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新课程改革已全面进入课堂,新课改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构筑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应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物理课堂中,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呢?
一、创设物理情境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起内在的认知需求,产生学习动力,由“要我知道”,变为“我要知道”,长此以往,将使学生对未知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二、亲身实验是探究式学习的关键
探究式学习重视的不仅仅是结果,更重视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学生发展的动力是内存的,只有经过学生的亲自消化、吸收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一厢情愿地灌输,只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留下一片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物理新授课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我们应充分让学生参与实验,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归纳结论的过程,使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
以“平面镜”一节为例:
第一步:观察动画。
①画面上有山有水,水中有倒影;
②水浇蜡烛,蜡烛不灭;
引入平面镜。
第二步:让学生照镜子,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想知道什么?可能的发现有:
①像与物左右相反;
②像的大小等于物的大小;
③像是正立的;
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⑤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第三步:你的发现正确吗?请设计实验验证,
观察现象,汇报结果,找出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四步: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再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节,由鼓掌欢迎手感到痛引入课题,先让学生充分利用桌上的器材做有力存在的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有选择地投影几组例子,由学生归纳得出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接着继续由学生做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最后再做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和身体体验发现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通过大量实验得出了概念,发现了规律,全过程由学生参与,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指导和补充,课堂效率怎么会不高呢?
三、反思与交流是探究式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物理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每一阶段的收获、需要改进的方面等,从对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反思,到对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过程的反思,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反思能力,巩固探究所取得的成果,例如,在复习浮力时,笔者出示了这样的一条题目:已知小石块的重力为G,把它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示数为F1,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称时,示数为F2,根据以上条件能求哪些物理量?同时,笔者用比赛的方法激发他们:“看谁提出的问题多?”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学生求出了好多物理量,如石块的质量、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另一种液体的密度等,笔者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很有成就感,笔者追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利用浮力知识设计实验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吗?”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对前面所有内容的一个总结,它让学生学会反思,学生通过反思对自己的认知活动产生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不仅可以真正理解物理学习方法的本质和意义,而且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风格。
探究式学习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黄春香)
一、创设物理情境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起内在的认知需求,产生学习动力,由“要我知道”,变为“我要知道”,长此以往,将使学生对未知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二、亲身实验是探究式学习的关键
探究式学习重视的不仅仅是结果,更重视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学生发展的动力是内存的,只有经过学生的亲自消化、吸收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一厢情愿地灌输,只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留下一片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物理新授课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我们应充分让学生参与实验,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归纳结论的过程,使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
以“平面镜”一节为例:
第一步:观察动画。
①画面上有山有水,水中有倒影;
②水浇蜡烛,蜡烛不灭;
引入平面镜。
第二步:让学生照镜子,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想知道什么?可能的发现有:
①像与物左右相反;
②像的大小等于物的大小;
③像是正立的;
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⑤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第三步:你的发现正确吗?请设计实验验证,
观察现象,汇报结果,找出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四步: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再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节,由鼓掌欢迎手感到痛引入课题,先让学生充分利用桌上的器材做有力存在的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有选择地投影几组例子,由学生归纳得出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接着继续由学生做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最后再做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和身体体验发现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通过大量实验得出了概念,发现了规律,全过程由学生参与,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指导和补充,课堂效率怎么会不高呢?
三、反思与交流是探究式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物理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思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每一阶段的收获、需要改进的方面等,从对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反思,到对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过程的反思,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反思能力,巩固探究所取得的成果,例如,在复习浮力时,笔者出示了这样的一条题目:已知小石块的重力为G,把它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示数为F1,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称时,示数为F2,根据以上条件能求哪些物理量?同时,笔者用比赛的方法激发他们:“看谁提出的问题多?”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学生求出了好多物理量,如石块的质量、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另一种液体的密度等,笔者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很有成就感,笔者追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利用浮力知识设计实验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吗?”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对前面所有内容的一个总结,它让学生学会反思,学生通过反思对自己的认知活动产生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不仅可以真正理解物理学习方法的本质和意义,而且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风格。
探究式学习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