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绝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整合,改变现有教材中僵化呆板的内容,使教材内容既不偏离教学目标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师要依据新的教育理论及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造性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材整合 课堂教学改革 创新思维
实施创新教育,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必须转变,以前我们都把教学工作的重点落在学生学得多少知识上,现在则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不能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将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一、在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整合,改变现有教材中僵化呆板的内容,通过整合使教材内容既不偏离教学目标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数学学习有些问题确实可模仿,这一点不假,但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解题思路、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所以学习数学必须勇于创新。通过整合达到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的目标。
要挖掘教材内容的创造性因素,适当地创造性地组合、编排和应用。教学时结合教材的知识点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易混难于分辨的放在一起,将整体规律一致联系紧密的整合在一起,便于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创新思维。例如,在学完几何图形的证明时可以将教材中的这一类题目联系到生活的实际,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悟几何证明给生活带来的用处,并让学生自己举例。这样就加大了学生思维的跨度,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革新课堂教学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师的讲、学生的练,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拓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随着教学目标的改变,教学内容的更新,对旧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迫在眉睫。高中数学教师要依据新的教育理论及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造性的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1.创设情境就是要在课的开始设置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情境。通过这个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对于知识的主动追求,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活动极为活跃,意识处于十分清晰敏捷的状态等,这些都是学生产生创造性思路的必备条件。创设新奇、和谐、有趣、多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做必要的心理准备。在教学时,应当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用数学故事导入,或者用有趣的图形导入,或者设置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等。总之,导入情境应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尝试探究是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设置有层次的尝试练习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尝试探究中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在学生探究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引导,真正做到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充分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学生在相互的探究、交流、合作学习中创新思维得以发挥,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例如,在讲一些简单的数学例题时,我一般都是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解答。每个小组中总有几个学生能够解答出来,然后让这几个学生教没有解答出来的同学。当这个过程完成之后,再让每一组选出一个代表到前面讲解自己的解答方法。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在互相学习过程中共同合作探索,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3.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主要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基础上,把本课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从而形成清晰的、完整的、科学的概念和规律,举一反三,熟练掌握本课所学内容。例如,在讲解椭圆图形的由来时,要求学生准备一张圆形纸片,然后在圆内任意选择不一点A,然后将纸片过这个点折起,展开之后再折,经过不断地折起、展开,观察得到的若干条折痕,看它们围成的轮廓是什么。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得到的是一个椭圆,这样对椭圆的特点、椭圆的中心线等基本概念有了直观的了解。
4.在练习检测阶段主要是检测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学习效果的反馈和强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的练习检测情况发现学生在做题中的创新思路,对学生在练习中创新之处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创新带来的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力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乃至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氛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民主和谐的氛围、期待渴望的氛围、交往沟通的氛围和互帮互助的氛围。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增强,学习思维得以拓展,更容易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提高创造性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如何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特点和作用,实现数学素质教育和数学人文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探索的主题。从多个角度看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迎接时代的挑战。只要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桂枝,齐小军.创新能力的调查与启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2]洪程,李留周.从2009年湖北高考数学卷反思数学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材整合 课堂教学改革 创新思维
实施创新教育,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必须转变,以前我们都把教学工作的重点落在学生学得多少知识上,现在则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不能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将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一、在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整合,改变现有教材中僵化呆板的内容,通过整合使教材内容既不偏离教学目标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数学学习有些问题确实可模仿,这一点不假,但数学问题千变万化,解题思路、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所以学习数学必须勇于创新。通过整合达到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的目标。
要挖掘教材内容的创造性因素,适当地创造性地组合、编排和应用。教学时结合教材的知识点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易混难于分辨的放在一起,将整体规律一致联系紧密的整合在一起,便于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创新思维。例如,在学完几何图形的证明时可以将教材中的这一类题目联系到生活的实际,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悟几何证明给生活带来的用处,并让学生自己举例。这样就加大了学生思维的跨度,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革新课堂教学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师的讲、学生的练,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拓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随着教学目标的改变,教学内容的更新,对旧有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迫在眉睫。高中数学教师要依据新的教育理论及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造性的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1.创设情境就是要在课的开始设置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教学情境。通过这个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对于知识的主动追求,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活动极为活跃,意识处于十分清晰敏捷的状态等,这些都是学生产生创造性思路的必备条件。创设新奇、和谐、有趣、多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做必要的心理准备。在教学时,应当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认知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用数学故事导入,或者用有趣的图形导入,或者设置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等。总之,导入情境应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尝试探究是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设置有层次的尝试练习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尝试探究中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在学生探究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引导,真正做到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充分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学生在相互的探究、交流、合作学习中创新思维得以发挥,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例如,在讲一些简单的数学例题时,我一般都是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解答。每个小组中总有几个学生能够解答出来,然后让这几个学生教没有解答出来的同学。当这个过程完成之后,再让每一组选出一个代表到前面讲解自己的解答方法。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在互相学习过程中共同合作探索,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3.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主要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基础上,把本课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从而形成清晰的、完整的、科学的概念和规律,举一反三,熟练掌握本课所学内容。例如,在讲解椭圆图形的由来时,要求学生准备一张圆形纸片,然后在圆内任意选择不一点A,然后将纸片过这个点折起,展开之后再折,经过不断地折起、展开,观察得到的若干条折痕,看它们围成的轮廓是什么。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得到的是一个椭圆,这样对椭圆的特点、椭圆的中心线等基本概念有了直观的了解。
4.在练习检测阶段主要是检测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学习效果的反馈和强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的练习检测情况发现学生在做题中的创新思路,对学生在练习中创新之处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创新带来的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力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乃至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氛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民主和谐的氛围、期待渴望的氛围、交往沟通的氛围和互帮互助的氛围。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增强,学习思维得以拓展,更容易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提高创造性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如何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特点和作用,实现数学素质教育和数学人文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探索的主题。从多个角度看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迎接时代的挑战。只要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桂枝,齐小军.创新能力的调查与启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2]洪程,李留周.从2009年湖北高考数学卷反思数学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