹笋壳中提取活性物质,并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其组成成分.采用K-B抑菌圈法测定慈竹笋壳提取物对4种细菌及2种真菌的抑菌效果,同时测试了笋壳提取物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及试验温度、处理时间对其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慈竹笋壳提取物包含388种代谢产物,且有20种代谢物的质量超过了整个代谢物总质量的1%.慈竹笋壳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4类细菌,对桔青霉菌、海绵胶煤炱菌2种真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
研究内蒙古中部植被覆盖在2010—2019年变化过程以及空间分布.依据2010—2019年的MOD13Q1-MODIS NDVI数据,利用薄盘样条插值法、趋势分析、地理探测器、面积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得出10 a间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气象类和非气象类因素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植被覆盖在10 a间以0.014/10 a的速度增长,总体看来,有改善趋势.降水是影响该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因素,尤其是6—8月、3—5月降水量影响最为明显.气压和风速对于植被的影响仅次于降水,而气温对于植被的
为了探究2001-2019年三江源生态状况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基于Mann-Kendall检验法从时空角度对2001-2019年生长季累计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进行趋势变化分析,对三江源生态状况进行评估;通过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情况对趋势分析研究结果展开进一步验证;最后对NPP与EVI、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NPP变化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 表明:时间尺度上,2
以色季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急尖长苞冷杉林为对象,基于2018—2019年自动观测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安培空气离子评价系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其空气负离子浓度(NAIC)的动态变化、空气质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日变化呈“单峰”型,春、夏、秋、冬各季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14:00、14:00、12:00、11:00,日间显著高于夜间(P秋(1568个·cm-3)>冬(1428个·cm-3)>春(1217个·cm-3),夏秋季显著高于春季(P0.05).全年各月空
根据遂川县域1989—2018年的天然降雨、径流序列数据以及不同年代遥感影像图,采用小波分析、遥感监督解译及森林质量等级判定等方法,对该县域降雨径流与森林质量指数变化的响应进行研究,为定量监测和科学评价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状况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遂川县域降雨径流随着年际变化表现出缓慢而不显著的下降趋势;(2)森林质量指数随解析年份的增加整体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3)随着森林质量指数的提高,径流深逐渐降低,森林质量提升具有显著滞洪作用.
以赣南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将林地土层按土壤深度(d)进行土层划定,其中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