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以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学生职业身体素质能力为切入点,以卫生高等职业教育为背景,从构建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体育课程内容结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初步构建基于职业身体素质为导向的体育课程体系,为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职业素质 卫生院校 体育课程
【基金项目】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YJZLGC201302), 安徽省高等院校省级质量工程教科研项目(2015jyxm500)。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38-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制定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对高等职业医学教育学科课程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1.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研究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职院校在制定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时应明确体育课程的目标必须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以学科目标、课程目标、单元课时目标构成一个有机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基于职业身体素质的体育课程目标具体由认知发展目标、职业身体素质发展目标和职业保健发展目标构成。
1.1认知发展目标。学习、掌握和运用一般体育理论知识,同时与职业特点有机结合,是基于职业素质能力体育教学课程最主要的认知特征和内容,也是卫生类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要发展目标,通过过程性考核,及时反馈医学生的体育学习掌握情况,优化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改进体育实践教学。
1.2职业身体素质发展目标。基于职业身体素质为导向的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职业身体素质发展目标是根据卫生类专业为了职业体能标准的要求来发展自身职业身体素质,通过测试评价,及时了解医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情况。
1.3职业保健发展目标。根据医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和职业对人体的影响,通过学习掌握职业保健体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指导和帮助医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改善自身身体机能,并能在工作中进行体育保健与锻炼,以期达到终生体育锻炼的目的。
2.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的研究
基于职业身体素质能力为导向的体育课程体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体育课程内容来实施,合理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是体育教学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主体与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满足不同专业对学生身体条件提出的特殊要求;可以防止因职业而造成的身体损伤,保护学生健康[2]。为实现基于职业身体素质能力为导向的体育课程设计的预期目标,体育课程内容实施环节可分为教学类型、课程性质以及教学方法三部分。由于卫生类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不同专业要求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而不同的专业技能需要相应的身体素质能力。因此在制定体育课程时应围绕医学专业特点,采取相应的体育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身体锻炼,对强化医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以及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都有积极的意义。
3.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的客观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体育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判定,直接作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教学评价构成因素主要有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3.1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主要根据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发展情况、职业保健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职业保健体育运动技能及其运用于实践的情况、学生学习态度与运动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2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标准前,应先制定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各项原始指标,分成若干等级,并制定各等级的评价权重,同时,将学生学习前的情况和学习后的情况进行对照,其进步幅度作为加分的依据,并按进步情况制定等级标准后给以评定,评定结果纳入学期综合评定成绩。
3.3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评价模式进行,即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主观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主观评价、定性评价,特别要重视学生的进步幅度。
4.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3]。因此,基于职业身体素质能力为导向的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是卫生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所在,在当前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具有职业素质特征的体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体育教育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利益,必须突出卫生类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职业性,体现教学目标和职业目標的统一,专门性和广泛性的统一,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特点,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更好的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梁仕国.《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加强高职实用性体育训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27:75-77
[3]占勇.《试论职业教育为先导的高职体育教育创新》.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2:106-109
作者简介:
孙金晖(1982—),男,安徽六安人,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基本理论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关键词】职业素质 卫生院校 体育课程
【基金项目】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YJZLGC201302), 安徽省高等院校省级质量工程教科研项目(2015jyxm500)。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38-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制定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对高等职业医学教育学科课程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1.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研究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职院校在制定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时应明确体育课程的目标必须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以学科目标、课程目标、单元课时目标构成一个有机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基于职业身体素质的体育课程目标具体由认知发展目标、职业身体素质发展目标和职业保健发展目标构成。
1.1认知发展目标。学习、掌握和运用一般体育理论知识,同时与职业特点有机结合,是基于职业素质能力体育教学课程最主要的认知特征和内容,也是卫生类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要发展目标,通过过程性考核,及时反馈医学生的体育学习掌握情况,优化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改进体育实践教学。
1.2职业身体素质发展目标。基于职业身体素质为导向的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职业身体素质发展目标是根据卫生类专业为了职业体能标准的要求来发展自身职业身体素质,通过测试评价,及时了解医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情况。
1.3职业保健发展目标。根据医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和职业对人体的影响,通过学习掌握职业保健体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指导和帮助医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改善自身身体机能,并能在工作中进行体育保健与锻炼,以期达到终生体育锻炼的目的。
2.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的研究
基于职业身体素质能力为导向的体育课程体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体育课程内容来实施,合理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是体育教学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主体与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满足不同专业对学生身体条件提出的特殊要求;可以防止因职业而造成的身体损伤,保护学生健康[2]。为实现基于职业身体素质能力为导向的体育课程设计的预期目标,体育课程内容实施环节可分为教学类型、课程性质以及教学方法三部分。由于卫生类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不同专业要求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而不同的专业技能需要相应的身体素质能力。因此在制定体育课程时应围绕医学专业特点,采取相应的体育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身体锻炼,对强化医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以及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都有积极的意义。
3.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的客观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体育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判定,直接作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教学评价构成因素主要有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3.1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主要根据学生的职业身体素质发展情况、职业保健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职业保健体育运动技能及其运用于实践的情况、学生学习态度与运动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2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标准前,应先制定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各项原始指标,分成若干等级,并制定各等级的评价权重,同时,将学生学习前的情况和学习后的情况进行对照,其进步幅度作为加分的依据,并按进步情况制定等级标准后给以评定,评定结果纳入学期综合评定成绩。
3.3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评价模式进行,即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主观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主观评价、定性评价,特别要重视学生的进步幅度。
4.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3]。因此,基于职业身体素质能力为导向的卫生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是卫生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所在,在当前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具有职业素质特征的体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体育教育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利益,必须突出卫生类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职业性,体现教学目标和职业目標的统一,专门性和广泛性的统一,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统一的特点,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更好的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梁仕国.《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加强高职实用性体育训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27:75-77
[3]占勇.《试论职业教育为先导的高职体育教育创新》.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2:106-109
作者简介:
孙金晖(1982—),男,安徽六安人,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基本理论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