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与“异课同构”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课异构”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教研方式,就是让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课文进行个性化解析,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学生不同,课的目标、结构、策略、风格自然也就形态各异、多姿多彩。在语文教学中,“异构”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教学目标求异。对语文课来说,课文文本本身蕴含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给教师提供了见仁见智的广阔空间。特别是在重难点的确定上,不同的教师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见解。例如《天上的街市》,有的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有的教师侧重于想象的生发,引导学生产生各种奇思妙想;有的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在不背离文本的基础上,应该允许教师进行多元的解读。
  2.切入话题求异。语文课的切入话题是同课异构的重点之一,可以说没有话题的选择就没有同课异构。例如《孔乙己》的教学,可以从孔乙己的语言入手分析人物,可以从众人的“笑”入手深入剖析,也可以从旁观者“我”的角度入手来解读课文。有一位教师甚至别出心裁地从对孔乙己“手”的几次描写切入,引导学生去把握人物命运。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在切入话题的选择上体现最为突出。
  3.教学流程求异。教学流程的求异是最为外显的。有的人喜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有的人喜欢设置悬念问题引路,有的人喜欢直入中心深入探讨,有的人喜欢逆流而上追根溯源。教学中,只要教学流程的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就是值得提倡的。
  4.活动方式求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活动方式也是“求异”的重要层面。有的教师喜欢精辟的讲解,有的教师善于抽丝剥茧的追问,有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的教师重视小组学习、伙伴学习。不同的活动方式,课堂的气氛也不一样。有的课堂热闹非凡,争先恐后;有的课堂严肃沉静,学生深入思考;有的课堂活动丰富,唇枪舌剑。凡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的活动方式,就是有益的。
  求异的角度和方式当然不止上述四种。让不同的人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从不同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流程和活动方式,给教学研究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样本,这是“同课异构”的追求。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同课异构”的本质是比较研究,也就是通过对“异构”现象的深入研究发现教育教学的规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异构”所展现的多样性,其实质是对“同”——教学规律的一种追求。我们之所以开展“同课异构”,是因为我们不断地追求语文教学之“大同境界”:充满“语文味”的文本学习,生动高效的教学模型,师生互动的多边对话,沉静深入的思维活动,精彩纷呈的交流辩论……
  所谓“异课同构”,就是在不同课文的教学中采取相同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营造类似的课堂情境,追求一致的教学风格。如果说“同课异构”有利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进教师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在比较中发现教育教学的规律;“异课同构”则有利于验证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深入研讨教学模型的建构,有利于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异课同构”活动呢?
  1.同类文体的教学思路“同构”。同一文体往往在写作风格、整体思路、语言特点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文体特点: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小说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波澜,议论文强调摆事实讲道理,小品随笔常常下笔从容、心境淡定……同一文体的教学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开展校本教研时可以通过“同构”的方法对同类文章的教学思路进行研究、探讨、验证。例如,古典诗歌教学都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都重视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曹操和毛泽东虽然时间上跨越千年,但是他们所写的诗同样大气磅礴,在构思的角度、形象的塑造、诗情的表达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可以通过“感知形象—领悟诗情—知文论人”的思路进行教学。
  2.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同构”。在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已经成为“热点”。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构、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是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责任。在教学中,可以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异课同构”活动对假设进行验证,深入探讨问题解决的策略。例如,针对学生不会品味作品语言,不能主动去感悟体验作品的精妙之处,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策略:①朗读课文,在抑扬顿挫中体验;②寻读佳句,在圈点勾画中体验;③评点妙处,在互说互评中体验;④生发想象,在情景意境中体验。通过“异课同构”,不仅可以检验这种策略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考察该策略在不同特点的文章教学中效果的差别,有利于教学策略的不断完善。
  3.致力建模的教学方法“同构”。建构有效改进师生互动模式、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众多语文教师努力的重要目标之一。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于永正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余映潮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法”等无不是这些著名语文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在模式建构的过程中,必然经历理论探讨、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和推广运用等各环节,在此过程中,开展基于课堂模式的“异课同构”活动不仅是对模式的检验,也是模式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通过开展实验教师群体的“异课同构”和教师个体的“异课同构”,不断地探求模式运用的方法、技巧,寻找模式存在的瑕疵,使课堂教学模式日臻完善。
  4.追求诗意的课堂意境“同构”。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就是要追求一种语文的诗意,创造诗意的语文课堂,使学生的性灵能够得到滋养,能够体味到语文的独特魅力。在教学中,可以从“诵读品味”“举像入境”“移情体验”“独特感悟”“传承文化”“激活想象”等角度入手开展“异课同构”,创造出一种自由对话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每有会意”处体验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从而达到学生、教师、文本、作者在精神层面的沉浸和交融,感受到语文的诗意和生命的愉悦。
  5.立足个性的教学风格“同构”。一个语文教师,努力在不同的课文教学中融入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打上自己的鲜明的烙印,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异课同构”。蔡澄清的点拨教学、李吉林的情境教学、于漪的循循善诱、魏书生的奇招迭出、李镇西的不拘一格……都是教学个性不断强化,教学风格不断凸显结出的硕果。可以说,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形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学风格,就必须扬长避短,不断强化自己教学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教师个人的“异课同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同课异构”致力于目标设置、切入角度、教学流程、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通过比较研究探求教育教学的规律;而“异课同构”则有利于教学思路的明晰、教学策略的验证、教学模式的建构和教学风格的形成。我们要认识到在“异构”中,“同”也存在于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遵循的规律、采用的方法之中;在“异课同构”中,由于教师教学个性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过程和结果的“异”客观存在,而且这种“异”正是我们要加以研究的关键节点。既要努力在“异构”中求“同”,也要努力在“同构”中求“异”, 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关键词]理解,考查能力,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03—0022—03    近几年,高考历史加强了能力考查的力度,能够从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的试题越来越少。特别是2009年,无论是全国卷还是省级自主命题的试卷,大都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指导思想,情境材料令人耳目一新。这类试题往往直接从某一史学原著中取材,原著作者和书名是中学
此说课在教育部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全国第六届(遵义)研讨会上获说课比赛特等奖,并在大会上作现场展示。 This lesson was awarded the grand prize at the
绘本是指以手绘图画来讲故事的儿童读物。绘本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很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好的绘本,每张图像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呈
首钢集团自动化公司总工郭雨春这次研讨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个“新”字,研讨会的内容叫人耳目一新,主题也十分新颖。据我所知,这是IT界第一次举办的IT治理与审计研讨会。企
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美国的钢铁行业就面临着众多问题:需求不足、替代品层出不穷、竞争激烈、劳资关系紧张等等,利润率和增长率都降到历史的“冰点”。正是在这样一个不 S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排列计数问题是组合数学中主要而又基本的问题,一般的排列计数问题采用映射、分类、分步、捆绑、插空等方法即可解决,但有些问题(特别是数学竞赛中涉及到的问题)用构建递推关系的方法会更为简洁.本文将通过几个经典问题,讲解用递推方法求排列计数问题的基本策略.  例1 某人写了n封信及n个写了相应收信人的姓名及邮编、地址的信封,现把所有的信一一装到信封中去,求所有的信全部装错信封的方法种数.
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用汉语语境代替英语语境;语音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过于依赖教材,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语音
目前我国科技型微、小型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主要是体制上、人们认识上、优惠政策配套上等方面原因所致,在我国个人或微、小型企业专利申请的件数占整个专利申请数量的80%以上,
引入窨向量坐标去运算,使立体几何问题避免了传统方法进行繁琐的空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