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怒之下,试试置换内疚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528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
  一位妈妈通过网络联系我,咨询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她给我的留言是:
  “昨天我又对孩子发火了!在用田字格写字时,字的位置不对,我擦掉让她重写。可是擦几遍她还是那样写,她也不去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就为这我又跟她发火了。可她什么反应也没有,你打也好骂也罢,她就那种表情,随便你了!她爸有时也会打她,属于那种疼起来很疼,打起来又不手软的。女儿现在好像对什么事情都不上心,比如,考试考不好,别的小孩会哭,她没有感觉,至少我们看不出来。现在感觉我们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伤害,可能和我们对她的教育态度太粗暴有关。以前没有意识到这点,我现在很后悔,该怎么调整呢?为什么我老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
  在这位妈妈反反复复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打骂孩子的内疚,更能感受到她的无奈。
  在孩子犯错时,如何对待孩子是需要智慧的。打骂多是教育者在感情失控状态下,实施的失度的教育手段,刺激作用大于教育作用。孩子对此的心理反应多为畏惧、怨恨、抵触、对抗、委屈、后悔等,这种刺激所激起的复杂的心理反应,常常会减损教育效果。因为孩子犯了错之后,大多数会产生内疚悔恨心理。这种悔恨是他们剖析错误,进行正确自我评价的开始。而打骂常常发生在孩子反省活动之前或开始阶段,这就中断了他们自身的内心谴责和剖析错误的过程。用外来的错误的教育手段,取代了内在的内戒教育,结果不仅不能对错误的性质、原因和危害认真剖析,也不能促使孩子进行触及实质的深沉反思、自我裁判和自觉纠错。
  孩子犯错后,如果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父母却没有惩罚他,他心中会有一种强烈的内疚感。但是,如果父母打了他,反而会使孩子觉得一报还一报,挨完打便两清了,心理也平衡了,于是失去内疚感。这种情形,在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身上经常发生。因此,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反省过程,并提高其反省质量,是孩子知错并改错的关键;而对一个比较自觉的孩子,犯错后,激发他内心的道德自觉要比外在力量的制服更好。
  oo
  父母打骂孩子后的内疚与后悔,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没有任何裨益。分析前面这位妈妈易发火的原因,我们不难体会出她的焦虑心情。在社会转型期,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生存艰难,升学和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家长时常担心自己和孩子跟不上社会的步伐而被淘汰,一旦孩子不能达到他们的期望,就会焦虑不安,情绪失控,随意发火。发火其实是逃避责任的表现。在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自己产生烦恼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把责任推给别人。在家庭教育中,体现为家长容易把责任推给孩子。
  同时,这位妈妈在复制上代人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据沟通得知,在她年幼时妈妈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打骂她。于是多年来,这种一个施暴一个承受的教育模式,在她的成长中固化了下来。她当了母亲之后,不知不觉地传递着同样的教育模式,用自己童年时接受的教育模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当年自己对父母的教育态度极其反感,内心也很痛苦,所以当自己制造同样的伤害给孩子后,会产生相当大的内疚与自责。
  随意对孩子发火的深层原因,还在于“孩子是自家人”的观念。这取决于我们的儿童观,也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孩子的问题,是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还是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可能在很多家长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意识,自家的孩子爱怎么管就怎么管,不必在乎孩子的感受,不必在乎别人的看法,更谈不上对孩子个性发展的尊重。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家长千辛万苦付出一切后,收获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因为家长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只给自己想给的,只要自己想要的,而不去管孩子想要的是什么。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个性的发展,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去帮助他。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学会置换内疚感,即坚持用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强大自己的内心,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家庭氛围,学会智慧地和孩子沟通,耐心地陪伴孩子成长。
  孩子犯错时,作为家长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妨试试下面这些方法,来增强自制能力:
  1、及时给予自己暗示和警告。例如,当你感到怒气正在上升时,在心里对自己说:克制,再克制!或者默默地从1数到10。往往只需几秒钟、几十秒钟,你的心绪就能够平静下来。
  2、当感到难以在短时间控制情绪时,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改变情绪,例如,出去散散步、听听音乐、打打球或是逛逛商店等。回来后,再考虑如何和孩子沟通。
  3、家庭内一切事务商议,包括教育孩子等,都不要安排在下午5时至7时这段时间进行,以避免情绪失控,因为此时是家庭成员工作、学习的一天中最疲劳的时段。
  在情绪冷静的情况下,多去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孩子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让他有一个情绪的缓冲期,也使我们自己的情绪处于管理之中,避免失控。在孩子情绪平息后,再找合适的机会对他进行引导和教育,孩子也就更愿意接受和改变。
  (作者系中华家庭教育高级讲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时代进步了,年轻人的思想也开放了。对爱的表现也越来越直白和露骨。所以,在地铁站、公交车站,甚至商场的电梯里,总能让我们与那些正在爱得忘形的情侣们不期而遇,而最“不幸”的是,这样的“好事”也让你的孩子撞见了。也许你曾经教导过他(她)不要随便让别人摸自己的身体,或亲脸蛋,可是,那些大人……   孩子提问了,你会怎样回答呢?    不恰当的回答    哎呀,别看,有什么好看的。    知道吗?孩子最喜
期刊
Q我孩子上幼儿园大班。最近家里面买了一个iPad,孩子非常喜欢玩,时常用来看漫画、打游戏,每天玩的时间比较长,甚至吃饭时还要玩。请问,这样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吗?玩iPad时需要注意什么?  湖南长沙 张俊  A 张俊读者,你好!  目前,喜欢玩iPad的孩子并不在少数。据一项调查显示,在511名被调查者中,有82.19%的家长会让宝宝接触iPad,这些孩子的年龄基本都在3岁左右,家长最初希望利用i
期刊
中午时分,我正准备回家休息。值班老师扶着一位瘦弱的女孩向我走来,怒气冲冲地说:“不是送米的老太太拉着,她就要从楼上跳下去了……”听到这话,我一惊,不由得打量着这个女孩——瘦弱,双拳紧握,此刻的她因为激动,不时发出犀利的尖叫声。我相信,如果不是老太太及时拉着,这个女孩真的会从楼上跳下去。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我必须帮助她打开心结,认识到跳楼的后果。   我走上前去,抚摸着她的头,轻轻地说:“怎么啦
期刊
狼和狐狸都是爱说谎的动物。森林里的虎大王为此制订了一条有趣的法律:狼只能在星期一、二、三说谎,其余的时间都要说真话;狐狸只能在星期四、五、六说谎,其余的时间也都得说真话。  有一天,狼遇到了狐狸。狼说:“昨天是我说谎的日子。”狐狸也说:“昨天是我说谎的日子。”  亲爱的小朋友,请你推理:他们是在星期几相遇的呢?  插图 柴新竹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
期刊
第1怪:出生就排队,网上登记保录取     在挪威,一般宝宝满1岁,父母1年带薪产假休完,就会送宝宝去幼儿园了。挪威是一个崇尚“平均化”的国家,各个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硬件都差不多,父母与其说在择园,更多的是在抢时机。由于挪威法律对幼儿园的面积、照看人员的数量有非常严格的限制,造成在一些大城市,例如奥斯陆、卑尔根,每年都没有足够的招生名额,入园难是个由来已久的大问题。因此,如果打算送宝宝去幼儿园,
期刊
Q 我家宝宝两岁半,在做例行体检时,被医生告知眼睛远视、散光,我们很着急,该怎么办?听说弱视必须尽早发现与治疗才行,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早期发现呢?  北京 张宇飞  A 张宇飞读者,你好!  弱视按程度分为轻度弱视(视力0.8~0.6)、中度弱视(视力0.5~0.2)、重度弱视(视力低于或等于0.1)。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改变,而视力矫正≤0.8者称为弱视。如果早期发现,坚持矫正,80%~90%以上的
期刊
一名华裔运动员,一名打职业篮球的哈佛高才生,在以身体素质为门槛的NBA(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世界里从未被看好,不断在挫折中坚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是一段经典的励志故事。他就是林书豪,这个传奇故事的主人翁。     实现梦想的过程总是充满着艰辛。人们总说美国社会拥有着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但这前面必须加上一个限定词:“对强者而言”。只有成为强者,你才能推开这扇门。林书
期刊
据《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份新的研究报告指出,父母应该为孩子购买氟化物含量更高的牙膏以预防蛀牙产生。研究人员发现,牙膏中氟化物所占比重如果低于百万分之一千,其所能产生的预防蛀牙功效只相当于不含氟化物的产品。   这项研究由曼彻斯特大学科克拉纳口腔卫生组进行,据他们此前发现,含氟牙膏能够将蛀牙产生的可能性降低24%。口腔卫生组织最新进行的研究涉及79项测试,由全世界7.3万名儿童参与。   儿童
期刊
李政道是大物理学家,他把“物理”当做生活方式,一生忙于思考和计算,家庭生活充满了物理和数学,可他的大儿子李中清为何会偏爱历史呢?  李政道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美术、历史等一直很感兴趣,收集了七八百件古董。小时候,全家人经常会一起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古董,或者是在家里翻阅一些画册,畅谈各自的观点。这在无形中培养了李中清对历史的兴趣。他越来越喜欢读一些历史书籍。  李中清小的时候,李政道曾花功夫辅导他学数学
期刊
自从孩子上小学后,“考了多少分”这个问题就常挂在我的嘴边,每次都会忐忑不安地等待孩子的分数,接着,或是赞不绝口或是暴跳如雷,或是满怀欣喜或是灰心失望,似乎那分数就是心情的晴雨表。   这一天孩子又考试了,等在校门外接孩子时,我由平时的悠闲变成了煎熬。铃声响了,我在人群中翘首盼望,远远地看着孩子的表情,也许能瞧出点蛛丝马迹。“妈妈……”听到孩子的叫声,我的心“咯噔”一下,如果考得好,可不是这么个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