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细菌拯救农业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k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人口越来越多,食物短缺的问题一直考验着科学家们。农药、化肥、杂交、转基因等武器都被使用过后,有人开始打起了微生物的主意,希望靠它们从有限的土地中榨取更多食物。
  今年春天,美国的“适应性共生技术”公司将把一种新型种子推向市场。这是市场上第一种含有植物内生菌(Endophytes)的作物种子。根据这家公司的介绍,这种内生菌能帮助大米和玉米在减少浇灌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产量,即使是在最恶劣的种植环境下,农作物也能生长。
  “这是植物生态学上的一次飞跃!”该公司的创始人,植物学家罗德里格斯(Rusty Rodriguez)非常自豪,“人们一直把植物看成独立的个体,就像动物一样。但现在我们开始意识到,植物其实像人类,身上也寄生着亿万个细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具有无限的潜力。与其千辛万苦地将某种抗旱基因转到作物身上,不如让已经具有这种基因的共生菌,跟作物一起生长。”
  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互相帮助,并不是个新发现。早在几十年前,生物学家就发现植物根茎上生活着一种有固氮作用的细菌。1970年,新西兰的科学家发现,有些牧场之所以会让牛生病,是源于牛毛草(Fescue Grass)上寄生的一种菌类。有趣的是,这类寄生菌缠身的牧草虽然对家畜不友好,却也能对抗象鼻虫的骚扰。这催生了一门新的产业,就是培育带有特定寄生菌的草皮,这样即使人们不喷洒农药,草皮也可以自己对抗病虫的侵害。
  但长期以来,由于技术的限制,人们对植物和土壤里活跃的大量的微生物一直知之甚少。近年来越来越低成本的DNA测序和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给科学家们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让他们可以近距离地看清这群小生命的世界,并利用其在不同气候、不同环境下的特性,来帮助农作物更好地生长。

在恶劣环境下提高产量


  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都能在作物身上引入有用的基因,只是过程非常缓慢。比如,在美国研发成功并获准投放市场的抗旱农作物,目前只有孟山都公司的“Drought Gard”玉米种子。它的抗旱基因是从一种细菌上提取出来的,研发时间花了几十年。
  而利用内生菌,罗德里格斯等人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就成功了。“农业专家们花了一世纪的时间,研究怎样用化肥农药把农作物上的微生物去掉。现在我们又反其道而为之。”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者怀特(James White)对此很赞同。“许多公司喜欢用化学手段来控制农作物,它们觉得微生物是个碍手碍脚的东西。”
  在植物身上生活的内生菌有几百万种,被识别出的只是一小部分。随便拔起一棵草,它招待的微生物就可能有几百种。罗德里格斯的发现其实很偶然。这个世纪初,他在黄石国家公园研究耐高温植物。在地热口附近热烘烘的土壤中,生长着能耐50摄氏度高温的植物。罗德里格斯发现,尽管形态各异,但这些植物有个共通点,身上都有同一种内生菌。
  有趣的是,如果将这种内生菌和植物分开,不论是哪一方,都无法单独在超过40摄氏度的环境下生存。更妙的是,这种内生菌对房东并不挑剔,不论在西瓜还是玉米上,它们都能生活得很惬意。于是,罗德里格斯和同事们研究出了能抗旱抗高温的玉米。“这种内生菌能帮植物对抗氧化,所以后者不用把所有能量都拿来建立防御系统。”
  接下来,罗德里格斯等人又开始研究别的内生菌,希望帮助玉米对抗气候变化带来的其他麻烦。最终的成果,是由半打不同菌类组成的混合物,被他们取名为“BioEnsure”。实际测试表明,添加了这种混合物的种子在2012年密歇根大旱中,产量比普通种子要高出85%;在5摄氏度环境下种子发芽率则提高了2—5倍,同时,灌溉量也减少了三分之一。在水稻上面,尽管经历了大旱和播种时的低温,2012-2013年间的水稻产量还是增加了3%-6%,而且灌溉量也比正常情况下减少了25%-50%。其他独立机构的测试也表明,这种产品培育的农作物是无毒害的,因此,添加了内生菌的种子被美国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农业部批准上市了。
  大受鼓舞的罗德里格斯等人,决定在小麦、大豆、甘蔗等作物上做同样的尝试。但“BioEnsure”是不是真像他们所说的那么好,却存在着疑问。澳洲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ACSIRO)的理查兹(Richard Richards)一直在堪培拉研究如何提高小麦产量。他认为,“当植物身上寄宿了内生菌后,它会增加新陈代谢的消耗,农作物的产量应该是下降的。”但罗德里格斯反驳:“我们做了15年的田间实验,没有发现任何代谢消耗的问题。”
  做这种尝试的还有其他人。墨西哥莫雷洛丝州自治大学的微生物学家伊托里格(Gabriel Iturriaga)正在用能产生海藻糖的菜豆根瘤菌做实验。他将这种菌接种到豆类植物根部后,豆类的产量增加了50%,而且一半作物成功抵御了旱灾,未使用根瘤菌的则全部枯萎死亡。
  如果他们的试验成功了,无异于给农民增加了更多控制权。比如,转基因的抗旱植物一旦遇到雨量充沛的年头,可能就没法适应。但农民是不可能预测来年气候的。如果用微生物混合菌剂的话,他们就能根据情况灵活运用了。

消灭坏病菌


  在炎炎夏日下,洗几个西红柿,用糖霜拌一拌直接吃下,是件清凉惬意的事。但这个享受有可能要了你的命。2008年,美国有近千人感染了沙门氏菌,他们出现了发烧、腹泻、呕吐等症状,甚至有人住院和死亡。罪魁祸首,居然是生吃的西红柿。

  FDA的食品安全营养中心主任布朗(Eric Brown)接手调查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西红柿的感染是从美国东海岸开始的呢?按理来说,沙门氏菌多存在于海鸥、海龟、家禽等动物的粪便中,它们可能通过表面水体进入种植地,然后感染西红柿。但这些动物在美国西海岸也同样有,为什么那里的西红柿没有被感染?   答案是土壤里的微生物。FDA经过取样测试,发现西海岸的西红柿种植地里有一种细菌,有抑制甚至杀死沙门氏菌的作用。虽然东海岸的土壤中也发现了这类细菌,但数量远低于西海岸,所以没能守住防线。
  研究员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进行了试点研究,大量培育了这种Paenibacillus类芽孢杆菌,并将其喷洒在番茄幼苗上。初步的研究表明,这一招确实能对抗沙门氏菌。布朗宣称,他们会在2014至2015年在西红柿种植农场大规模推广这种方法,实现产业化。如果成功的话,在未来,哈密瓜、菠菜等容易感染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作物,也能用上同样的方法。
  同样,小麦秆锈病(Wheat rust)是一种由真菌锈菌感染谷类作物引发的疾病,在非洲亚洲比较普遍,曾在中东造成了严重的饥荒和内乱。罗德里格斯团队也寄希望于特定的细菌来攻克这些有害的病菌。

代替化肥


  微生物除了对抗病菌和恶劣环境外,还有其他功效。几千年前,人类就意识到大豆、花生等豆类植物似乎有神奇的魔力,能提高土壤的养分。到了上个世纪,科学家们终于发现,寄生在豆类植物上的根瘤菌才是背后的魔术师,它们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含氮的肥料,促进植物生长。
  磷同样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养分,但许多热带国家的土壤中这种元素含量极低,只能依靠肥料。2007年和2008年,磷肥价格飙升,使墨西哥、孟加拉国等国发生了大面积的饥荒。
  几十年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可能的应对方法:土壤中生长的丛枝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能够围绕植物的根系形成孢子和丝状体,并帮助植物根系获得磷元素。但问题是,这种真菌难以大规模生产和运输。如果直接从国外引进富含丛枝根真菌的土壤,不仅有潜在的生态风险,而且用量惊人。比如,一公顷木薯地就要用一吨富含真菌的土壤才够,这可是不小的成本。
  幸运的是,新技术已经让大规模培育真菌成为了可能。瑞士洛桑大学的桑德斯(Ian.R.Sanders)等研究者收集了足够多的丛枝根真菌株后,筛选出效果最好的,将其大规模培育,并高度浓缩在一种固体凝胶中。在试验田里,农民将一易拉罐大小的凝胶溶解在水里,把整麻袋的木薯块茎放进去浸泡数秒,就可以种植了。每公顷土壤只需要一罐菌种溶胶的量。
  第一季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菌剂能降低一半的磷肥使用量,并将木薯产量提高20%。接下来,桑德斯等人还会比较不同当地菌种对木薯生长的影响,并前往非洲六个国家进行类似的试验,希望能解决当地的粮食短缺问题。
其他文献
<正>公厕管理与服务作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上海市提升大城市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上海市城市管理部门以服务城市发展为本,立足文明行业创建,
游戏与梦境,两者似乎有些相似,凶为它们都是人类体验“另一个世界”的途径。那么,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人对游戏的喜爱程度会影响他做梦时的倾向,你相信吗?通过大量的科学调查,心理学
城乡居民生活及农业用水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地区经济发展.本文对太子河流域的葠窝水库的水体污染情况及产生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主
从队管理的角度来探讨辅导员对班级工作的管理。从团队领导者的“性格”决定团队“性格”、要有强的执行力、细节管理以及对班级问题的反馈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说明。
目的观察评价咖啡酸片在预防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对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采用咖啡酸片加Pc(Paclitaxe
Q:前两天单位组织体检,我做B超查出有卵巢畸胎瘤。请问,卵巢畸胎瘤是怎么回事?
裂缝,尤其是非结构裂缝,例如发生于内外墙体抹灰上的龟裂、水平裂缝、沿柱的竖直裂缝、不同材料问的裂缝等是在建筑中经常发生的一种通病,出现这种裂缝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技术上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手法及中药敷烤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针刀配合手法及中药敷烤治疗,并与42例对照组单纯针刺做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而对
“伤痕艺术”对于今天的年轻人而言,或许已经成为过往已久的历史,可对走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殊历史时期的人们来说,则是他们的青春记忆。本文将从艺术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伤痕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