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二课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来源 :长江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l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教学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的重要方向,以第二课堂为依托,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必经之路。本篇从实践教学的概念、价值、现有问题及分析四个方面,对实践教学进行阐述。
其他文献
准确把握辅导员在大专院校思政教育中所发挥的传播先进文化、传达与实施政策、关照学生身心发展等作用,研究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对大专学生特点把握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时间和精力、专业水平偏低等问题,并重点从定位辅导员角色、加强辅导员培训与管理、促进思政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强化思政教育工作和“两课教学”的联系、创新教育模式、关注学生个体情况等方面,就辅导员有效开展大专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策略加以探讨,有助于思政教育水平的显著提升。
学生党员是党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事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本研究针对当前体育院校的学生党员素质现状,对成都体育学院的部分学生党员和群众进行调研,了解了体育院校的学生党员的基本素质状况,分析学生党员群体存在的问题,从健全体育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体系的角度提出了学生党员素质的提升路径和具体工作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开始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毕业生就业关系到个人在社会的立足生存。随着我国高教规模扩大,大学生就业转向大众化,严峻就业形势下,为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机融合。阐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通过分析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思政教育在就业指导方面的对策,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外留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随着来华留学生的增多,其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总结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些解决此问题的对策,希望对我国国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起推动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对于高校党建工作而言,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创新工作理念,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将大数据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完善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在2018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会议中,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肩负起国家复兴、民族繁荣的使命和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我国大学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思政教育在培养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状不佳,从而影响了其教育实效性,不利于高校学生树立独立的价值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衡量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要强化思政教育实效性,提高工作针对性,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借鉴柯尔伯格道德认知论,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路径。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必须培养一批又一批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用人才。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理直气壮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战场。认真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论述,对与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凝聚青年力量,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陕西的多个城市在历史上曾是革命根据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各项教育事业有序推进,各个高校的教学水平达到了新高度,在国富民强的背景下,很多学生都遗忘了老一辈革命家为打下壮丽江山而付出的汗水辛酸。红色文化是陕西省发展的核心价值体现,在高校教学工作中以此为依托在对学生灌输教学思想时,间接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进而引导学生在形成正确历史道德观的基础上,成为高层次职业人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生活领域中的一个热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顶层设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创新供给结构,引导和刺激需求,解决供需矛盾,“精准供给”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可持续良性发展的一剂药方,旨在通过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推动经济可持续良性增长的目的。本文主要讨论“精准供给”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问题,结合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思考,仅供参考。