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预约的精彩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s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我们语文教师的备课都要求必须做到:目标明确、过程清楚、结构严谨、环节相扣……于是,语文教师在备课中,会将每一个大大小小的教学环节考虑周全,记录在案。到了课堂,老师心中已有了一个十分明确的预设教学流程,只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在规定的时段内去逐一落实,一一验证。师问生答,平铺直叙,师生在这种预设性的教学设计中失去了灵性、个性、创造性。语文课堂本身是充满生命力的精神性活动,如果师生在教学中丧失了对话的激情和精神上的享受,那么即使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达到了认知的目标,也不能够称之为成功的教学。教师应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出现精彩的“生成”。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可是生成的精彩却是无法预约,无法估计的,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生成性可以让师生的思维从预设性教学中摆脱出来,让学生的思想在文本中自由驰骋,在交流中得到碰撞,在诵读中尽情展现,在探究中不断享受。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呢?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朗读中生成,发现精彩
  列宁说过:“没有真挚的情感,就不可能有对真理执着的追求。”读,是情感的窗户,他让学生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宋代朱熹也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背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的尔”。他们的话中都强调了朗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反复的“读”的实践,的确能实现由“感”到“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同时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要允许学生多角度的独特的个人体验,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将这种独特性和差异视为一种财富予以充分开发。如果学生能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对他们给予肯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加以比较、分析、理解,从而获得一种宝贵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技能,这就是生成理念的最好体现。
  在学生朗读尝试过程中,由于方法和结论不是现成的,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这样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尝试和互动中,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并存。我们不要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学生在尝试中出现的错误应该重视,顺势而为,使它变成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有经验的教师应该善于抓住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尝试,最后走向成功,这种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质疑中生成,创造精彩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堂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并鼓励学生敢想敢问,让学生用质疑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在课堂上,很多老师在讲授一篇文章时很容易忽略质疑问难环节的设置,所以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会要求自己接受课文内容,而不敢大胆的问一问这是为什么,局限了自己的思维。可能也会有些同学,只是在讲课前,预习生字,读读课文,而不会从质疑的角度去思考课文会有哪些内容是自己读不懂的。这些都很不利于思维的训练,知识的生成。学生大胆质疑后,教师应把握这些新生成的教学资源作为新的教学契机,善于引导学生根据质疑的生成内容进行评估筛选,决不能置学生的问题不顾。如果学生的质疑归质疑,老师的教学归教学,认为质疑和教学是“两股道上开的车”,不重视教学的生成,课堂教学生成的资源便会失之交臂。
  教师及时把握生成性问题的同时,应针对学生问题集中的关键部分进行讲解,使重点问题突出,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并创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新局面。
  三、讨论中生成,引发精彩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讨论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融入课堂,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讨论的是学生抒发感情,显示意向的过程。课堂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各层次的学生调动起来,使学生互相交流,人人都有表现一番,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意向,享受成功的喜悦的机会,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增强学习的主动意识。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讨论的范围是全体学生,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同桌间、也可以是四人小组进行,或者八个学生围成一圈进行讨论,总之,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课堂教学中,讨论问题这一环节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对话过程,讨论问题,让学生的听、说、读、思和教师的点拨、示范、评价于一体,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环节。通过问题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他们会看到同学间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理清自己的思路,学会聆听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与争辩,学会不断地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批判。
  讨论问题追求的应该是让学生有所发现,答案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在思考、在分析中发现、理解,这才是最重要的。教师的责任不是针对生成的答案简单地进行肯定或否定,而应成为学生讨论中的平等参议者,在共同参与中不失时机地“火上浇油”,从而激发他们讨论的热情,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火花比那僵化的正确答案值钱万倍。
  总之,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课堂是师生教学和学习过程的一个独特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所以教师要注重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始料未及的体验、出现的偏差、甚至与预计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契机,使之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其他文献
因为教改,我班四十五名学生应聘到航天部二院和银杰的各个公司,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顶岗实习生活。原来住宿的绝大部分同学都住到公司宿舍,学生分布在十一家公司,二十六个岗位,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从学校借着实习的平台平稳过渡到各公司,又能让学生的业余生活丰富充实呢?  学期初,我正在看《心灵鸡汤》的策划者杰克·坎菲尔和畅销书作家盖伊·亨迪克斯所著《书的魔力》一书,它推荐了改变五十三个名人人生轨迹的经典佳作,读
期刊
教育部组织编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是依据theme-based(主题中心)的理念编写的。它的优点是:教学内容以话题为单位,教学活动内容在某一时段内具有集中性。例如,在必修三的Unit 2 Healthy eating的学习中,学生就有机会对健康
期刊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近年来在美国日渐流行。所谓翻转,主要指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课后复习、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在翻转教学模式中,学生先通过老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自学,到了课堂上,做一些实践性的练习,并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会进行指导,而不是当场授课。学生进行的通常是项目式学习,教师则要针对不同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入手,因为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象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应以课堂为主阵地,借助教材为学生创设想象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
期刊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批改作业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取得反馈信息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自我纠正提高的手段,因此,作业批改的技巧也是一门学问。多少年来,数学作业的批改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量分。此法在判断学生解题方法的正误,确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比较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形式单一乏味、缺乏互动性、激励性,而且评价结果往往带有一定的
期刊
一堂精彩的公开课,会给老师们带来震撼。同时,也让我们感慨,在应试教育的“紧箍咒”中,我们的教师不敢走出现行的教育圈套:反复的讲解,重复的练习,机械性的死记硬背。这样长此以往,学生不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如果一但对语文失去兴趣,即使老师再怎样认真备课,再怎样认真上课也会收效甚微。笔者对此深有感触。为了教变这个局面,笔者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接受能力,以及课文内容进行大胆的课堂改革,
期刊
Introduction: In line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w Course Standards all over China, more and more English teachers feel that they meet big challenges in teacher-centered tradition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崇子教育主题的电视剧热播,“虎妈猫爸”式教育再成社会讨论热点。到底是采取“不打不成器”的虎妈式教育,还是让孩子自由成长的猫爸式态度?在这个文明开放的时代,我相信仍有少部分家长选择做“虎妈猫爸”,认为孩子“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其次是成绩。孩子在做错事时多数先“摆事实讲道理”“虎妈猫爸”式的教育有其必然的教育效果,但其弊端也越来越显现出来。如何与孩子共振健康情绪,关于这个话题,不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仍然有“穿旧鞋走老路”的现象,长此以往,这些弊端最终导致教师的“教”使学生的“学”异化为一种简单的认同和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如同是毫无生命的知识“容器”,从而影响到青少年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形成。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活力无限。通过构建动态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现在生态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提起,那么应怎样构建数学生态课堂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创设情境,趣味引领  案例一:人教版七下《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节,学习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我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